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技术和市场能力相对落后的后发企业在构建全球创新网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两个悖论:权衡开放度(Openness)来获取知识的同时避免知识外泄这一"开放性"悖论;必须与国际领先企业建立连带以获取知识且避免被其破坏自身价值获取的"与狼共舞"悖论。为了解决这两个悖论,本文基于归纳式的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后发企业从开放式创新网络中价值独占"的理论框架。本文发现,探索式创新网络战略主要通过主导范式设计与因果模糊机制作用于国内市场的价值独占,利用式创新网络战略主要通过因果模糊机制与互补性资产机制作用于国际市场的价值独占。这些结论对开放式创新理论和后发企业追赶理论均有一定贡献,也对中国后发企业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图景-能力-任务-路径"4个维度构建了一种结构化的企业创新管理范式——企业创新路线图。企业创新路线图的构成包括3个世界(创意、技术、商业)、3类创新(核创新、链创新、源创新)、3种体系(战略、活动、支撑)与5条路线(思想、技术、产品、市场、组织)。其中,3个世界是创新图景、3类创新是创新能力、3种体系构建是建设任务、5条路线是路径选择,旨在推动企业通过理性化描绘创新世界、科学化建构创新管理体系与系统化规划创新行动方案,最终形成层次化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创新—控制”范式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创新—控制"范式,试图对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范式进行初步探索。"创新—控制"范式是指企业管理中将创新与控制作为两大基本职能并实现其有机统一的分析路径与理论框架。它以决策为核心概念,强调创新与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矛盾,企业管理就是对创新与控制的展开与平衡,从而以创新和控制有机统一的分析路径进行整个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转型是当前传统企业面临的重大组织变革,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高风险和双重风险特征,本文通过4家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对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战略风险识别与控制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企业互联网转型由突破组织惯性和形成新惯例两个阶段构成。前一阶段,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主要是模式、能力和资源的变异风险,企业通过组合变革、组合学习和组合重构形成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突破组织惯性过程的风险;后一阶段,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主要是模式、能力和资源的适应风险,企业通过模式迭代匹配、能力迭代提升和资源迭代整合形成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形成新惯例过程的风险。由此提出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组合—迭代"战略风险控制框架。这一研究一方面将战略风险引入到组织变革和组织惯性的讨论中,丰富了组织变革和组织惯性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通过对互联网转型情境下战略风险的探讨,拓展了战略风险领域对转型战略风险的讨论。研究结论对技术突变情境下的转型风险控制形成理论创新,对解决企业互联网转型面临的"转不好找死"的现实难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关注到了战略学习对组织创新的重要作用,但对其影响机理的认识仍然十分模糊。本文从动态能力的视角研究战略学习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将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分别作为过程维度和内容维度纳入战略学习,深入考察动态能力及其3个维度(感知响应、整合利用和重构转变)对战略学习与组织创新关系的中介效应。本文利用248家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所做的实证研究发现:(1)战略学习及其两个核心维度对组织创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作用不同,知识管理在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关系间存在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知识管理各维度发挥着程度不同的部分中介作用。(2)动态能力在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动态能力的3个维度在二者关系中存在显著但不同程度的部分中介作用。(3)动态能力在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其3个维度二者关系中存在显著但程度不同的部分中介效应。(4)在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的关系中,不仅存在动态能力的完全中介作用,而且同时存在知识管理的完全中介作用。这些结论拓展了战略学习、动态能力与组织创新三者关系理论认知的边界,同时对中国企业组织创新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晓红  陈寒松  张腾 《管理世界》2019,35(3):142-156
知识经济背景下,平台型企业的构建及其创新模式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忽略了从过程视角对于创新模式演化发展的探讨,也未能凸显平台型企业情境的差异性。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本文聚焦于两家平台型企业的构建过程,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探究平台型企业构建过程中的迭代创新模式演化问题。研究发现:平台型企业构建情境的不同促进形成两条迭代创新模式演化路径;"位势—过程—路径"的动态能力三维分析框架能够有效解析迭代创新"开发—测量—认知"的动态循环过程;迭代创新模式演化也会影响平台型企业的构建以及动态能力价值的实现。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平台型企业创新模式演化的内在规律及其运营实践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视角,通过对民营高科技企业315名高层管理者的问卷调查,探索了战略变革前瞻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变革前瞻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在战略变革前瞻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跨界搜索在战略变革前瞻性和动态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跨界搜索正向调节了动态能力在战略变革前瞻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是否显著冲击了企业创新活动的要素构成与资源配置关系,直接影响着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字创新战略的制定,也是引导制造企业在数字化情境下优化创新要素、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问题。基于“迈尔斯—斯诺”战略类型分析框架,使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上市样本数据,以多因素组态视角分析了动态能力(感知能力/整合能力)、冗余资源、环境动态性与数字创新(探索式/利用式数字创新)4个前因条件对企业绩效的组态效应,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1)存在4类能够产生高企业绩效的数字创新适配组态:“捕获—突破”型、“编排—开拓”型、“协同—共创”型与“自驱—并创”型。前两类可归纳为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后两类可归纳为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2)高环境动态性下,强感知能力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获取高绩效的关键条件;(3)非高环境动态性下,高冗余资源与单一动态能力(感知能力/整合能力)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产生高绩效的关键条件;(4)科技型制造企业更倾向于探索式数字创新战略模式,而传统制造领域企业在资源充盈时更倾向于双元数字创新战略模式。本文研究结论一方...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形态快速涌现,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微时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开放、资源高度共享、信息传播零门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传播和话语表达呈现出跨阶层、跨地域、跨平台的特征,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变得多样和碎片化,多元话语和差异表达开始越来越多地占据公共文化空间。与此同时,微时代的话语表达也呈现出喧嚣浮躁、疏离虚无、自我怀疑乃  相似文献   

10.
庞长伟  李垣  段光 《管理科学》2015,28(5):31-41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为了构建竞争优势,获取更好的绩效,开始利用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应对多变的外部环境。然而,当前研究对于两者之间存在何种联系的认识是模糊的。针对理论研究的缺陷,基于动态能力的理论视角,通过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对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揭示企业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绩效提高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国6省1市319个企业样本数据,运用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都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中间机制。整合能力通过提高组织变革和价值创造效率两个方面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而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间纽带将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企业的整合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开展商业模式创新,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研究揭示了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同促进企业绩效提高的内在理论机制,打开了能力与绩效间关系的“黑箱”,对于中国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理论溯源与框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许庆瑞  郑刚  陈劲 《管理学报》2006,3(2):135-142
全面创新管理是创新管理的新范式,以培养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价值增加)为目标,以各种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文化、制度等)的有机组合与全面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全要素创新,全时空创新,全员创新和全面协同”。全面创新观与传统创新观的显著区别是突破了以往仅由研发部门孤立创新的格局,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创新生态观,并使创新的要素与时空范围大大扩展。向全面创新管理转变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苏敬勤  张帅  马欢欢  贾依帛 《管理评论》2021,33(11):121-134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而技术嵌入是企业内化数字技术支撑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策略.本文基于飞贷金融科技的创新实践开展纵向案例研究,探究技术嵌入对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嵌入包含技术整合和技术开发,两种策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演变.其中,拼凑式技术整合更有利于商业模式要素创新,而协奏式技术整合更有利于商业模式架构创新.利用式技术开发更有利于商业模式渐进创新,而探索式技术开发更有利于商业模式颠覆创新.最终,案例企业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呈现出一条"流程信息化→渠道平台化→产品数字化→技术产品化"的进阶式演化路径,数字化程度相应呈现"类抛物线"的演变规律.本研究丰富了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理论,并为科技型企业构建数字化商业模式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开始运用企业能力、技术创新和价值网络合作创新来增强竞争优势,以获取更好的绩效,而当前对于企业能力如何通过上述两种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仍然模糊。针对理论研究的缺陷,基于企业能力理论,通过分析两种创新对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揭示企业技术能力、市场导向、整合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价值网络合作创新促进企业绩效的内在机制。采用158份中国通信技术企业样本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强企业技术能力、市场导向和整合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对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但对市场导向和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不明显,价值网络合作创新则对技术能力、市场导向和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都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应当通过提高企业和经理人的整合能力、加强企业与政府和研究机构之间网络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面临的资源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移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6日,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IBM)在北京宣布,得益于卓越的产品创新和深刻的行业实践,IBM开创性地整合了WebSphere、Rational、Tivoli、Lotus等核心软件产品在移动和社交方面的优势,推出全面的IBH端到端移动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利用“移动力”这一至关重要的能力拓展移动客户、改善运营效率、实现业务转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整合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范式,企业战略整合、组织变革、知识集成与企业技术整合创新形成互动,其中知识集成是技术整合创新的核心和其成功的基础。基于知识集成的企业技术整合创新体系结构以分布式网络基础环境为支持,以企业知识库、知识集成系统为中心,以不同的项目开发为对象,综合信息技术、企业专业技术、用户和合作对象的知识、知识管理技术,实现企业的技术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采用门槛回归技术,探究"互联网+"对创新溢出效率影响的异质动态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显著驱动了区域创新效率,且这种积极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互联网+"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增的动态特征,证实了"梅特卡夫法则"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完全适用。"互联网+"的创新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动态约束机制,经济发展、政府R&D资助调节下,均呈现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增的动态特征;R&D强度、产业结构和技术引进约束下,均表现为正向U型动态特征;贸易开放度作用下,则具有正向N型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责任式创新:源起、归因解析与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创新管理研究范式强调创意产生到商业化的正向过程,国家战略与政策实施也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研究与实践的基本导向。然而,科技创新的潜在危机与负外部性等问题亟待研究重新审视创新发展目标、利益攸关主体及其治理模式。本文从责任式创新视角出发,在系统梳理责任式创新的源起、内涵与归因后,通过建构要素、制度情境和评价准则的整合提出责任式创新理论框架,并结合美国、欧盟、中国纳米科学与技术责任式创新实践与政策予以论证。本文提出的责任式创新研究视角对传统创新范式及其基本前提予以重新审视,理论框架整合责任式创新建构要素、制度四层次理论及交互框架理论,为国家层面责任式创新实践提供普适性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8.
联盟网络可以划分为企业、联盟关系以及联盟网络整体3个层次。本文针对当前网络与创新关系研究大多集中于单个层次要素分析的现状,从跨层次视角分析联盟网络3个不同层次的要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本文首先从资源基础观、关系嵌入和网络嵌入视角回顾企业创新理论的已有研究,分析企业属性、联盟关系属性以及联盟网络整体属性等3个不同层次的要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这3个不同层次的要素间的跨层次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提出相应的理论命题,构建企业基于联盟网络的跨层次创新机制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姚文婷 《办公室业务》2020,(6):153-153,157
在互联网时代,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互联网技术科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并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进和完善,以帮助企业更加合理、便利地管理人力资源。为此,本篇文章主要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面展开了分析探究,并就其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近年来,尤溪县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薄弱、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该文通过开展尤溪县科技创新专题调研,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科技创新环境营造、产学研结合、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传统产业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