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资本理论与公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湘莲 《学术界》2007,(3):87-91
社会资本不仅是公民社会的基础,也是一切政治共同体的基础。公民社会与公民信任成为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这也使得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有了广泛的结合。公民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资本,而且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运作。培育公民参与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以及信任和宽容精神,既是当代公民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在构建现代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发展公民社会,落实公民权利,培养公民意识,对于公民文化的培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中国政治发展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有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廉洁和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培育以参与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主体意识,开发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则需要培育以妥协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理性精神,增强中国政治发展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进程是当代社会最深刻、最复杂的变迁过程,而公民意识作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蕴涵则引发着现代化中最深层的精神变革。公民意识的发育要以市民社会的存在为依托,市民社会催生了新的社会结构体系的形成,这不仅提供了公民意识生成的契机,同时市民社会自身的发展也为公民意识提供着必要的发育机制和基本要素,因而市民社会构成公民意识发育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雯文 《河北学刊》2014,(3):136+251
正公民精神是公民社会的衍生物。综观公民社会衍化史,有关公民精神的探讨发轫于西方社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非线性转向,作为西方舶来品的公民社会概念正在经历着一个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逐渐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并落地生根的漫长过程。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中,公民意识包括参与维度的主体意识、观念维度的理性意识、交往维度的契约意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民文化”对传统“臣民文化”的扬弃与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中国社会 ,全球化已成为描述民族生存环境的最为重要的术语。受全球化所主导的未来社会必将是一个推崇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公民社会。奠基于生存本位基础上的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 ,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文化形态。它作为一种现代文化观念 ,标志着人由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自由自觉的主体存在状态 ;而作为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理论应对和民族文化可行性发展路径的策略设计 ,其现实践履 ,则离不开对具有现代“世界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主体的培育及其文化创新实践的有效促动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民教育的主题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花荣 《兰州学刊》2010,(4):113-115
公民教育是民主国家培育民主政治主体的重要途径。中国的公民教育发轫于20世纪初近代中国由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所引发和启动的宪政进程中,其发展过程几经曲折。我国当代公民教育的主题为传授公民知识、训练公民技能、形成公民意识、培养公民品性。学校、社会、家庭是我国公民教育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公民意识应包括国家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法律意识、公德意识等主要内容。大学生公民意识在个体之间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性,在个体身上又表现出了矛盾性和不均衡发展的特点。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反作用的主要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以及西方腐朽文化等。对大学生公民意识进行理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适合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公民文化权益是指公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自由和利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民的需求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的主体意识、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加强对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文化权益的研究,对于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文化权益保障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儒家士人精神与当代公民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士绅社会是一个自治性民间社会,它在代表社群利益、参与地方政治、影响政府行政等方面具有与市民社会相近或相同的功能.士绅社会的权威和治理原则来自于儒家文化传统,因此,当代公民社会建设需要并且可以从儒家文化中寻找积极意义的思想资源.儒家士人精神包含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批判意识和抗衡意识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培育公民人格、促进公民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学说之间的对话和融合中,建构了塑造论哲学。当代中国之所以凸现出一个这样新的哲学模式,是因为:第一,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哲学主体性意识的觉醒。近代以来,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西方文化的全面颠覆,中国哲学的言说语式发生了断裂,丧失了文化自我的现代中国哲学基本上处于“学舌”状态,脱离了西方哲学的语汇就无法言谈哲学。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重大改变,民族复兴悄然来临,民族主体意识的觉醒呼唤着对自己文化的重新评估和对自我文化身份的重新认定。而我们要建立一种…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实现新疆现代社会治理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边疆多元社会价值整合的工具。对新疆公民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全面调查分析显示:新疆公民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且整体状况较为复杂。应进一步加强公民教育,将公民意识内化为各民族的认知,外化为具体行为,逐步形成各民族的群体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在今天炎黄子孙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这一方面表现在中华民族母体——中国大陆民族团结,政治、社会秩序稳定,人心思治,正为祖国的富强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另一方面表现在分离母体的民族支裔——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对大陆向心力的增强.现在中华民族已形成了一个以大陆为轴心,具有极大聚合力的民族大家庭.这无疑是依托于祖国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成就和综合国力的上升;但是,民族凝聚力反映的是一定时期中民族内部的结合状态,是民族主体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激荡的产物,而民族主体因素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精神.因此,中华当代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现实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当从民族文化特征与社会条件的相互关系中来分析和观照中华当代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要有能表明其自身和代表其民族精神的国家民族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能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惟一的文明符号特征 ,而且要体现其独有的民族人文精神和特点。它可使整个国家和民族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代中国急需建立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自己独特的国家民族文化。这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根本保障 ,也是增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民族地区民族多样性、社会环境和民众治理能力的差异性,所以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一定特殊性.本文认为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不仅要坚持民族平等、公民参与、社会正义和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而且要严格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民族地区公务员治理能力,培养当地公众公民精神以及建立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政民协商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民教育基础问题及基本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虓 《中州学刊》2006,(4):134-137
公民教育应以培养民族精神为首要任务,以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以培养公民意识为核心,以培养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精神、具有团体精神和祖国民族意识的好公民为宗旨;公民教育的基础的问题是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定位问题及定位教育思考;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为国家与民族教育、权利与责任教育、道德与文明教育、民主与法治教育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引发了当代中国文化认同危机,威胁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强化文化自觉,构建新的文化认同来化解当前文化危机,就要强化外语教育中文化安全意识,避免外语教育中的自我殖民化倾向;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充分发挥传媒作用,开展全民先进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民族电影艺术面临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在历史语境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坚持"自我/主体"意识,保持与世界的对话呢?坚持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扬弃,既是民族电影艺术繁荣的必然路径,又是其生产策略的客观要求;成功的电影文本建立在与社会文化、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互动的基础之上,而对人性的关注又是所有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之所在。因此,民族电影艺术要善于从传统中继承和批判,以变动的社会历史环境为表现题材,关注人性,积极反映时代精神,实现电影创作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论国家民族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文化 ,振兴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当代中国 ,建立国家民族文化有助于消除旧的文化建构观念、抵御西方文化输出和文化霸权主义、保护民族文化、创建鲜活的民族形象和民族精神、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国家民族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王炜 《阴山学刊》2012,(6):112-115
公民意识是在现代民主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是民众在宪政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我国民主化进程中大学生还存在着公民意识相对薄弱而臣民意识浓厚,权力意识浓厚而权利意识淡薄,法治意识薄弱而人治观念较浓,独立的主体意识薄弱而对政府的依附意识强烈等问题。要通过规范政府行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政治氛围;通过培育和完善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丰厚的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创设文化环境;通过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激发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