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观念为尺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作为理性认识层次的观念特点出发,比较系统而细致地阐述了:与以感觉和以意象为尺度的评价相比,以观念为尺度的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间接性,主要表现为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相对分离,评价者当下需要与作为评价标准之基础的相分离;其二社会群体性,主要表现为观念与感觉和意象相比,具有更强的传播性和更明显的社会群体性;其三是相对稳定性和可把握性。此外,还论述了以观念为尺度的评价对左右社会活动的意义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活动作为主体创造性观念模型的外化行为与工具尺度相统一的过程,表现为文化符号系统。作者将这一系统分为观念理想层、目的意识层,情感意象层,并认为这一系统的各层次是在主体的文化活动评价中完成整合和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目的作为规律”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的目的作为规律决定其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这是马克思辩证历史决定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思想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得到正确的阐发。马克思这里所讲的“目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东西,而是指“实践观念”。实践观念的构建受外在尺度、内在尺度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实践观念的多样性揭示了主体选择的根据、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空间。实践观念是客观规律性与自觉能动性、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的一个结合点。“目的作为规律”思想说明人们能够尊重的只是反映到人的头脑中的客观规律,这种被认识到的规律具有相对性,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具有过程性,因此,人们尊重客观规律也就具有相对性、过程性。  相似文献   

4.
敦煌曲子词具有明显的北方文学特色,在取材上敦煌曲子词注重各色人物的现实生活,表现出北方文学尚实际的特点,其中大量的以边塞、战乱、异邦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作品更突出地表现出北方地域特色;在风格上敦煌曲子词刚健质朴,具有浓厚的尚武精神;在意象运用上,敦煌曲子词中有大量的具有北方特色的意象,如风沙、马、秋、雁等意象,这些意象表现了阔大、勇武、悲凉的意韵,与唐宋文人词中以“水”意象营造的柔婉迷离的南方色彩迥异。  相似文献   

5.
从音乐意象看魏晋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清商”曲与“慷慨”情的细致考察,讨论了“清商”乐与五言诗的深层契合关系,对“慷慨”之音激昂、急骤、短促、回旋往复的旋律、节奏特点作出了明确界定;文章认为,以曹植侧重借音乐意象象征审美主体自我形象的表达方式与曹丕侧重于审美感受和具体描摹音乐表现的表达方式,代表了建安时代以音乐与美女形象组合象征审美理想的创作倾向;以嵇、阮为代表的正始之音具有明显的沉思倾向,更富于哲学气息和艺术情调,是理性主义与艺术审美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6.
观念摄影与纪实摄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有本质的区别。观念摄影的主体是"观念",其观念必须具有前瞻性。观念摄影必须关注社会现实,具有时代性,体现文化性,具有质疑能力。观念摄影是一门新兴的重要的当代文化艺术。符号化、抽象化、心理意象是观念摄影重要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7.
表情性的审美诉求,是现代散文在颠覆古代散文审美价值之后所建构的全新美学意蕴;散文形式的本真表情性,表现为一切形式的整体寓意与诸多形式中赋予主体意象以抒情指义,即“人的发现”与个体生命意识的自由呈现。  相似文献   

8.
技巧、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概念,赋予了20年代新浪漫文学最明显的形式层面─—艺术设计。20年代新浪漫文学主要有两类艺术设计。一类是基本叙述的诗化与歌化:诗化现象表现在新浪漫小说情节无高潮和新浪漫戏剧冲突瞬间性、错位性、隐含性上;又表现在由此而致的情景定格上。歌化现象表现为诗的诗体偏长、采用叙述语言、有一定情节和戏剧因素等方面。诗化、歌化导致了叙事体裁与抒情体裁的接轨与趋和。第二类是深层文本的象征营构。诗化、歌化达到的定格情景中的意象具有象征意味,它们为新浪漫作品的象征奠定了客观基础。以此为基础,象征营构从意象自身象征和意象结构象征两方面深发开去,并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9.
通感意象是主体为了创造审美效果、表达心境,借用跨感官域之间的映射藉以言语呈现策略而营造的意象.它集认知、审美与文学性于一体.通感意象映现了发话主体认识客观现实、表达意念的思维方式;它是发话主体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精湛的语言技巧,营造出一种陌生化的意象,使不同感觉互为影响、渗透,从而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所表现出叙事的文学性,使它具有诗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纵观新时期文学,流派纷呈,喧哗骚动,关注和研究的潮汐也从未减弱。但是一种具有自己独特品格和风貌的小说——感觉意象小说,却被评论界忽略了,受到了漠视;尽管在新时期文学中它不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但仍应给予关注和研究。对感觉意象小说的研究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因为它显示了我国新时期文学正在逐渐摆脱机械僵死的理性的羁衅,开始回归到自己的艺术天堂。感觉意象小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唐宋之前,占正宗位置的可以说是表现性小说,其基本特征是重主体表现和直观感受。如《庄子》中现实的幻化和幻化的现实便是东方民族对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美是以美感的发生为前提的,而美感又具有二重性,一者作为主体作出“美”的评价的依据,它是主体心理感觉的事实,是客观的;二者在形成过程中,它又是主体心理能动创造的结果,是主观的。由此,美就是主体因获得了美感而对引起他美感的对象作出的评价,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将中国诗歌表达方式由意境的审美观照转向意象观照。在意象内涵表现上,中国初期象征主义诗人采用现代象征主体性意象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象征化的“死亡枯败”意象、“荒原”意象、“黄昏”意象等意象群以证合现代人的主体意识及精神状态。在意象营构上,他们“随意造象”,并用象征主义的通感手段与意象的连接手段构造主体意象,从而使新诗意象具有玄秘性、变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意象构造对于诗歌创作和欣赏都是十分重要的。从英诗角度看,意象有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通感性意象、动态性意象等的一些主要构造方式;从时空意象组合看,英美现代诗歌的内在结构具有叠映、交替、衬托、辐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艺术语言的精神特质之一,“意象”产生的基础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同构关系,其中主客体之间相同的力的模式使“意象”的同构关系具有了绝对性,主体情感的差异性又使“意象”的同构关系具有了相对性。“意象”的同构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大凉山彝族诗歌中的女性创作相较其整体而言受关注较少,女性话语呈现出某种被遮蔽的状态,但纵览大凉山彝族的女性诗歌创作,仍能整理出相对重要的三条发展脉络:一是传统女性意象的族裔复归,即“彝女意象群”的书写;二是具有反叛意味的彝族女性意象创造,即强调个体性和解放性的女性话语表达;三是以情感与身体为主题,独属于彝族女性的私密体验表达以及相关的性别观书写。这三方面构成了大凉山彝族诗歌女性话语中的主要部分,为今后彝族女性诗歌如何在愈发多元的社会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儒家政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观念,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民生民意为中心的民本观念;二、以强烈的君德意识与君权至上观念为主体的人治精神;三、朴素的制度正义思想。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整个封建时代的宗法政治都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尤以其制度正义思想最为重要;去除其中的君主专制等封建政治的糟粕,它对于当前的执政制度文明建设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一是作品呈现的优美化;不但人与人之间大多充满了温情友爱,就是景物风情也有着温馨的色彩。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二是情感呈现的感觉化;作家通过作品中的意象、形象把情感提供给感觉,同时提供出自己的情感评价。汪曾祺小说的重要情感品质之三是依附于感情表现思想。  相似文献   

18.
意象作为诗的本体,在其组合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结构性空白。这种意象空白,有四种形态:一是意象内的空白,表现为象显而意隐;二是意象间的空白,表现为象断而意连;三是意象外的空白,表现为象止而意生;四是“直白诗”的空白,通过主体内心冲突的展示,表现为以某种情绪性或者意绪性情结存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现有科技评价方法权重单调性研究只关注了权重与评价值的关系,而忽略了权重与评价值相对差异的关系。从相对评价的角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检验科技评价方法权重单调性的新方法?相关系数法。以JCR2017地理学期刊评价为例,分别采用相关系数法和传统检验方法检验5种科技评价方法的权重单调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权重单调性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传统检验方法不能用于相对评价。以相对评价为目的时,线性加权汇总法、TOPSIS和加权调和平均法都不存在权重单调性问题;而修正的加权调和平均法存在权重单调性问题;分子加权TOPSIS虽然不存在权重单调性问题,但其计算公式中分母与分子采用的距离公式不可比,导致权重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以相对评价为目的时,建议采用相关系数法作为科技评价方法的权重单调性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意象作为《诗经》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经》的文本和《诗经》时代的文化观念。《诗经》中动物意象的营造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一特点首先表现为意象择取的生活化,其次表现一种动态美的体认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