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经历了以经济体制为主的改革并取得巨大成效之后,在新时期进入了以社会建构和文化体制改革为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时代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社会指导思想的基础,在新时期为适应理论、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其中国化的进程中日益凸显出文化诉求。以多种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诉求,有助于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理论,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总结了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倡导并率领党和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创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从五四运动传播以来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成功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有其内在机制: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性的理论品质;中华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及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迁实际而产生的理论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相融;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觉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共“八大”前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建设方面的第一个里程碑,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展,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八大"前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建设方面的第一个里程碑,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展,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各个阶段的主题均是面对中国国情更好地进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中国革命者就认识到了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通过"理论"化和"实际"化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的思考和转化;革命胜利阶段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了实践的依托,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本形成;邓小平理论不断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来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并在探索世界发展格局的前提下,做出了时代性的中国发展前景规划;"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时代主题,随着所回答和解决问题的内容与形式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就显示出阶段性来。19世纪中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革命性转变,竖立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以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以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转变,从而竖立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竖立起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和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两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含经济、政治关系和优秀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中国延绵近一个世纪,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进入新世纪,肩负新的使命的理论工作者,定会回应时代的呼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实现政治和谐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的政治理想,他们著书立说,对政治和谐及其建立进行充分的论证,并设计方案、展开实验;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政治和谐提到理论高度,列宁则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建设付诸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探索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谐之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及所蕴含的政治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年“社会主义戏剧”在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规约下,担负起传达社会主义思想和观念的重任,并伴随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发展阶段和历史特征,可以划分为政治颂歌与捍卫新生(1949年至1957年)、革命史重塑与乌托邦想象(1957年至1962年)、意识形态领域的反修防修(1962年至1966年)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贯穿这三个阶段始终的,是“启蒙理性和现代意识从淡化到消解”的变化过程,是戏剧在走向现代的征途上,以人为本的现代性诉求逐渐被以阶级斗争为主的政治理念压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诉求,又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诉求,更是现实中国的发展诉求,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同时,由于一般理论与具体条件的可分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和应用性,促使二者的深度结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只有深刻的领悟与把握这种必然性与可能性,才能树立起文化自信,并以文化自觉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和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两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含经济、政治关系和优秀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中国延绵近一个世纪,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进入新世纪,肩负新的使命的理论工作者,定会回应时代的呼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推进,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契机;一方面,市场经济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挑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辨证关系出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需要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方向;坚持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政治文化建设创造性地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指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涵盖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它的提出和创立,有力地指导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宏观的历史视野来看,20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近百年历程,其逻辑起点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首次东方化、实践化的苏俄马克思主义,但其核心逻辑的形成则经历了知识分子化、工人阶级化与大众化三步曲。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毛泽东思想既有横向的国际性的思想来源,更有纵向的历史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而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篇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则历经了从五四运动到20世纪末近一个世纪的十一次争论才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毛泽东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的成果,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化的产物;二、把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整合为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三、广泛的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要条件;四、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和树立大众化的道德榜样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提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的经验.从而对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了重大启示作用:二、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横空出世作了理论准备;三、提供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四、为改革开放前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承接着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现代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古典审美思想和美学诉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而作为新的审美诉求的现代性质素始终没有得到健康持续的培育,这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较浓的载道性、外向功利性和正剧色彩三大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国社会发展对现代性诉求的必然反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最高意义上的现代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义,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方向。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蕴涵着建构新的现代性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