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准公共产品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以我国有线数字整体转换工程为例,用户普遍反映在改善生活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由于准公共产品兼具非竞争性和不充分非排他性,其供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因此正确认识政府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本质属性,明确政府在准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职能并发挥相应作用正是本文研究理由所在。  相似文献   

2.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社会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和一定外部性的产品。渔业保险作为一种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应以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政府理应成为主要的承担主体,发挥应有职能。渔业互保协会作为渔业保险的实际提供者,承担了额外的正外部性成本,却没有享受到相当的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其发展面临着资金、法律和制度层面的三大困境,在现有的政策制度环境下很难实现渔业保险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准公共物品范围与界定上分歧较多,也存在使用混乱及不统一的问题。分别从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城市公用事业、自然垄断产品、有益品、公共提供的产品及公用物品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准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对准公共物品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与区分,以利于对准公共物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准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处于私人产品与纯公共产品之间的产品,它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按道理讲,只要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就应该有政府的身影出现,但是政府公共支出资金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公共需求都回应,特别是那些可以通过技术排他的公共产品,则可以通过"谁消费谁付费"原则交给市场组织,让它们在对正常利润的追逐中,实现这部分准公共产品的优化供给。所以,具有排他性消费的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除了政府外,主要应由市场组织来供给。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经济学的物品分类方法,分别探讨了公共政策的纯公共物品属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政策的纯私人物品属性即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公共政策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即竞争非排他性和排他非竞争性,并指出公共政策的不同物品属性分别具有不同的激励功能,应结合其激励功能来评价公共政策的物品属性。  相似文献   

6.
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并不具备完全公共产品的属性,本文认为由政府提供的高等教育应该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而由市场提供的高等教育则是私人产品。因为其所具有的外部性,要求政府在高等教育的供给上必须负有主要供给者的责任。同时也因为其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就使市场供给具备了可能性和合理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高等教育供给相对不足,所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应该是在当前条件下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准公共物品分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既非公共物品又非私人物品的准公共物品。根据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划分的两个特征,即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排他性,把准公共物品划分为七类,并提出这样划分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息物品产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物品的排他性与共同性以及公共物品的特性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信息作为准公共物品所具有的使用性质,以及其在排他性使用控制中所存在的困难,为此探索了信息物品可能的产权安排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态资源是乡村价值的重要组成和特色禀赋,也是乡村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动力。推动乡村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资本要素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乡村资本外流且内部积累不足的背景下,提升城市资本与乡村生态资源的有效结合程度至关重要。从公共产品视角和产权维度出发,乡村生态资源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和纯私人产品,由于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目标导向差异,纯公共产品应完全由公共投资进行,纯私人产品应完全由私人投资进行,准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则应分别由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主导进行。通过加强保护空间载体与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多元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监督、设计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等具体措施,能够实现乡村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目前部分旅游景点门票收费现状调查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如何科学规范地制定其门票价格。基于准公共产品理论,明确旅游景区的属性和定价规则,合理定价的途径主要为:将社会价值的指标引入到准公共产品的评价体系当中;打破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引入准市场的竞争机制;完善价格听证机制;结合产业经济学的概念,促成"旅游经济圈"的建立。在明确旅游景区属性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减少行政干预,保证其定价机制的科学和公开,从而使相关各方达成和谐共赢的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11.
技术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及有效形成模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研究了标准的发展及演化过程,然后根据经济学中关于公共物品的分类,结合国外标准研究的成果,对技术标准给以了基本的经济学属性定位,即认为标准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最后依据其经济学属性,结合标准发展的历史案例,提出自愿联盟性标准为技术标准合理有效的供应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从而使高等教育的学费具有了准价格机制的属性。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学费是价格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发挥价格机制的某些作用,然而,在某些方面,高等教育学费的价格机制又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失灵。因此,一方面,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高校主体应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杠杆作用,如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以优化资源配置等;另一方面,基于公平的考虑,政府及用人单位应对高等学校给予足够数量的直接或间接的补贴。  相似文献   

13.
就高等教育的属性来看,既有公共性,又有私人性,属于准公共产品。通过公共产品的理论视角,分析高等教育这种特殊的准公共产品的经营,必须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一步规范行为,以充分体现市场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作用,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2004 年,农业税开始逐步取消。农村税费改革会相应地形成政府财政的缺口,但不能因此而减少农村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应。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保障农民享受、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农村公共物品的供应主题应该多元化,尤其是允许和鼓励私人资本进入这一领域,生产和提供部分农村准公共物品,而政府仍然是农村公共物品生产和提供的主体。在实施过程中,私人资本应兼顾公平和效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也应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同时,要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鼓励,推动私人资本顺利进入农村公共物品领域。  相似文献   

15.
非营利组织既非政府,也非企业,它的社会职能是生产准公共物品,以造福社会.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必须根据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从自身的社会职能和现实职能的方式出发,建立经济的产业化、方向的非营利、管理的行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公共物品公共性的变化及其有效提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一端为公共物品 ,一端为私人物品的物品序列中 ,同一物品的相对位置会因为排他性技术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不确定性 ,导致物品公共性的不断变化。这种位置变化决定了对于公共物品提供者的选择 ,改变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传统观点。据此 ,公共物品提供的理论基础应是公共物品提供的经济发展观 :依据公共物品在不同阶段特性的改变选择不同的提供者。这就为非政府组织、私人提供公共物品准备了条件。在中国城市大力引进非政府组织提供城市各种公共物品的同时 ,广大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在现阶段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相似文献   

17.
交通建设"两个路网体系",是今后中国公路基础设施供给实现效率与公平的重要举措。从公路产品的基本属性出发,提出了公路产品属性的纯度概念,在准公共产品框架下对公路产品的公共品属性进行了细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公路产品的供给模式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公路产品纯度理论是交通建设"两个路网体系"的经济学基础;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是2种纯度不同的公共产品;在公共财政匮乏情况下,高纯度公路产品(如普通公路)应选择政府供给模式,低纯度的公路产品(如高速公路),则可通过市场融资模式实现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门主要提供个人和社会所需要的教育产品.教育产品的提供方式是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决策中的核心问题.教育产品的基本属性表现为效用上的可分割性、消费上的竞争性、受益上的排他性、正外部性、公益性,政府资助是促使教育产品供应最优化的重要条件.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具有公益性的私人产品,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基本上是私人产品.当前我国教育产品提供方式的基本格局为义务教育产品以政府生产和提供为主,市场生产和提供的范围很有限;非义务教育产品虽然主要依托政府生产和提供,但近期市场生产和提供的份额越来越大.今后我国教育产品提供应当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和学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政府应成为公办学校的举办者、管理者和民办学校的支持者;市场提供社会所需的数量有限的赢利性产品和较大量的非赢利性产品;中介组织更多更好地参与产品生产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采用科学、规范、高效的运作方式提供数量足、质量高、社会所需的各类教育产品.  相似文献   

19.
鉴于对环境公共物品进行科学分类的重要性,基于公共物品的特征和环境的属性分类,论述了环境公共物品分类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基于属性的环境公共物品分类方法,把环境公共物品分为自然属性的环境公共物品和社会属性的环境公共物品,并对这两类环境公共物品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