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采用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各类人物形象,以揭示这部小说中的基督教理念,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纳伯科夫凭借其代表作《洛丽塔》在世界文坛颇负盛誉,而对《洛丽塔》的主题思想加以不同的理解和 阐释也一直使得文学批评家们乐此不疲。本文撇开以往大多数批评家们所讨论却又纠缠不清的道德主题,转而从时间 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主人公亨伯特如何抗衡时间、诉诸写作、追忆过去、寻求恒久的作品新主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对贡斯当的研究多侧重于他的政论,对于他的小说《阿道尔夫》也多从心理小说角度进行探讨。然而这部小说,还印证了"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这一论断。本文尝试从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中叶,当美国文学步履艰辛地从欧洲文学的襁褓中站立出来的时候,霍桑的象征主义小说《红字》问世了。这部作品取材于新英格兰的一桩并不惊人的通奸案,情节极其简单,却立刻成为并且一直是批评家和一般读者常盛不衰的话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借助于象征手法的运用,跳出了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的个人命运,站在历史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已经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一九三四年问世后,曾赢得了不少青年读者。但由于这部小说当时以反文学功利主义的姿态独立于“主流文学”之外,所得的评价是毁誉不一。在沈从文重新受到文坛注目的今天,人们对他作品价值的评价,也仍是臧否不一。对于《边城》这部大家认定的艺术精品,也认为可议之处尚不少。对于一部作品,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接近它,谛视它,臧否不一,本属自然。沈从  相似文献   

6.
《押沙龙,押沙龙!》—直被视为威廉·福克纳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福克纳充分展示了他的精湛技巧和艺术天赋。文章以俄国文学批评家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分析该部小说所体现的三大复调特征:主人公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对话性和未终结性。  相似文献   

7.
《还乡》是哈代小说中表现乡土精神力量的顶峰。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关照,原型类型的深层抵牾是小说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荒原”的人格化象征与作家的命运观同构,大量的民俗描写对表现作家主旨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纳博科夫把作品的纯艺术性放在第一位,在小说创作中大胆试验和实践新的艺术理念和写作技巧,堪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派作家。纳博科夫的作品彰显游戏精神和制谜意识,具有非同一般的魔幻色彩,《梦锁危情》是纳博科夫文学游戏观的阐释和实践。论文将从语言和叙事两个层面分析这部小说中的游戏设计及其效果,探讨纳博科夫的文学游戏观在该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戴维·洛奇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兼文学批评家,《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是他的早期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讲述了天主教徒、学者亚当·爱坡比一天之内的奇遇和奇思妙想,表现了严格遵循教规的天主教徒婚姻生活中的种种荒诞、学者学术生活的无奈与尴尬,凸显了人的情欲和道德、自由意志与权威之间永恒的冲突。小说情节与《圣经》中伊甸园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甸园的故事不仅是讲人的堕落,还有语言的退化。从伊甸园原型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宗教及文学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加缪的《鼠疫》是疾病文学叙事的典范,这部作品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小说中加缪直接对疫情的爆发到发展进行叙事描写,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直接描写疫情灾难的作品。学者从小说的象征寓意、对小说的荒诞阐释及小说对人性的反思向度对《鼠疫》进行过细致探查。本文从医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医学与文学的融通为导向,分析小说中的医者及“患者”的伦理身份选择。医学需要文学的引领,文学以医学故事为蓝本,从而打通医学与文学的界限,更深入、更立体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及他们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帕特里克.怀特的《沃斯》一直是西方文学评论界的热点。有人赞扬它是"天才之作",也有人指责它晦涩难懂,高深莫测。本文试图对《沃斯》一书的象征手法进行解读,以进一步探讨作品的深层意义。在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代社会中,基督教为人们超越自我、净化心灵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占居重要地位,众多评论者从各种角度以各种方式给予全方位的解读。在评论中存在着大量将其与其他各类作品作比较的现象,其范围涉及诗赋、史传、戏曲以及小说等等,通过比较论述论者表达了自己对《金瓶梅》的阅读体验及价值评判。这些对比论述不乏中肯的评价,但也存在溢美或贬抑等有失客观的情况。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前人对于《金瓶梅》的审美感悟,以期对《金瓶梅》的丰富蕴涵与文学地位有更加深刻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民问文化立场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民间文化立场的特点。这种文化立场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对新文学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这种文化立场也限制了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的深度和艺术上做进一步的开掘,导致他的小说创作的模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是古代文言小说的压卷之作,文坛名士围绕它的评点层出不穷。在诸家评点中,以王士禛、何守奇、但明伦、冯镇峦四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四家之中,王评过于简略,何评流于泛泛,但评似作品导读,唯冯镇峦的评点理论特质最为鲜明。他"有意作文"的创作立场、简练含蓄的评点话语、贯穿文本与历史的宏观视角等批评方法,为人们深入发掘《聊斋志异》的文化魅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全面影响了人类生活的物质及精神世界,具有特殊气质的诗人感知这一危机并诉诸笔端,怀旧成为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策略。近现代以来的文学怀旧和早期的文学怀旧尽管在文学表达形式上相去甚远,在精神层次上却是互通的,即它们都是一种生态乌托邦,都承载着生态文艺批评的宏大志愿并启示着挽救生态危机,重建自然秩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作为延安文艺的代表作品,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建构和当代文学秩序的建构过程,对当代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王贵与李香香》的生产和传播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其经典化的过程实质是作家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权威、编辑出版、批评家以及文学史家等多种因素合谋的结果,也正是这种合力共同推动了延安文艺代表作品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7.
超现实主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过有限的影响,这种影响远远不及西方现代主义其他一些流派,中国最初的译介者对超现实主义缺乏全面公正的理解和评价,他们过多地接受或认同了苏联人的观点。译介者的态度和评价直接影响了中国作家对超现实主义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说张爱玲是伟大的,却可以说张爱玲是深刻的;不能说张爱玲是最重要的小说家,却可以说她是最具有西方现代精神特征的小说家.张爱玲选择苍凉这一审美基调来感悟人生、阐释生命,充分显示了她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怀疑,在此意义上,张爱玲构建起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而是现代的属于人的生存意义上的悲剧观.因此,苍凉所显示出的是悲剧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界普遍认为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从1926年小说问世至今,批评者对该小说的研究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之前,学者分别从小说与"迷惘的的一代"之间的关系、作家的个人流放经验、小说与圣杯神话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入手,对小说的主题、人物、叙事结构进行研究;80年代之后,学者借助更为丰富的作家传记、手稿资料和多元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在书稿考证研究、性别与种族身份研究、叙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艾伟自上世纪90年代末登上文坛以来,就凭借诗性的语言、奇幻的想象以及深刻的人性与命运主题揭示,在文坛上引起广泛关注.他的长篇小说《越野赛跑》即是一种寓言化、狂欢化的书写,一经发表便得到评论界好评,展示出作家不俗的实力.本文试从文体学角度解读其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文本叙事特征,以其中的集体叙事为论述重点,并结合作家本身的创作背景,考察小说所蕴含的历史及人文关怀.无论是集体回忆式的画面展示,还是众声喧哗般的现场辩解,作者都不忘历史解构的意图,亦庄亦谐中将反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