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凸现出邓小平对民主法制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竖起了一面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准确地理解应为法治思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厉行法治,“树立法律的极大权威”,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目标;“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方针。以上构成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它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论断。这一论断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理论指南——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研究思考胡和勤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学习热潮,在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的同时,也促使有关学者和研究人员进一步探讨这一理论本身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促进这一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4.
“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点和支撑点 ,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活力和科学性所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注重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理论 ,是一种崭新的生产力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5.
试论邓小平"难免要犯错误"理论的哲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免要犯错误”是邓小平实践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邓小平在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理论。“难免要犯错误”有着深厚的哲学认识论根据。人们在实践中务必要以能动的积极的态度应用好“难免要犯错误”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6.
论五十年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经了艰难曲折、风风雨雨。毛泽东在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卓有成效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民主法制实践,亲自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即“五四宪法”;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深刻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精辟地阐述了民主法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使民主法制建设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回顾50年的历程,坚持法制建设的五条基本经验,就能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就社会制度“渐变”提出了关于迂回前进的理论观点,关于改“强攻”为“围攻”的理论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改良的理论观点。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则提出了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理论观点,关于“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制度”的理论观点,关于防止“急性病”的理论观点。研究和掌握这些理论观点,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强调要对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座标 ,将新中国宪法 5 0年分为两个阶段 ,通过比较前 2 9年中国民主法制的曲折历程和后 2 0年中国民主法制的健康发展的差异 ,说明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关键性作用。强调正是由于邓小平民主法制建设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宪法修改、制定、修正的正确指导 ,才使得符合中国实际的党的方针、政策、理论能及时在中国根本法中予以确立 ,中国改革开放得以在宪法的保证下稳步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以逐步完善 ,世纪之交的中国宪法得以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三步走"战略理论以及"三个有利于"标准等重要理论之中.这种思想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正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对于认清我国现时期法治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发展方向,建设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在研究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法治国思想可概括为:治国安邦,要实现从个人到制度、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建设法治,要处理好民主与法制、执政党与法、权力与法三对关系;厉行法治,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思想解决了为什么要实施法治,如何建设法治,如何推行法治等重要理论问题。坚持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选择德治与法治并重治国方略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强调的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治国方略的必然性,认为:提出这一治国方略有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和哲学根源;是对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指出实施这一战略,必将全面推动我国民主与法治进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法制思想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思想对于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遏制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现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在国际共运史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并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 ,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前提、原则、任务 ,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 ,对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经济法制思想的基础是姓"资"与姓"社"的判别标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企业法、农业法、吸收外资的法制环境和金融法、财税法等方面,这都具有使法律工具论和经济建设中心论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经历了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反复锤炼 ,终于在艰难曲折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认识到实践 ,发生了十个重大转变 ,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宪政思想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宪法至上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前提,发展民主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目的。掌握并运用邓小平宪政思想的基本理论,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宪政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行政法制思想是邓小平法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认为行政法制建设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是促进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要求,必须健全行政法制和强化依法行政。文章分析了邓小平的行政法制思想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指出进一步认识邓小平的行政法制思想对我国当前的行政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讲授邓小平理论应突出注意把握下列问题深刻阐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使学生感到邓小平理论“可信”;从指导中国发展的战略高度阐述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使学生感到邓小平理论“有用”;遵循邓小平的思路讲授邓小平理论,使学生感到邓小平理论“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