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尘缘 《女性天地》2011,(9):18-19
这位中国通洋老太太竟是比尔·盖茨的继母 201学年11月的一天,甘肃省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收到一封来自美国西雅图的信。信中,一位叫咪咪(Mimi)的女士表达了她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热爱,尤其是对敦煌艺术情有独钟,希望能够现场观赏敦煌艺术。樊锦诗被她的热情打动了,经过研究院讨论同意,她给眯咪回信,欢迎其随时造访敦煌。  相似文献   

2.
近半个世纪以来,樊锦诗始终致力于敦煌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敦煌学者。也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取得了新成果,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在她的眼里,敦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许多有才华、有造诣的中国学者,在敦煌这座艺术殿堂里挥洒青春。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正樊锦诗是谁?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对于敦煌莫高窟,所有人一定不陌生。而这个叫樊锦诗的人,在最青葱的岁月选择来到大漠深处,倾尽一生的时间守护敦煌,为莫高窟带来了"永生"。她是永远的"敦煌的女儿"。2019年,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中的"正能量奖"颁发给了这位81岁的中国老人。该奖项一年一度,包括持续发展奖、人类福祉奖和正能量奖,用以表扬获奖者在推广世界文明以及共创美好世界方面做出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5.
常沙娜,是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先生之女,她继承了父亲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教育。她幼年时随父扎根敦煌临摹莫高窟壁画,赴美深造归国后,在恩师林徽因的指点下走入工艺美术设计领域,并将敦煌艺术渗透其中。  相似文献   

6.
路莹  胡振卉 《现代妇女》2014,(8):323-323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现在流散于全世界,它是一段伤心的学术史。二战后敦煌学在日本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人在后来的敦煌学研究中力争其研究中心。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成立了敦煌吐鲁番学学会,提出了“敦煌学在世界”的口号,表明了在敦煌学研究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因为文物涉及到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的问题,在敦煌学的研究中必须重视敦煌文物的回归问题。  相似文献   

7.
花开敦煌     
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敦煌艺术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很多人因而认为敦煌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然而,著名艺术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常沙娜所描绘的敦煌画作笔触细腻、当代而活泼。她一生致力于将敦煌艺术符号与生活应用设计相结合,让独特的敦煌之美“花开遍地”。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宋初,敦煌地方社会几乎人人信佛,广大妇女亦不例外,佛教生活成为当时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以上层女性突出。敦煌上层女性所从事抄写经书、修建洞窟、供养捐资等宗教活动,信仰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个人、家族的命运和百姓的安定,由于地位特殊,很多人效仿她们虔心信仰佛教,同时留下了许多以其名字命名的洞窟和画像。  相似文献   

9.
文化     
《老人天地》2014,(7):8-8
<正>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点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保护和旅游必须放在一起考虑,不能只说旅游而不说保护。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的敦煌文献研究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由于敦煌文献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敦煌文献的研究一直以基础研究为主,研究方法也略显陈旧。敦煌文献传播属于敦煌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目前学界以敦煌文献的传播角度进行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仍是凤毛麟角,敦煌文献的传播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敦煌文献作为中国古典文献的精华之一,如果仅仅为精英文人所研究而无法进入寻常百姓家,那么它存在的价值将会仅仅为文人骚客们手中的玩偶。敦煌文化要深入人心就必须在综合考虑传播过程中各方因素,才能取得最佳传播效果,才能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由此可见,运用传播学理论,对敦煌文献的传播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播者作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信息的把关人,对传播过程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敦煌文献传播的把关人,分析其对敦煌文献的影响,解决敦煌文献在传播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指明敦煌文献的传播者应该如何进行把关传播才能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身为教授的父亲突然病逝后,女儿竟悄悄调查父亲的遗产,并将继母告上法庭——要求分割、继承百万遗产。孰料,她的贪心之举激怒了多位知名教授,他们拍案而起,联名举证,集体声援被告方——教授的遗孀。女儿为何要和父亲反目?她的举止为何激起了义愤?法庭为何对遗产做出不对等判决?这场看似普通的官司,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反思?教授"隐情"暴露,女儿成了母亲复仇利剑  相似文献   

12.
刘畅 《伴侣(A版)》2008,(7):10-11
正2008年2月22日下午1点,钓鱼台国宾馆正在召开"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成立大会,一位气质高雅、谈吐不凡的女士站在主席台上,气宇轩昂。她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中国华夏遗产基金会的会长,另一个,是原国务院副总理耿飚的长女——耿莹。  相似文献   

13.
藻灵 《女性天地》2014,(3):22-23
敦煌网CE0王树彤擅长跑马拉松,读书时曾多次参赛并获得名次。而她的人生也像马拉松一样,一直处在奔跑的模式中,因为过分清闲的生活会让自己感到惶恐。她25岁时从清华大学辞职,跳槽微软。20年间,先后供职于多家名企,不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并于2005年创办了敦煌网,成为了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的励志榜样。  相似文献   

14.
哭泣的古镜     
这一天,肖梅接到了一封来自"钢都法律援助中心"的公函。上面说,肖梅的外祖母去世时给她留下了遗产继承遗嘱,让她速去办理继承手续。肖梅的丈夫唐喜财看了公函后说:"真没想到啊,老太婆还会给你留遗产?当初她竭力反对你嫁我,我还以为她这辈子不会认你呢!"  相似文献   

15.
2014年2月28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樊锦诗等10位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杰出女性代表,当选为201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她们当中,既有德高望重的“敦煌女儿”,也有平凡普通的“清掏女工”;既有扬名国际的女科学家,也有扎根基层的女村官。她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无数女性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宗福军 《现代妇女》2013,(10):226-226
在距敦煌城区七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七里镇的戈壁小城,以其独具特色的“青海石油风情”,也引得游客纷纷踏至,成为敦煌文化观光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敦煌石窟被认为是佛教艺术的宝库,在这里有许多宣传佛教思想的壁画和雕塑,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民俗习惯、各种制度等,而且还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乐舞风貌,为后人了解古代佛教舞蹈提供了形象资料。敦煌壁画是讲述佛教舞蹈故事的图画,舞蹈通过佛教故事来展现。敦煌舞的形成与中国的传统美学观念、中国的古代舞蹈以及当时、当地的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等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从敦煌壁画讲述佛教舞蹈故事的图画中,可以探析到中国敦煌舞蹈的形象美。  相似文献   

18.
江有汜 《现代妇女》2010,(5):64-64,65
戈壁苍凉,金戈铁马,是边塞唐诗里的西部;荒漠纵横,干旱少雨,是现代人眼里的西部。这样的印象因为敦煌莫高窟而更加深刻,敦煌是艺术的天,敦煌之大,掩盖了原来也是绿意弥漫的麦积山,作为我国第四大石窟,有着"东方雕塑馆"之称的麦积山石窟,已经在绿意盎然中微笑了千年。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打官司是为了争遗产,可郑州一位九旬老太打官司,却是为了"强制"养女继承房产。孝顺养女家住河南郑州的杨爱仙老人今年已是90多岁高龄,老人家思路清晰,她打官司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法庭为她和女儿刘玲分割遗产。不过,老人话锋又一转说,她和女儿可没有任何纠纷,就是想把老伴去世后留下的一套房产,提前让女儿刘玲继承,谁料想女儿就是推辞不要,于是她希望法庭强制女儿继承老伴儿留下的全部房产……这其中有什么原委呢?杨老太太原来在河南省洛阳市生活。  相似文献   

20.
问: 前年丧偶的张某与丧偶的李某再婚,去年张某病逝,半年后丈夫李某也因病去世了.李某个人遗有三居室楼房一套.最近李某的儿子继承了该房产.没有与李某形成抚养关系的张某的女儿对此提出疑义,她说《婚姻法》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她的母亲有权继承李某(她继父)的遗产,现在她的母亲先于李某走了,她有权代替她母亲继承李某的遗产,李某留下的房产继承也有她的份.请问她的主张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