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家具受到西方家具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中式传统家具被西方列强带到西方国家,在西方开始传播,另一方面西方家具也进入中国,在中国开始流行.近代中西家具的这种交融对中国传统家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新型的"海派"家具,"海派"家具是中国继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以后的又一重要家具发展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海派家具在材料运用、结构形式、装饰元素以及追求的意义方面传承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诸多特点,但为适应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产生了形态转化,为实现某些新功能以满足大众对新生活的追求而产生了功能改变,为适应西式风格的居住环境而进行了风格转变。海派家具为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对后世中国家具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明式家具代表了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最高成就。明式家具风格是在继承五代简洁风格和宋代完备的家具形制基础上,依赖于明代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经过数百年的实践过程于明代中后期演替而成。通过研究和论述明式家具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简要历史,以及对明式家具风格在世界现代家具中的表现和成功商业案例的考察,提出了中国家具现代化的主要对策:植根民族文化,重视产品设计,努力培养自己的设计师团队。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不失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长久命题。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下半期西方器物文化促进了海派家具造型风格的多样化,西方技术文化引导上海家具制造业从纯手工业向机器生产方向发展,西方设计文化改变传统的道器观转向现代设计理念,西方商业文化加速了海派家具的传播。海派家具产生于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相撞的过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中西合璧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家具产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家具要走向世界,就不能忽视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研究。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应立足于继承、创新和发展,着眼于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和生产应用,在风格精神化、造型元素符号化、材料多元化、结构可拆装化、生产过程的现代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具文化历史悠久,西渐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传说""引进""吸收、融洽"三个阶段;向西方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战争与商贸、宗教与传教士、器物与建筑、借鉴与融洽。西方学者对中国家具文化进行的一些研究,促进了中西方家具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谢瑞雪 《中南论坛》2009,4(1):83-84,86
明清家具代表着中国家具的黄金时代,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今天的家具设计和制造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它们进行纵向的对照、比较,横向的分析和辨别,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家具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更好的设计今天的家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现代中式家具作为新兴的家具风格,其发展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中式家具传承和延续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传统家具中的明式家具由于它在造型、结构、装饰、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对现代中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给与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使得现代中式家具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从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从中西方比较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建筑空间环境特征与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理念趋同的现象,从而挖掘出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精髓以及其在现代空间环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传统家具设计思维的超前性和其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家具风格由家具的形式与功能相统一所呈现的特点,以及设计观念与设计表现手法相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区别系统构成;各类家具风格在形成过程中均受政教思想、建筑形制、社会现状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并在风格的转换过程中呈现出“简———繁———简”的变化规律且相互借鉴发展,不同时期的家具风格是当时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明式家具装饰图案的收集与分类整理,分析图案的符号涵义,在此基础上,对明式装饰图案进行现代应用的提炼研究,提出用现代工艺手段来生产,以使其符合现代市场需求。从而创造出富有中国特色的家具品牌。  相似文献   

12.
明式家具机能性设计中的组合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结构精密,具有文人艺术特征,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最高水平。明式家具除了造型上的静态美感之外,还具有灵活多变的机能性特征,组合多样性就是其机能性设计的表现之一,其表现为组合前选择多样、组合中方式多样和组合后形态多样,旨在满足居住及使用者的生活实际需求,同时反映出中国传统造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于组合设计的研究试图挖掘明式家具的美学价值,并为中国当代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同地区关于家具的考古资料实物有随葬品、冥器模型、石刻以及壁画等,集中反映了北魏、辽、金、元时期的家具状况和水平。在南北融合、东西交流中家具发生了变化;北魏时期为渐高型家具时期,辽金时期高型家具逐渐走向成熟并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种类式样繁多:元代家具一改宋代家具简洁隽秀的风格,形成了造型上厚重粗大、装饰上繁复华美的风格,对于高型家具由宋代的普及型向明代的成熟型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弃“席”而“坐”居住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中国古典家具“分”与“融”的主要根源。以楚式家具、宋式家具、明清家具为代表,在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的演变进程中,家具突显出在功能、阶级风格上的“分离”和以消除与居住方式的分歧为目的的式样上的“融合”。其中的“分”与“融”,对现代设计中如何把握产品功能、设计元素、品牌文化的“取”“舍”尺度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以装饰为动机的家具结构设计越来越受到工业设计师的关注并受到市场欢迎的原因,通过研究装饰、连接、材性等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结构装饰应用于家具设计的方法,强调了造型细节对家具设计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结构装饰在家具造型上的应用表现与许多因素有关,诸如家具的功能、家具的材料、家具的稳定性、加工工艺、家具的整体风格等,甚至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和时尚也对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本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和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家具的艺术语言样态,首先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其次才体现出家具物性的本质特征。这种基于物质表层结构和民族传统文化深层结构双向语汇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超越于家具自身物性之上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启喻性和行为规范的教化作用,形成有别于西方古典家具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世界艺苑中无与伦比的奇葩,对世界家具艺术产生穿越时空的影响。观照古典家具艺术的文化特征,是古典家具审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竹家具型式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风格艺术、材料类型、结构型式及制造技艺4个方面分析研究我国竹家具型式的演变,提出开发与发展新型竹家具,是实现"以竹代木",提高竹材利用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并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