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政宣 《金陵瞭望》2009,(28):49-50
社区居民足不出户,想评议社区工作、想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想说说自个儿的心里话……这都会轻易实现吗?在光华路街道银龙南苑社区,只要登录社区网站“好帮手网通家园”。轻点鼠标、敲击键盘,一切便解决了,社区主任一定会看到你的评议,一定会把你的问题尽全力向有关部门反映,而你的心里话其他居民也都会看见,  相似文献   

2.
马浩浩 《社区》2012,(21):26-26
2012年年初,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北海社区在腾讯网上开通了“北海社区QQ群”.社区干部利用春季入户、居民到社区办事的机会.向居民发放社区QQ群号。到目前为止,加入该群的居民已经超过500人。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09,(11):12-12
近日,南京市举行了南京市社区培训学院揭牌暨“南京学习在线”(www.nj—study.com)网站开通仪式。  相似文献   

4.
张丽萍  可敬 《社区》2013,(25):32-32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龙康社区由六个村居组建而成,社区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810人。为加快村社融合,开通了党建微博、手机信息平台、“康乃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实现了以党员为引领,带动社区居民积极投身社区建设,让新居民真正体验到“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小陈 《社区》2013,(4):30-30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时时处处发现“微”的字眼,“微电影、微语录、微评论、微小说、微视频、微幽默”。跨入“微时代”,社区的角色也悄然发生转变。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中誉新城社区开通了“北干街道一中誉新城社区”新浪微博、社区QQ群和社区博客,让居民们能实时了解到社区的各类活动和相关的法规政策,也进一步加深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了解。通过一年的努力,“社区微博”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6.
王桐叙 《社区》2008,(22):32-34
社区主体是居民,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多数社区居民对于参与社区建设的认识仍停留在“参加活动”的阶段,即“你组织活动,请我参加”的被动参与状态。虽然不少社区建立了多种多样的社区民间组织,但这些组织也仅处于搞活动、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状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不强,途径不畅,是制约社区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所属社区,在解决社区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诊断工作法”,提升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苏龙江 《社区》2005,(23):3-3
据哈尔滨媒体报道:2004年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某社区试点开通的社区信息网,现在已经处于“瘫痪”状态。该社区是哈市仅有的几个可以应用数字化服务的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与社区进行交流沟通,了解社区动态,参与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8.
吴琼 《社区》2014,(27):37-37
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新新家园社区党支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社区区域大、小区分布距离远、居民构成“三高”的特点,在加大社区网站、微博建设的同时,采取了在各个小区的“业主互助群”“小区论坛”“业主微信群”“单位共建群”等中设置“六大委员会”来满足上班族和不定期居住业主、单位职工对社区工作的了解,特别是有效地畅通了相互间的沟通平台,夏天谁家的房子漏雨了、冬天谁家的老人一个人在家,尽在社区工作者的“视野”之中;门店扰民、群租房治理举报、物业服务问题反馈等等,社区工作者都能第一时间了解;谁家的孩子入托上学需要政策咨询,谁家的老人想要参加文体组织,社区工作者都能很陕解答,截至目前,社区已经通过这种形式为居民解决大小问题百余件,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能及时沟通以求谅解,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满足新时期居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密切关心联系居民群众,并努力为其排忧解难,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9,(16):82-82
作为拓宽干部监督渠道的尝试,南京市“玄武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平台”近日在后宰门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北安门社区、富贵山社区、清溪村社区试点开通。“平台”将社区触摸屏终端与街道网站联网,具有网上集中测评、日常测评、预警反馈等功能,可随时对街道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勤廉情况监督测评,  相似文献   

10.
蒋爱群  郑飞 《社区》2005,(2):24-26
为了解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工作的态度,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工作,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办事处委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在其所辖的14个社区进行了“居民社区服务需求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社区居民对各类社区服务的需求及解决需求途径的偏好;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了解,对现有服务设施的使用率、满意度;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价和参与意愿等等。  相似文献   

11.
徐松竹 《社区》2012,(6):32-33
虽然已进入冬季,但走进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唐洲社区,但见玉兰竞翠,牡丹争芳,满目葱茏。居民刘静指着社区新植的458棵绿树高兴地说:“过去这里光头秃地,垃圾乱倒,自从居民们栽上树木花草后,环境好多了,不再蚊蝇满天、臭气扑鼻了,简直成了人间仙境。” 如今在浏阳,像荷花街道这样由社区组织、居民栽植的“居民林”随处可见,仅淮川、集里、关口、荷花等4个街道的社区居民2011年以来就新植樟树、梧桐、桂花等“居民林”1238棵,成为造林绿化的一道独特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2.
陈秉政  袁猛 《社区》2012,(31):20-20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社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居民对社区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而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础支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却越来越成为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功能的掣肘。为此,潍坊市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专门把今年确立为高新区的“社区建设年”,为社区建设开通“绿色通道”,下决心破除制约社区发展的“枷锁”。  相似文献   

13.
王桐叙 《社区》2009,(34):34-35
2009年8月25~26日,北京和平里街道上龙社区邀请社区问题专家舒可心和30多位社区居民代表,以“我的社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这既是上龙社区居民议事厅首次活动,也是“社区居民议事厅”开厅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刘欧洲 《社区》2014,(24):18-19
2014年5月,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胜利路社区以培育“门栋自管组”为抓手,形成了“需求让居民表达,问题让居民讨论,事务让居民参与处理”的“共治”局面。社区“两奏’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启动了以“我爱我楼、楼栋自管”为主题的公益服务项目,社区书记挂帅,两委班子成员每人领衔一栋进行示范,并通过党员作用发挥,居民积极参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注入一个服务设施、设立一个服务项目、建立一个社团组织、形成一种自治机制”的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创投目的,为社区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秦文 《社区》2004,(22):10-11
日前,中国联通杭州分公司利用自身网络资源优势,为浙江省杭州市天水街道、小河街道至各个社区建立了全光纤星形网络,并全部开通INTERNET服务。同时,为小河街道开通了96198便民服务网,居民可以通过安装在家的便民红绿按钮服务器,直接和社区信息化服务中心沟通,社区信息化服务中心按居民需求为其提供各种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元刚  严子文 《社区》2012,(18):10-11
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搭建平台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怎样完善机制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委、市政府以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为出发点,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线,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定位,搭建了“居民说事”“雷锋互助社”“彭国珍服务队”等居民参与平台,不断创新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机制,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化解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金陵瞭望》2006,(1):26-26
鼓楼区在全国城区率先提出了“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的丁作方针,并在工人新村创立了“社区议事园”。“社区议事园”是建立在以全体社区居民为主体,以议事会、议事箱、议事厅、议事栏为载体的社区议事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朱江丽 《社区》2010,(4):49-49
新村社区居民刘光菜满怀感激地将写有“社区就是贴心人,雪中送炭暖心间”的锦旗送到了社区,望着她脸上荡漾的幸福和激动,我的耳边不禁响起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广为流传的歌词。锦旗上虽然只有14个字,但字里行间表达的却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9.
挖掘社区红色文化历史,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活动,让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在广泛交流中相识相知,在活动参与中相亲相融,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起居民热爱生活、积极选取、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上海市闸北区宝山路街道将该区有着百年历史的宝山路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一大特色来打造,自2011年起,设计了贯穿一整年的“春之祭”“夏之学”“秋之歌”“冬之颂”红色四季活动。  相似文献   

20.
古国凡  何洋 《社区》2013,(12):38-39
“多做好事、帮助别人’是他的人生信条;“我以我心济贫困,我愿终生学雷锋”是他的座右铭;他先后救助了30多名贫困学生、16个残疾儿童、7位贫困母亲,捐钱捐物数不清;遇见落难者,他腾出房间,一住就是3年;看到孩子失学,他东奔西跑,联系学校;他先后开通了爱心热线电话,创办了“雷锋网站”;他的家几乎成厂“残疾人救助站”“困难人收容站”“扶困济贫服务站”。他就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黄楝树社区居民,现年51岁的彭振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