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区异质性、社区公共性与社区整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本文关于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中心命题。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城市社区异质性增长和社区公共性衰减现象,回答了以重建社区公共性来促进社区社会需求整合、构建社区有效治理的方向与可能。研究结论认为,市场化、城市化和"单位制"衰微是城市社区异质性增长与社区公共性衰减的三个重要机制。社区异质性在宏观上呈现为社区社会结构的差异、在微观上呈现为社区社会需求的差别。同时,社区异质性弱化了社区公共性,使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原子化"和"隔离化"状态,威胁了社区整合。因此,重建社区公共性是整合差别化社区社会需求、防止社区"原子化"和"隔离化"状态的关键。重建社区公共性意指建设社区多元主体或社区居民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共识和认同感,社区公共性是一个社区中多元主体共生共处的公共价值,是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相互承认彼此间差异并能一致行动的合法性基础,是对社区居民具有一定规范性和约束性的公共规则,也是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动员不同主体参与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文章从公共价值、公共规则、公共空间、公共参与和公共服务的维度讨论了重建城市社区公共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国家权力末梢的管理(控制)领域,也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交接的场域。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借助国家权力的"在场",依靠国家及其执行机构资源和能力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社区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以破解碎片化社区的行政化、空心化和隔离化等困境。基于此,本文试图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下,结合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历程,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提出整体性社区概念与分析框架基础上,探索我国城市社区的有效治理结构,构想社区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城市社区建设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不仅考虑社区建设的行政化建设,更应重视通过心理化从中、微观层面上进行城市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的心理化策略主要从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加强社区心理卫生的建设、强化老年医疗保健和心灵安慰工作、做好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和促进人际沟通、做好冲突协调等方面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实现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环节。城市基层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组织是建立非行政化的新型社区,基本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5.
城市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实现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环节.城市基层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组织是建立非行政化的新型社区,基本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建设:以增进福利为目标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为社区建设找到明确目标和行动路径是当前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不研究的热点问题.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居民福利,社区的功能和目标与福利发展的宗旨的相一致决定了建设社区福利的可行性.在实践中.社区福利的建设应当依靠政府和居民两股力量,要处理好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要坚持体制创新与观念创新的结合,实现经费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命题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区是地域性社会实体"和"社区是全能的"是存在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和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命题.由于现代性的冲击,上述基于传统社区而形成的两个基本命题丧失了现实性.场域论社区研究范式认为,社区是发生于地域性社会内的不同利益群体协调起来、解决地方性集体问题而形成的行动场域.该理论准确地把握了现代城市社区的本质和形态,对建构我国社区建设理论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后单位时代的社区功能已经式微,而如何重拾后单位时代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地方感,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虚拟社区充溢下的后单位时代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对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相关研究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社区网络平台在加强社区服务的再地域化、促进社区主体参与的再地域化、社区治理的再地域化、培育社区"共同体"的再地域化等方面已成为重要的载体。因此,在新时期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建设基于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将成为信息化后单位时代我国进行社区建设和治理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必将成为社区共同体培育的重要抓手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审视人类社会得以建构和存续的重要视角。如果将这一视角运用至城市社区治理领域,那么不难发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目标均同时指向“居民义务先定、居民权利后生”这一观点。破解我国城市居民在社区场域享受越来越多的服务(权利)的同时,其作为社区主人翁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正在不断消退乃至消隐这一城市社区治理困境的关键路径,在于构建居民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社区治理模式。基于走读观察法和定点观察法的上海社区田野调查发现,居委会的过度行政化、居民自治的低水平运转以及社区共同体意识的日趋淡薄,成为导致居民权利与义务失衡的主要原因。未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适当介入和政策支持,更需要立足于居民责任和义务的居民自治以及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导向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塑造。  相似文献   

10.
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构成单元,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基层民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社区建设与管理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成效明显,但在社区行政化、社区归属感、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仍存在着缺陷和不足,需要从明确政府与社区的职能定位、增强社区参与意识、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选择是理论建构和现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基于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实践,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未来理想图景是内生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未来的内生型社区建设模式下,存在着党、政府、社会、市场和居民五大主体,实践中需要在有效整合社区利益的前提下,构建政府与社区间平衡与协商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间伙伴与共赢关系、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间互补与互限关系为框架的社区建设主体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区治理模式实际上是政府与社区两个治理主体之间的不同选择。我国的社区虽然是法定的群众基层自治组织,却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居民在治理中相对弱势。要想化解我国社区自治目标与行政倾向之间的冲突,可以从相关利益主体、公民参与行为、行政体制安排三口切入,构建适合我国本土发展的现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新农村社区建设视野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大背景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与基层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既相互牵制又相互促进。基于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公平和效率以及治理与统治关系的理论来解析农村社会变迁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之间存在的内在张力,进而明确在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服务化、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透明化的价值取向,把乡镇政府打造成适应新农村社区发展的服务型、节约型、掌舵型、创新型及阳光型的基层政府。  相似文献   

14.
良性的社会变迁,是指变迁的实施者通过周密的有意施行以及相互协作的努力,来提高社会系统的运转能力.良性的社会变迁一直被视为与社会规划、社会设计、变迁管理或者营销相关.在社会变迁中,社区作为一个微观因子被拉入一个超越了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边界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的网络,我国少数民族农村社区也不例外.因而,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对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社会变迁问题深思熟虑,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社会结构变迁与发展问题引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来自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2001—2021年收录的关于社区行政化问题研究领域的论文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网络特征、时间线视图和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以展现中国社区行政化问题研究的演化图景全貌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社区行政化问题研究领域还未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科研共创群体,相关学术研究正处于增长阶段,与我国社区建设发展历程吻合,该领域的发展需要能带来长期效果的公共政策推动。当前研究成果相对聚集,主题之间的关联性较强,但尚未形成对社区去行政化改革实践有较强指导作用的分析框架,定量分析成果较少。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在实践中运用技术和法律支撑,应成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本文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社区建设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并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且提出相应对策。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区管理主体单一,行政化色彩浓厚;社区建设支撑体系薄弱;社区意识淡薄,社区参与程度低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现合作治理;夯实基础建设,强化支撑体系;增强社区意识,提高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发展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相关,改善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传统的社区治理面临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社区已然成为社区未来的形式。从现有的两个智慧社区的治理经验中发现,智慧社区治理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公众服务智慧化、智慧式参与协商、政府职能智慧化、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基于此,当前智慧社区建设应从智慧社区治理工具的完善、治理角色的转换、治理方法的转变和治理理念的变革这四个关键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起,社区成为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重构的重要载体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空间。围绕着"城市社区如何治理以推动社会的发展",理论界与实务界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回顾理论与实践,发现城市社区治理绩效评价存在着社区中行政与自治配置何以最优、政府行动与居民需求何以对接、"碎片化"的实践绩效与学术评价何以整合的现实困惑。基于公共价值的视角反思认为,作为地域型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社区治理的绩效不仅仅是政府自己生产的,而是多元主体合作的产物,必须以反映广大社区居民集体偏好的公共价值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性权能治理是有效应对科层化权力运作与要素化生活自主间张力的新治理思维。解释与技术、规范与经验以及形态与功能是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性权能治理的基本要义,基于历史规定性与现实情境的服务性权威观证成以及在公共性到共同性中寻求社区治理变革构成其行动理由。城市基层党组织基于行政—自治力量与组织自身构造叠合的力量运用以及指向更加一体化边界管理的跨界治理能力成为服务性权能治理的运作基础。基于政治吸纳治理的机理,赋能—回应、协商—引导以及领导—协调成为城市基层党组织服务性权能治理的具体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居民的社区参与关系到我国城市社区的自治进程,也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社区参与功能的发挥以及社区自治进程的推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居民的社区意识淡薄、参与效能感较低、参与渠道不畅以及居委会的行政化倾向。解决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培育社区共同利益,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完善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