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①矛盾的普遍性亦即矛盾的共性。“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即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但理论界有些同志却持不同看法,认为统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他们把对立和斗争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认为“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差异性和斗争性是一个意思”。我们认为,对立与同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对立与斗争是不同的概念,不容混淆。斗争不是矛盾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对立性和同一性这两种基本属  相似文献   

3.
长时期以来有一种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真正原因和动力,而矛盾的统一性,则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只承认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发展不仅是对立面的斗争,而且也是对立面的统一.只有统一,没有斗争,运动是不可能的.但是只有斗争,而无统一,运动也是不存在  相似文献   

4.
“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不管谁承认不承认,既然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有同它不同或对立的东西”。现代,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种对立的社会形态,因而也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在矛盾对立中并存发展、相互影响的格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左”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说过:“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也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事物的这种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弄清楚矛盾同一性的准确含义,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同志在论述矛盾同一性的意义时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毛泽东选集》袖珍本第304页)这里,同一性包含了两种意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对"矛盾动力论"进行了更具体的考察。他认为:矛盾中对立着的双方或同一事物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在内因外因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且内因始终在矛盾转化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由此推动着矛盾转化和事物的不断发展。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提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以下引文凡未注出处者,均引自《矛盾论》)通篇《矛盾论》,除第一节以外,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这一点,在结论部分说得很明白:“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  相似文献   

9.
运动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大段地摘引了黑格尔关于事物“自己运动”的论述。黑格尔指出:“……矛盾却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所以它才能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哲学笔记》第145页)列宁认为这是黑格尔主义的实质,“必须揭发、理解、拯救、解脱、清洗这种实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做到了这一点。”((列宁:《哲学笔记》第147页)  相似文献   

10.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有的同志说: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专门研究了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见《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1978年第12期《哲学研究》)的确,《矛盾论》中在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善与恶的辩证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对人性善恶的分析包含着合理的辩证法思想。善和恶是事物本身包含的矛盾 ,是矛盾发展借以表现的形式。事物之所以具有能动性 ,能够自我发展 ,就在于它本身包含着矛盾的否定性。黑格尔所说“人本性恶”论的意义在于 :它说出了善与恶的辩证关系 ,说出了发展的动力和杠杆 ,说出了不应存在的东西 ,说出了行为责任的根据。抽象地肯定人性善或人性恶 ,都是肤浅的识见。正确理解黑格尔的善恶观 ,才能理解恩格斯在解释黑格尔的思想时所说“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的形式”命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法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战国初年即封建社会确立的初期。和一切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法家思想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说:对每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法家就是产生在奴隶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剧烈冲突的春秋时期。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论》)。奴隶社会存在着奴隶和奴隶主这一对阶级矛盾。这种矛盾的斗争,早在西周末年就明显地暴露出来。而到封建制正在取代奴隶制的春秋时期就更为激化,风起云涌的奴隶起义和国人暴动,沉重地打击  相似文献   

13.
“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和政治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 ,包括人类社会 ,永远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其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周易·系辞下》) ,“天地之德不易 ,而天地之化日新”(王夫之《思问录》)。认为“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新的事物、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正所谓“新新不停 ,生生相续”(皮锡瑞《经学通论》)。为此 ,孔子浩然而叹 :“知变化之道者 ,其知神之所为乎 !”(《周易·系辞上》)在承认变化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一、毛泽东矛盾二分法的提出。毛泽东在其一九三七年八月完成的《矛盾论》中这样说: “在各种矛盾之中,不论是主要的或次要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是否可以平等看待呢?也是不可以的。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事物发展动力问题,向来争论很多。近几年来,不少人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而不是矛盾的斗争性。或者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动力,有的甚至认为同一性在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中起主要的动力作用。这些观点反映在不同时期的哲学教科书中,至今仍有争论,我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矛盾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抓好主要矛盾,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着重研究主要矛盾的客观根据和基本特征,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毛泽东同志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是由矛盾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实际生活中,矛盾都不是孤立地单独地存在的.现实存在着的事物往往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这些矛盾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着、相互影响着,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而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而就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  相似文献   

17.
《周易》的象数思维是从取象向逻辑思维的一种推移 ,是以符号和数为媒介 ,认识、推断或预测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思维形式 ,它在借助形象思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数的变化 ,以象数合一的观念考察事物变化的过程和规律。象数思维包括取象思维和运数思维两种思维模式 ,在《周易》的象数思维中 ,存在着取象的有序性与无序性的矛盾 ,也存在着“运数”比类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8.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指明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在这个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形而上学片面性的理解。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任意篡改、阉割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片面夸大矛盾的斗争性,否认矛盾的统一性,把唯物辩证法曲解为“斗、斗、斗”哲学,在我国政治和经济领域造成了严重恶果。为了拨乱反正,本文试图对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统一性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于《论语》中的辩证法思想,过去论述不多,本文着重谈谈《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要求,在观察、分析任何事物的时候,必须首先把对象分析为两个部分,找出事物的对立方面,认识它们同和异的矛盾关系,才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我们在阅读《论语》的时候,最突出的感觉是孔子很善于分析事物。他几乎把任何事物都不看作混沌一体,而是尽力找出它们的对立面,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老子》书中揭示了事物普遍存在的矛盾、相互依存和转化现象,其中也包括“正、奇”这一对矛盾,它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五十八章》)人们一般肯定“正”,而否定“奇”,但《老子》并不绝对化,它强调“奇”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它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老子·五十七章》)指出必须按照正道治理国家,但作战却可以,也应该变幻莫测,出“奇”制胜,即所谓“兵不厌诈”者是。“以正制国,以奇用兵”这八个字的概括,区分出“治国”和“用兵”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矛盾,并强调要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