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塞种的起源及其分布 中外史学家部公认乌孙族是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可是乌孙族原来并不在伊犁河流域,而是居于敦煌,祁连间,于公元前160年左右才西徙伊犁河流域,因而乌孙未到伊犁河之前,塞种与大月氏族已先游牧于该地,所以《汉书·西域传》称:“乌孙国……本塞种也,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悬度,大月氏居其地,后乌孙昆莫击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徙臣大夏。而乌孙昆莫居之,故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云。”可知乌孙虽在伊犁河一带建国,其中融入的塞种之民是不少的,现在于哈萨克族的克昔恰克、阿尔根等部落中仍  相似文献   

2.
《魏书·西域传》载天山腹地有乌孙与悦般两国。乌孙之名已见于《史记》,而悦般国名首见于《魏书》。《魏书·西域传》虽将乌孙与悦般分别记为两国,但却留下了许多疑点,详加推究,不得不使人认为悦般即是乌孙,两国实为一国。现说如下。 一、赤谷城同为乌孙、悦般之都城 公元前130年左右,乌孙昆莫由今天山东部西迁至伊犁河、纳伦河流域。至公元前126年后不久,摆脱了匈奴的直接统治,对匈奴“取羁属,不肯往朝会”,成为独立的乌孙国。据《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又据《魏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3.
龟兹乐与维吾尔族木卡姆的关系苏北海一、龟兹人的来源《汉书·西域传》开宗明义就说:“西域诸国,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故皆役属匈奴”。其中关于“土著”二字,颜师古注称;“言著土地而有常居,不随畜牧移徙也”。这个注解并不妥切,因为“土著”...  相似文献   

4.
在祖国西部边陲新疆伊犁河以南的河谷盆地,居住着一个人口近两万的民族——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这里是全国锡伯族最为集中的一块地方。 察布查尔位于新疆西部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面。其南部以山为界与昭苏、特克斯两县毗连,北边隔伊犁河与伊宁市及伊宁县、霍城县相望,东邻巩留县,西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全县总面积为四千多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公元前三世纪以前是塞种人的游牧地。公元前三世纪后,匈奴冒顿打败月氏,迫月氏由河西走廊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塞种人则再向西、向南迁,这里便成为大月氏人的游牧地。公元前162—161年,匈奴、乌孙共同攻击大月氏,大月氏被迫放弃伊犁,乌孙又占据了这块土地。公元五一十二世纪,又先后有柔然、悦般、西突厥和契丹等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生息。1218年,这片土地又成为察合台的封地。十六世纪后,准噶尔部控制了这里。176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防和开发新疆,从东北抽调部分锡伯族人进驻伊犁。1766年初春,三千多名经过万里跋涉的锡伯兵丁、家眷南渡伊犁河,被编为锡伯营驻扎察布查尔。 “察布查尔”是锡伯语粮仓之意,她寄托着这里锡伯人民对这块土地的深深眷恋和无限深情。  相似文献   

5.
大宛的位置,历来虽有若干异说,但多数学者认为应在今费尔干纳(Farghāna).今案:此说可信.盖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大宛位于乌孙西南、康居东南、大夏(大月氏)东北、捐毒与体循西北.而乌孙在伊犁河、楚河流域,康居在锡尔河、塔拉斯河流域,大夏(大月氏)在吐火罗斯坦,捐毒与休循分别在Kizil su河源头和Alal高原,断大宛的统治中心确为费尔干纳盆地.不仅如此,大宛疆域的四至也可大致  相似文献   

6.
张骞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当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匈奴的战争。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了解到,西域有个大月氏国家,其王被匈奴单于杀死,他的头颅还被制作成了酒器。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又受乌孙国的攻击,只好再向西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报杀父之仇,但苦于无人相助。武帝了解这些情况后,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故而,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出使月氏任务。公元前139年,张骞由匈奴人甘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从陇西(今甘…  相似文献   

7.
2000多年前,汉武帝一声赞叹,使乌孙马在史籍中留下了“天马”的美名。据《汉书·乌孙传》记载,当时“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规摸不可谓不大。 作为乌孙国的游牧地,新疆伊犁就是天马的故乡。在巩乃斯草原、昭苏草原上随处可见的伊犁马,就是汉代天马的后裔。 伊犁马的形成,经历了漫长岁月,其间融入了多种外来马种的血液。自清代在伊犁兴办马政起,到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8.
蒙古、满(女真)及突厥人的围猎术语●张长利史书载:匈奴“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①;乌桓、鲜卑“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②;突厥“逐水草,居处无常,射猎为业”③;契丹“随水草就畋渔”④;蒙古“自春徂冬,旦旦逐猎,乃其生涯”⑤、“四五岁挟小弓...  相似文献   

9.
匈奴、乌桓的“落”究竟指什么?莫任南《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记和帝时,汉击破北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同传还提到曹操大败乌桓,“其余众万余落,悉徒居中国”。匈奴和乌桓的“落”指什么而言?马长寿在《...  相似文献   

10.
知识荟萃     
史籍记载,我国西域地区自古就是出产好马的地方,如龟兹(今新疆库车)出产的马被誉为“天骥龙麟”,焉耆马被称作“龙驹”,巴里坤马被称为“胭脂马”。而在众多的好马品种中,最被称道的还是出产于乌孙(今新疆伊犁一带)的“天马”——“西极马”。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西域乌孙马开始传入内地。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里记载:“乌孙多马,其富人至有四五千匹马。”张赛出使西域至乌孙国时,将汉朝皇室的诸多礼品赠送给乌孙王,乌孙王昆莫以“马数十匹报谢”。  相似文献   

11.
战国、秦汉之际 ,月氏和乌孙活动的“敦煌、祁连间”即指今河西走廊敦煌至酒泉、张掖一带 ,分布于河西走廊东西部的沙井文化和骟马文化就是月氏和乌孙活动的遗存。不久 ,月氏打败乌孙而独占了河西走廊。约在汉文帝时 ,由于匈奴的崛起 ,月氏又被迫退出河西。此后 ,一直到汉武帝元狩二年以前 ,河西始终处于匈奴控制下。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对我国少数民族共同体的 影响·”“·“·”·”········”……猛谋(1.1)发展横向经济联系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郑奕巧(1 .8)试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 ·‘·’······“···“··“···········一杨荆楚(1.12)略论人们共同体的共性与个性 —兼谈民族的基本概念问题 ·’.’二’……”一,·……,··……曾强(1.18)论民族共同体经济生活及其传承 与改造·””····”··二,“·····“…谭明华(1 .23)沦西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 目标与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发展商品经济是各民族繁荣发展 的必经阶段···········……,·…..马一寅(1二46)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之我见·…二…徐杰舜(l·52)振兴民族经济的一项战略决策’.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 调查·········一‘·………“·‘二,·石修齐(2 .1)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再认识”·一:……孙青(2 .4) “老、少、边、山,穷”_地区儿童智力状况调- 查报告“、·一余同生张天乐蒋林祥(3,4)论民族问题的含义·一·”···……,..’阿拉坦(趴12)少数民族区域性自治在陕甘宁边区的 实践···……”·…”一果洪升王戈柳(3 .17)加强学术探…  相似文献   

14.
☆政法☆喜迎八十年代第一春 —记首都兄弟民族春节联欢会 ,“.“’“…“·“”·“““·“·····……本刊记者3·25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改善党对 民族工作的领导(社论)········“……4·2刘少奇同志视察内蒙二三事 ‘’‘””.”‘”·”’‘’·‘·“·…“本刊记者徐柄春4.·5把少数民族工人阶级队伍建设工作推向前进 (评论)·”·……”、…””.·“···..··”……5·13民族政策浇灌的鲜花····”…本刊记者徐柄春5·14为夺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新胜利而奋斗 (社论)····”“·····……”·.·一…  相似文献   

15.
"祁连小月氏"族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一族源"论的影响下,历来史家都将战国秦汉间曾活动于河西走廊地区月氏及"祁连小月氏"视为同源民族.不过中外历史文献与实物资料表明,河西走廊地区月氏本由突厥、乌孙和羌所组成的一族三源民族."祁连小月氏"虽曾是河西走廊月氏的一部分,但其并不与西迁西域的大月氏同源于突厥族,而实际上则源于羌族.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家对匈奴语言的归属见解不一.我们认为,语言属性和体质类型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研究表明,在体质特征上,外贝加尔的匈奴人属于西伯利亚类型的人群;天山地区、阿尔泰地区的匈奴人群属欧罗巴人种的中亚--两河类型并混杂着部分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中国先秦时期非匈奴人群显示出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蒙古东部地区和外贝加尔湖地区的匈奴组群与阿尔泰地区的匈奴组群之间相对聚合,但彼此间仍旧存在明显的形态上的差异性.这种复杂性暗示匈奴在民族语言形成的过程的不同的阶段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语言融合现象,外贝加尔地区为中心的匈奴主体可能在语言上更加接近蒙古语,而中亚地区的匈奴人群可能操以蒙古语为主,夹杂其他语言特别是突厥语的混合语言.  相似文献   

17.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以前,现辖区称走廊南山或祁连山区,因其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迁徙频繁,故建制沿革较为复杂。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民族在河西地区活动,这里曾是乌孙、月氏游牧地,后为匈奴所据。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先后击败了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王休屠和浑邪,于公元前111年设张掖郡,祁连山一带正式归入中原版图。其后河西回鹘(裕固族先民)曾攻入甘州,随后占据河西走廊西部立国,设牙帐于张掖,统治河西约一百四十余年。辛亥革命后,设甘凉道和安肃道,肃南地区大部分属安肃道管辖,隶属酒泉、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中享有最广泛的人权 —《中国的人权状况》读后 .‘..…“.…”…。““二””,“.…郝时远(1·1)民族意识与祖国意识“一”一…熊锡元(1 .14)社会主义与民族问题“··““·“一黄铸(2·1)论重视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一““,“·”:.”二””·”·…段尔煌(3·1)人权与民族问题”……李红杰林香顺(3·9)同化、一体化、分化及民族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和发 展趋向 —兼谈民族研究的哲学方法论 …’”二“”·”·“.….”·”二“.…何叔涛(4·1)试论民族的发展及其度量·“·…谭明华(5·1)也…  相似文献   

19.
读《经香阁见闻纪实》随组………………………·、…··。·。。。·。··二…………··。…李佩伦(1.2)略论回族文化的内涵………………………。…·,………………··,……·。………·余振贵(2.3)对回族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理论假设…………··,…………………………………段继业(3.3)回族发展的历史特征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赖存理(4.u)(元代回jZ史稿》绪宫………··,……………………………………·,……,…··。杨志玖(4.3)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  相似文献   

20.
柔然族与其他所有蒙古住民一样,是狩猎畜牧的民族。这一点可通过下述史料记载得到考证。“无城郭,逐水草畜牧,以毡帐为居,随所迁徙,其土地深山则当夏积雪,平地则极望数千里,野无青草,地气寒凉,马牛龁枯啖雪,自然肥健。”(《宋书·索虏传》芮芮条)“芮芮逐水草……马畜丁肥。”(《南齐书·芮芮虏传》)可汗“阿那玻起而言曰:‘臣之先,逐草放牧,遂居漠北。’”(《魏书·蠕蠕传》)《魏书·蠕蠕传》在记载当时依存于阴山北麓的纥突邻部族的柔然部族的情形时说:“岁贡马畜貂(犭内)皮,冬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这段记载不外乎说明,他们根据冬夏季节的不同,游移于漠北与漠南之间,进行狩猎以及畜牧活动。此外,北魏尚书崔浩就柔然游牧的情形向北魏世祖这样说道:“漠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