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经济体制演变是有内在逻辑的经济转轨之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嬗变是经济体制演变的基本线索,从两者的相互博弈中可以发现经济体制演变的内在逻辑。政府自我革命和市场自发发展相结合,实现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考察新中国70年经济体制演变的全过程,对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新时代应该推动构建“互融共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两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总体思路,一是以所有制改革为中心的企业机制改革,二是以价格改革为中心的经济运行机制改革。这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和两条主线。按照这两条主线来确立新体制的基本框架,进行以价格、财税和企业机制改革相配套,健全要素市场。以此出发,寻求理顺价格改革与企业改革的共生点,促进“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一、价格改革与承包制相衔接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单项改革不能孤军深入,何况价格改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价格改革的方向,纠正那种把价格上涨简单地归咎于价格改革的片面看法,另一方面要树立长期改革和配套改革的思想。就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中,市场被看作一种价格的制定机制,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和市场行动者的价格竞争所确定。与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不同,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强调,市场嵌入在社会之中,在“经济市场”之外,还有一个“社会市场”,因此,市场价格的形成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市场价格的形成不仅受区位、供求关系、资本投入等因素影响,而且深深地嵌入社会各个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中,受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等多重社会逻辑的交互作用。因此,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不仅受经济影响,也是社会的原因,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价格”。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有机整体。从纵向历史维度来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一共同主题,构成了同一发展历程中前后相继的两个必要环节,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前赴后继的接力探索。从横向逻辑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历史经验、理论概括、制度框架和精神滋养,是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取得的根本成就。在历史和逻辑的交汇点上,贯穿70年发展始终的是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拼搏奋斗,是寻找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实现形式的接力探索,是巩固党的领导、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发展,可以从三个大历史的角度加以审视:一是从后发现代化国家建国70年的角度考察新中国70年的成就。与日本、德国以及亚非拉美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建国70年的现代化发展情况相比较,新中国70年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二是从中国历史上重要王朝建立70年的角度考察新中国70年的发展。新中国70年时的发展状况与中国古代汉、唐、宋、明、清诸朝代建立70年前后的发展状况相比较,这些王朝在建立70年时基本达到了王朝发展的快速上升期,就这一点来看,新中国70年的发展状况与这些历史上的王朝具有相似性。必须提醒的是,在比较新中国70年与中国历史上王朝70年的历史发展时要防止循环史观的研究方法、防止静态的研究方法、防止离开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研究的弊端。三是从国际共运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新中国7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新中国70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道路在落后国家成功发展的典型,它丰富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大放异彩,提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活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食品安全演进、特征与愿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随着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食品安全备受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基于“环境变迁—要素涌现—实践特征—演进趋势”系统逻辑,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食品安全演进划分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关键阶段、共享阶段四阶段,立足“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剖析我国食品安全市场供给与科技支撑,监管制度与风险归因,多方主体与健康素养,揭示我国食品安全实践特征及关键问题。面对食品安全领域新变化及新挑战,提出落实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愿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东率先探索出市场化的价格改革目标模式,采取“放调建相结合、放中有管、双轨过渡、分步推进”的改革路子,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体制,促进了经济体制向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发展,促进了广东经济的腾飞。当前进一步深化广东价格改革,尤其是深化广义价格改革,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和监控体制,仍然任重道远。要通过深化涉农价格改革、能源价格改革、医疗、药品价格改革,建立能够调节和反映生产要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促进环保产业正常运行的价格机制,建立起广义价格监控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8.
鉴于以往有关大学发展“历史”的、“逻辑”的和“实践”的研究显得零碎、散落,从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孤立和脱节,倡议开展一种旨在立足中国实际、结合时代特征、面向未来的关于大学发展“历史”“逻辑”“实践”的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研究方案。在分析大学发展逻辑的历史方法与比较方法、实地调研与典型剖析方法以及逻辑分析与理论建构的多学科方法基础上,提出大学发展是大学这一组织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动态演进过程;“大学发展”应包涵“本原逻辑”和“支撑逻辑”两个方面;其动力机制主要包括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  相似文献   

9.
市场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必须深化价格改革,建立和健全“市场形成价格为主,价格引导企业,企业自主定价,国家宏观调控,全面价格监督”的市场价格体制,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我国铀矿产品定价机制存在市场主体身份重叠,多重价格并行;定价依据模糊,价格不透明;市场结构不合理,供给价格偏高等方面的问题。文章认为定价机制扭曲为核能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同时铀矿产品价格机制改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采用国际市场价格。改革应该在高效利用和有限竞争原则下,建设民用市场体系,打造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建立“互联网+”平台,打造价格形成的信息机制;改革核能产业链的结构,建立价格形成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转换价格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价格体系进行了不少改革,其目标是建立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以各种商品之间价值量比例关系为基础并反映供求关系的动态价格体系。1984年前,价格改革处于酝酿、准备、探索阶段。1985年后进入全面改革阶段,曾一度企望闯险过关,以为价格放开,就能解决价格体系不合理问题。可是,这时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市场机制的作用甚微。同时,价格改革的时机未能选好,1984年经济发展较快,但下半年已开始出现经济“过热”现象,积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制度-话语”研究视角,对1949—2021年农业转移人口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考察不同制度情境下政策话语转化为治理实践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受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农业转移人口政策经历了巩固政权的政治主导逻辑、发展经济的市场逻辑以及共享改革成果的社会逻辑的演变历程。政策制定者的情境认知与官方传媒和大众知识结合,建构了农业转移人口“非法流动者”“农民工”“新市民”的社会身份,并在社会实践中具体化为与之对应的城乡分治、城乡二元以及城乡一体的制度安排,与嵌入其中的政府治理行为共同促成农业转移人口严格管制、规范化管理以及包容性治理的历时性治理变迁。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价格改革经过13年的努力,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价格体制已开始居优势地位。但价格关系还未理顺,价格管理体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机制还很不健全,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推进价格改革,力争在本世纪末基本理顺价格关系,建立起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与运行机制。经过治理整顿,我国宏观经济已恢复稳定和平衡,通货膨胀已得到有效控制,整个国民经济已大体进入正常发展的阶段。只要我们基本上按照“八五”计划纲要定下的盘子,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经济就不会重新过热,可以保持总量的大体平衡,即具备加快价格改革的比较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政策是保障。农村教师政策对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十七年”间政治牵引下低水平向前发展的农村教师政策、“文化大革命”期间具有显著“阶级斗争”色彩的农村教师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多元、系统、全面的农村教师政策。70年里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的价值取向整体上经历了“大规模扩张”“数量稳定”“专业合格”“高素质发展”的变化,政策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政策的现实针对性与时代感日益突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政策进行回顾与反思,分析其演变逻辑,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制定农村教师政策,推动农村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价格改革是我国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要逐步实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改革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可逾越的关口,也是一项风险很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纵观世界各国价格改革的实践,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的结果。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高度契合,数字经济在新时代共同富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从新时代背景下共同富裕的多维内涵出发,阐述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阐明数字经济作用于共同富裕的机制,进而探讨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主要包括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数字经济主要从财富积累机制、协同发展机制、普惠共享机制、精神文明引领机制助推共同富裕。基于此,从经济增长、普惠共享、法治保障、主体参与四个层面对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农村发展战略的实践可以发现,由国家政治约束所决定的农民市场机会多寡和由农民个体能力与资源约束所决定的农民市场机会可自主利用程度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从农民市场机会利用角度看,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农民的市场机会经历了“市场机会关闭”“市场机会自发识别与普遍利用”和“市场机会难以识别与精英利用”等三个阶段。 未来适应推进乡村振兴之需要,应通过政策调整和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引导农业农村发展走向“市场机会创造与促进普遍与有效利用并重”阶段,致力于让更多的农民有效地利用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我国工程造价从计价方式到管理模式都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改革的治本之策是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发挥“竞争”和“价格”的作用 ,要建立政府宏观调控 ,部门动态监管 ,企业自主报价的运行机制。引进国际惯例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以市场形成价格 ,是改革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关系性交易范式的提出与应用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古典经济学“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价格机制 ,到科斯建立在交易成本基础上的企业与市场二分法 ,再演化为第三种范式——关系性交易 ,标志着人们对企业与交易本质的逐步深刻的认识过程。关系性交易与科层组织、市场价格在作用机制、交易成本、维系因素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并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价格改革在培育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已有的价格改革的得失,指出了深化价格改革的任务,特别强调今后价格改革的重点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价格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的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