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较早谈到《金瓶梅》和《水浒传》的承继关系的大概是袁中道。早在《金瓶梅词话》刚在世上流传时,袁中道便在他的日记《游居柿录》中指出:“《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的确,《水浒传》给《金瓶梅》以重要的启示,《金瓶梅》对《水浒传》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不仅有所继承,而且有一定的发展,当然其中也难免有一些不足。对此进行一番探讨,这对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是不无益处的。一《金瓶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承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金瓶梅》研究的深入,愈来愈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在《金瓶梅》早期抄本的流传过程中,晚明时期以麻城为中心的一批湖北学人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而其中尤以“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袁中道兄弟成绩最著。现存最早记载袁氏兄弟二人与《金瓶梅》抄本关系的材料,乃首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词曲·金瓶梅》,为讨论方便起见,兹节抄其有关文字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的文本接受是"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金瓶梅》问世后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排印前,袁宏道、袁中道诸人对于《金瓶梅》的接受情况。这段时间,读者对《金瓶梅》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对作者的各种推测,对小说文本的称赞或毁谤,对小说的批评与棒杀等。自《金瓶梅》出版后,对其文本一直存在着赞扬和贬斥两种倾向,褒之者认为该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世情小说,毁之者则以"淫书"目之。但《金瓶梅》却没有因被贬抑而堙没,而是一直流传不衰,自20世纪初开始形成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4.
袁宏道《与董思白》信,传递了《金瓶梅》抄本问世的第一个信息.《金瓶梅》的问世,震撼了晚明文坛.相继有王世贞、屠本竣、谢肇制、薛冈、冯梦龙、沈德符等著名文人作家评论传播《金瓶梅》,抄本在北京、麻城、诸城、金坛、苏州等地传抄.《与董思白》写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至今已411周年.晚明与《金瓶梅》有关文献,称此巨著为《金瓶梅》、《金瓶梅传》,无有称《金瓶梅词话》者,欣欣子序称"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因此,有学者猜测原抄本曰《金瓶梅》,"词话"二字是书商刊印时加上去的.《幽怪诗谭·小引》称《金瓶梅词话》,在至今所见文献中,这是最早传递词话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袁宏道,湖北公安人,字中郎,号石公。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文学史上号称公安三袁。“二袁才名,在万历时几倾天下。”(《桃源县志》)袁宏道生于明隆庆二年(1568),卒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生只活了四十二岁。他从十六岁开始文学创作,“即结社于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袁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下称《行状》)但是,他正式从事文学活动,大概是举进士(1592),特别是令吴以后的事,从那时到死,总共不到二十年。在这段时间里,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星同志的《金瓶梅考证》(以下简称《考证》)重申《金瓶梅》是个人创作的旧说;他的新发现是“明万历庚戌年在吴中的初刻本确无淫秽语,到再刻时改名《金瓶梅词话》就被无耻书贾大加伪撰”;以前有人猜测此书作者是王世贞,《考证》则进一步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7.
<正> 文学史上最早提到《金瓶梅》的讽刺,是明代的袁宏道,他说:“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他拿《金瓶梅》和古代讽喻散文《七发》相比,说明他已看出《金瓶梅》是一部讽喻性小说。但真正从审美角度论述《金瓶梅》讽刺艺术的,还是鲁迅先生。“作者之于世情,盖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鲁迅在此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揭露与讽刺并用的作品。当代艺术界普遍承认《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却忽视了《金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自问世以来 ,从袁宏道万历二十四年 ( 15 96 )给董其昌的信中评论《金瓶梅》“云霞满纸 ,胜于枚生《七发》多矣”算起 ,到 2 0 0 0年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为止 ,已有四百多年。这四百年中 ,前三百多年对《金瓶梅》的评价毁誉不一。近几十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金瓶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且成绩斐然。《金瓶梅》被日、德、英、法、韩、匈牙利等文译成全译本或节译本流传在国际文学艺术舞台上 ,《金瓶梅》遂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在《金瓶梅》研究中 ,已出版的《资料汇编》和各类专著上百种 ,论文数千篇。一本小说能在国内外掀起如此热潮还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9.
丁耀亢及其《续金瓶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小说批评家刘廷玑早就指出,中国小说的创作有一种续书的传统。时至康熙年间,续书之多,已经到了“不胜枚举”的地步。就“四大奇书”而言,《三国》有《续三国》、《后三国志》,《西游》也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水浒》有两种《后水浒》,而“《金瓶梅》亦有续书”。刘延玑所说的《金瓶梅》续书,就是指紫阳道人丁耀亢所撰的《续金瓶梅》。其实,早在《续金瓶梅》之前,就有一部名叫《玉娇李》的《金瓶梅》续书问世。据袁中郎说,此  相似文献   

10.
袁中道最早的诗集是《南游稿》,刻于万历二十二年,《小修诗》是其第二本诗集,刻于万历二十四年。这两部诗集作品现存《珂雪斋集》卷一和卷二前半部分。中道早期诗歌,禀其真性,手口相应,一反时流,是公安派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作者屠隆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瓶梅》是一部奇书,要正确评价这部奇书不能不探求其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然而明清以来,众说纷纭。其说法之多,可以说在我国文学史、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几无他者可比。所有说法,约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初期的传说,如说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沈德符《野获编》),或是“绍兴老儒”(袁中道《游居柿录》),及“金吾戚里”门客(谢肇涮《金瓶梅跋》)等。第二类是后世的探测。这种推测又可分两种:一种是未指明具体姓氏者,如徐谦《桂宫梯》云“某孝廉”,谢颐《金瓶梅序》云“凤洲(王世贞)门人”,王昙《古本金瓶梅考证》云“浮浪子”,戴不凡《小说见闻录》云:“金华、兰溪一带人”;另一种则指明了具体的姓名,先后有十一说:王世贞、李渔、卢楠、薛应旗、李贽、徐渭、李开先、冯惟敏、沈德符、贾三近。此外,还有一种“许多艺人集体创造”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笑笑生即是屠隆:一、《开卷一笑》(《山中一话夕》)署"笑笑先生"及《金瓶梅词话序》于"笑笑生"前冠以"兰陵",均符合屠隆情况;二、屠隆宣淫和破淫的矛盾心态及特殊情欲观与《金瓶梅》的创作相榫合;三、《金瓶梅》常以夫子自道的形式表现了屠隆的身世经历和思想感情;四、据屠隆(《答邹孚如》所言,曾著有二十卷本秘书一部,此书当为《金瓶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不同意为《金瓶梅》作序的欣欣子是屠本畯,《金瓶梅》作者是屠隆、屠大年之说。欣欣子读过《金瓶梅》全书“凡一百回”;而屠本畯“恨不得睹其全”。屠本畯未从屠隆、屠大年处读过《金瓶梅》;而在王宇泰、王稚登处读过抄本各二帙。欣欣子、廿公、袁中郎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世庙时一巨公、嘉靖间大名士;而屠隆、屠大年是大梁、无锡、鄞县人,非兰陵(武进)人,亦非世庙时一巨公、嘉靖间大名士。  相似文献   

14.
薛冈《天爵堂笔余·卷二》有一则记载《金瓶梅》早期抄本流传和刻本问世的重要资料,以往诸家所考均有未逮未确之处。经深入考索,得出了更加切实的结论:薛冈在京看到文在兹见示《金瓶梅》抄本的时间应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七月至三十年(1602年)九月之间;包士瞻是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春就任德州判官路经苏州时购得《金瓶梅》刻本的,这也是《金瓶梅》刊刻面世的下限;包士瞻、薛冈所见《金瓶梅》刻本应为现存的《新刻金瓶梅词话》刻本。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苗族诗人侯自佳的第一本诗集《故乡梦》,已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从诗人已发表的四百余首诗作中,筛选近百首新诗编辑而成的。诗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初刻本大约问世于万历四十五年以后。在初刻本问世前的二十年,已有抄本流传于世。从现有史料看,国内外的《金瓶梅》研究专家都认为,《金瓶梅》出现在人世间的第一个信息,是由袁中郎致董思白书中透露出来的。现将此信抄录如次: 一月前,石篑见过,剧谭五日。已乃放舟五湖,观七十二峰绝胜处。游竟复返衙斋,摩霄极地,无所不谈,病魔为之少却,独恨坐无思白兄耳。《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后段在何处  相似文献   

17.
鲁迅虽称《金瓶梅》为“人情小说”或“世情书”,但他也指出此书“著此一家, 骂尽诸色”的特点。若就“人情——世情”小说内部深入研究,则从题材及其叙事结构而言 ,《金瓶梅》还可以而且应当称之为“家庭小说”。它影响后世衍出《林兰香》、《醒世姻 缘传》、《红楼梦》、《歧路灯》诸书,构成家庭小说的系列,其规律往往是后来者从前作 反面取材或立意而成新创。这是《周易》之所谓“通变”的体现,在小说史上是普遍的现象 。在承认《金瓶梅》为“人情小说”或“世情小说”代表作的前提下,明清小说分类中应把 《金瓶梅》——《红楼梦》一脉如实称为“家庭小说”。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万历间,在其著述文字里谈到《金瓶梅》的,已经知道有七家。他们对《金瓶梅》的记载与评论,是研究这部小说的人常常征引的重要资料。其中,袁宏道、袁中道、谢肇浙、沈德符、李日华、薛冈诸家的记述,原书具在,称引有据;唯独屠本畯有关《金瓶梅》的一段文字,自半个世纪前阿英先生发现以来,其他人都未见原书,只能据其所引转录。同时,也不曾有人对这则《金瓶梅》早期资料做过深入的探考。最近,笔者找到了载有屠本畯这段文字的《山林经济籍》一书,并查考了屠本畯其人,对这段文字的撰写时间和记述内容进行了探讨。仅以所见所考撰为本文,以期进一步引起时这则《金瓶梅》早期资料的重视,为了澄清围绕《山林经济籍》一书出现的若干问题,本文先就事情的原委做些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论江盈科参与创立公安派的过程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公安派酝酿准备、开宗立派、调整发展、矫弊救衰等四个时期的考察,一反过去以三袁兄弟为公安派领袖的传统看法,认为在公安派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江盈科实际上是作为这个革新派的副将而与主将袁宏道并称为“袁、江二公”;他的功绩与影响,仅次于袁宏道,而在公安派其他成员之上。尽管袁中道在袁宏道逝世后曾作为公安派后期的主将而矫弊救衰,但江盈科在生前乃至死后一段时间内的影响都在袁中道之上。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发现的《袁氏族谱》最近,笔者读了一部公安《袁氏族谱》。这部《袁氏族谱》,是湖北公安县公安袁氏十七代孙袁策焕收藏的。全谱十八本,现存十六本。据谱中有关序言记载,最早是清康熙十二年癸丑(一六七三年)袁嵩年(系“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同父异母弟袁安道次子)创修的,以后经过两次重修,最后一次是清咸丰九年己未(一八五九年)续修成。谱牒中对公安袁氏远祖的考证、迁徙、姓氏更易、祠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