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美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美术创作活动中离不开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决定主观因素 ,主观是客观的反映。没有客观便没有艺术 ,没有主观同样也不会有艺术。本文就美术创作谈一谈主观因素的作用。一马克思说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美术的发生也是一样 ,它必须以主体的诞生为先在条件 ,如果没有人类意识和观念的诞生 ,美术创造活动充其量只不过是蜜蜂构造蜂房、鸟类筑巢的本能活动而已。达尔文同样指出人与动物都有形式快感的共性。但对动物来说也只是一种本能的形式快感 ,而人…  相似文献   

2.
人类原本和普通动物一样,都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当人类产生了"自我",把世界说成是"人的世界"的时候,一方面人类在通过精神参与的劳动从自然中获取自然物和创造新的物品,另一方面也是人类从精神方面在占领自然,使整个自然成为自己的精神属地。人类的精神产品,可以划分为物质形态的精神产品和以自身的活动显示的精神产品。物质形态的精神产品如:作为工具和机器系统的精神产品,绘画、雕刻等艺术产品,书籍、杂志、传媒等各种文化视听物,此外,人把自己的生物体本身也变成了一种特殊形态的精神产品。以人自身的活动形态显示的精神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物化了的客观形式,如语言符号等;另一种是人的纯粹的精神生活行为,如各种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新时期中国电影如何表现人类共同的人性美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分为3部分:一、新时期中国电影在表现人性美方面,主要抓住3方面内容:一是表现热爱生命和改造人类生存环境的精神和行为;二是宣扬人类的爱情与亲情;三是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等思想观念。二、新时期中国电影在表现人性美时,注意借鉴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风雅、意象、神似、虚实、含蓄美等审美范畴。三、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家对人性美有独特的观察与感受,并且有独特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产活动。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编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它可以改变精神产品的形态,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二)它可以扩大精神产品的影响,实现精神产品的价值;(三)它可以促进精神产品的生产,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编辑活动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精神生产是一个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原则,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生存有三种具体的形式个体、群体和类。从人的生存形式看以人为本,它有三种表现形态个体本位、群体本位和人类本位。三种价值观念都有各自独特的适用场合,分别为人在不同场合的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6.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轴心时代"人类精神觉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觉醒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在古代中国每个阶段的人类觉醒都有不同的特点,人类精神觉醒表现在诸子百家的思想的各个方面,尤其表现在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中。这种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古代中国人的骨髓,成为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由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劳动者又称为“人”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简称为“物”的因素,科学技术渗透和凝聚在“人”和“物”中,对生产力发展起重大作用。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科学技术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而技术则是科学知识在生产中的一种应用。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从而转化成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 第一,通过学习教育和训练的途径,转变劳动者的智力和技能。劳动者的劳动包括体力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功能有两个层次 ,一是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一般功能 ;二是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具体活动领域中的表现的特殊功能。哲学的一般功能主要有 :精神教养功能、思维训练功能、方法指导功能、干预现实功能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是以善、公正、人道、仁爱、诚信等观念调节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行为规范蕴含着一定的道德观念,又凝聚成行为准则指导人们的道德活动。道德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表现在道德既反映现实又指向未来,既依据"实然"又指导"应然",既否定恶人恶行又引人向善。所以,道德便能成为一种实践理性,在人类社会中可以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教育”是什么意思呢?根据这一教育思想的提出者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意见,人的活动有两种职能:一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二是自我表现.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主要表现在学习上;而他们的自我表现则是多方面的,如性格、意志、信念、观点、学习态度、思想品质、智力以及文体活动、劳动创造、处事接物,等等.这些都是形成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所主张的“和谐的教育”就是把学生的这两种职能很好地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均衡地发展.一个学生的学习和他的精神状态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精神世界充实起来之后,他才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目的在于探求真理。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了真理观的两个问题:“(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末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列宁关于真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来受到学界关注。关于《手稿》在马克思整体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究有二:一是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与核心;二是认为《手稿》虽有雏形但不成熟或是一部过渡性著作。认为《手稿》的内在逻辑是一个以人本主义逻辑为主体的多重复杂的逻辑结构;文本框架重组维护了文本的内在统一性,为《手稿》的版本结构、理论内涵、逻辑主线等基础研究提供了便利。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外化扬弃观点、费尔巴哈人的异化扬弃只是精神枷锁的解放观点持有批判态度,完成了对二者的超越。在此基础上,通过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生产活动相异化,劳动者与自身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相似文献   

14.
实践的类型与审美活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人处理自然、 社会及他人与自身关系的角度来看,实践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现实活动, 应该分为三大类型: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这三大类实践,从本质上看应该都具有审美性质,即当它们成为自由的实践时, 都可能转换为审美或包含着审美活动。但是, 审美活动, 从纯粹的意义上来看毕竟主要是精神生产
的一种, 因此,它最集中、最明显地表现着精神生产的特征, 并以自己的形象性、情感性、超功利性区别于其他精神生产, 如科学、道德、宗教等,它主要集中地表现为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经典阐释与现实历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活动联系在一起:物质生产的永恒性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是生产劳动;基于物质生产之上的精神生产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劳动活动.前者即物质性劳动,后者则意味着精神性活动.就共时性而言,二者通过交互作用实现着统一;就历时性而言,人的全面发展过程就是由生产性劳动向活动性劳动、由物质性劳动向精神性活动转变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人类发展规律,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开始了由生产劳动向劳动活动的现实转换.这体现为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前者追求“天人合一”,讲究“中庸之道”,提倡“协和万邦”;后者主张认识改造自然,强调个性和个人的权益神圣不可侵犯,并力图征服世界。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人的需要具有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对劳动者的激励也应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着手.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现在各行各业利用工资、奖金等物质手段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清,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已成为普遍做法。本文试通过对激励理论的考察、分折物质刺激的局限性,使管理者对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并重。一、对激励理论的考察所谓激励,美国心理学家贝雷尔森与斯坦纳是这样认为的: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激励的实质是对人在各种自愿活动选择过程中的一种干涉行为,即对人的内在潜力进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命美学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生命活动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活动在于人除了有低层次的动物式的快感外,还有高层次的美感;二是人的生命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是物质性的生命与精神性的生命的高度统一;三是生命的自由境界是共产主义,它是对群体生命即类生命的终极关怀,是生命的天堂。  相似文献   

19.
一、生育权利内容。 恩格斯曾经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这就明确地告诉人们:人,每一个既包含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所具有的生产权利应有两种: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权,二是人的生产权,即生育权,两种权利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仅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也有认识自然、社会乃至人的思维的精神生产活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两种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因而,仅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只能是狭义的生产方式,广义的生产方式还应包括精神资料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