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老人都很期待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如果子女不去探望年迈的父母,父母该怎么办?很多人认为回家看望父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法律无法约束。其实不然,今天,就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看看法律是如何规定"常回家看看"等精神赡养义务的。可以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吗案例1:父亲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法院调解要求子女对父亲履行精神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2.
7月1日起,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随着新法将子女"常回家看看"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列入法规,"常回家看看"的老话题再一次被炒得热气腾腾. 新法中的这一规定立即引发强烈讨论——赞成者说,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给老人一份法律权利,给儿女一份法律义务,更符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反对者认为,"常回家看看"入法好是好,但法律难以约束感情,执行起来很难,什么叫"常回家",谁来监督执行,父母会控告子女吗?违法了最后又能如何处置?靠法律强制的探望能有什么亲情?  相似文献   

3.
已成家立业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父母、爷爷奶奶,这本是一件好事,但近些年来的所见所闻,真叫人忧虑从中来。特别是住在城里的父母,他们当中的一些子女,无论是节假日或平时,隔三差五就要带着一家大小,两手空空“回家看看”。到家后,孙子是“小皇帝”,子女是客人,父母成了仆人。父母忙里忙外采购,还要当厨师,子女们只顾玩扑克、搓麻将,  相似文献   

4.
倾听     
《现代妇女》2008,(12):5-5
“常回家看看”,是子女孝敬老人最贴心的方式。 ——今年重阳节,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公布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显示,子女不常回家看望父母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 在精神赡养老人方面,日本有套独特的办法.许多日本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因为日本有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能给人以安宁的生活形态.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新加坡:与父母同住有津贴 新加坡国会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赡养父母法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为了弘扬孝道,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不少明显带倾向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关于子女"常回家看看"的精神赡养条款,自其提出到最终入法,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争议。这一"道德入法"能否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的晚年悲凉之景?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辈,“常回家看看”确有必要。不过,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既要拼命地工作,回到家后还要忙家务管孩子,还得抓紧时间“充电”,也够紧张的了。他们自顾不暇,平时能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父母,算是有孝心了,要求他们经常回到父母身边来,怕不可能,也不现实。那么,老年人不妨换个角度替年轻人想想,乘着自己还能走动,常到子女家看看。  相似文献   

8.
常回家干干     
中国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全体成员发出关爱老人倡议书:每一位子女都要从我做起,每个星期天常回家看看、干干。  相似文献   

9.
谷峰 《老年世界》2009,(5):16-17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话以后不仅仅是一句歌词,而且变成了法规条文。对于在辽宁身为“儿子”、“女儿”的人来说,如果今后再不常回家看看父母,很可能会触犯法规受到制裁。去年,《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经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赡养人要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闭幕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写了篇《珍惜两会》,寄望代表珍惜全国两会这个建言机会、珍惜人民代表这个宝贵资源. 今年这个时候,我却想起一首诗和一首歌.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徐志摩《再别康桥》诗中的. "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是《常回家看看》歌里的.此曲提醒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愿多回家看看老人.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部关系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将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的精神慰藉条款写入草案。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家能给人温暖的慰藉,如果家是可以疗伤休憩的港湾,有谁不愿意回家呢?在网上,不少网友晒出了他们不能常回家看望父母的理由。有的是出于客观原因,譬如工作地点离老家太远、工作忙、工资低、压力大……但是,还有一些人,不经常回家则完全是因为他们不想回那个让他们伤心失望的家。父母过分偏心,让子女很受伤。家住安徽阜阳的张雅,就是这种情况。提起"回家"她就感到闹心。"我爸妈心里  相似文献   

13.
<正>案件判决后,当地群众议论纷纷,但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偏向了"不孝"子女,为什么会这样?案件2013年7月1日,"常回家看看"作为法律条文生效之日,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第一案。7月14日,本刊记者采访了负责审理这起案件的高鑫法官,通过他了解到更多幕后故事。2013年4月5日,马文娟收到了一封快递。当她看到快递的发件人是"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时,立刻蒙了。"法院怎么会给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2010,(10):5-8
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曾让多少为人父母者热泪盈眶。朴实真挚的歌词引起无数人的共鸣。遗憾的是,最近一些“80后”非但没有为父母“刷刷筷子”“揉揉肩”,反而在网上成立一个“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  相似文献   

15.
文侠 《老年世界》2011,(23):10-11
因为家庭的琐事,女儿跟父母闹起了别扭,连续3年不回家。父母一怒之下把女儿告上了法庭,要求她每个月支付l元赡养费,并须亲自送到父母手上。适逢《老年法》修订案拟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本案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律真的能解决这些家庭琐事吗?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条"寻狗启事"的微博走红网络.博主是成都一空巢老人,爱犬走失,在微博发出"送还者,重谢房一套"的承诺. 空巢老人的寂寞,在微博悬赏中可见一斑.在老人眼中,小狗早已是家庭的一员,它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欢乐和寄托,值得用一套房去找回.人们在讶异之时,更为老人的情感空虚和精神孤独而心酸忧虑,纷纷呼吁老人的子女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17.
12年前,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许多年迈父母的期盼。12年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流动的加速,"空巢"老人增多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老人与老伴相依为命,在城市或农村的一角独守。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事件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规定"子女要常回家看看!"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指的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原来的6章50条扩展为9章85条,其中全新的条文有38条,而新增的条款多属于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和宜居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在社会服务方面,新法增加了国家应建立和完善以居  相似文献   

19.
阿炳 《当代老年》2007,(6):10-10
自《常回家看看》的歌儿被歌星唱红了之后,许多家庭的后辈不知是处于忏悔抑或是出于补偿,纷纷回归“空巢家庭”,看望年迈父母前辈,一时成为时尚!这是好事,对于寂寞非常的老人而言,对于渴望精神慰籍的长辈来说,无疑是剂补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导刊》2012,(23):44-45
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拟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少”,被网民称作“常回家看看入法”,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此有评论称,与其强制常回家看看,不如为其创造条件。那么外国政府都通过何种方式鼓励民众“常回家看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