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新世纪,实施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拔尖人才的显著标志是高素质、高水平和高能力。探讨了拔尖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类型,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国际交往能力等。拔尖人才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腾飞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不久前,东南大学创造工程与创造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嘉曾副教授和校教务处处长陈怡教授主持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创造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拔尖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特征和培养途径研究》以及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创造力开发的心理研究》三项研究成果,通过了由南京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许敖敖教授担任组长的专家组鉴定。专家组认为,《创造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和《大学生创造力开发的心理研究》两个课题的最终成果从理论上较好地阐明了素质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关系,论证了创造教育对于培养受教育者创造力、优化综合素质和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创造性见解。与此同时,还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个层次开展了实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在建立非标准化、个性化评价体系方面具有开创意义。《拔尖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特征和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意义。课题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特征三方面揭示了拔尖人才的内涵,提出科学而全面的概念,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以东南大学强化班为实验对象,在拔尖人才培养途径方面突破了传统研究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对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特点进行研究后可知,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从抓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过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并需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联合培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等多种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提高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追赶型战略发展模式转入追踪与自主发展并重的新阶段,但高等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观仍存在重知识轻素质的倾向;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规格单一、方式陈旧、主体被动问题。要提高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应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注重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应遵循方向性、整体性、针对性、适应性原则,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质量标准应从投入、过程和产出三方面来进行考察,新世纪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人才质量要求应包括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会学习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科学研究型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用研究型的高技术创新人才和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的高级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基本的素质特征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大学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努力实施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培养,构建多元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机制,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7.
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规范与管理我们的党政领导人才,用什么标准来选拔与培养我们未来的党政领导,这是我们党政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古今中外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内容的维度与特点。古代标准内容的特点是德才并举,以德为先;新中国标准内容的特点是德才兼备,政治素质过硬;西方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的特点是素质一流,强调忠诚。文章还对于未来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在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中,至少包括选拔标准、培养标准与任用标准三种形式。应该采取工作分析、素质分析、个案分析与角色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党政领导人才的标准内容,并且从政治、品德、能力、生理与心理基础等五个方面,初步建构出了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素质是大学生从事社会活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依据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未来社会的特点 ,大学生的素质应由专业素质、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技能素质七个方面有机组成。当代大学生只有注重专业、政治、人文、科技、心理、身体和技能等素质的全面提高 ,才能成为 2 1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当今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张澜学院作为成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荣誉学院,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国际合作、创新评价方式、营造人才成长环境等改革举措,努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突出、人格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果和人才培养实效。地方本科院校在探索与实践拔尖创新人才计划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及区域发展优势,建立起具有校本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考察企业家的素质 ,应注重其心理模式与能力结构两个方面。心理模式一般由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知识结构、优秀的思想品德等要素组成。能力结构包括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新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结构的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包括激活创新需要、引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兴趣、树立创新理想和信念。创新心理品质培养,包括独立性心理品质、敢为性心理品质、坚韧性心理品质、自控性心理品质、合作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创新基本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知识结构培养在创新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创新能力决定于知识的质量,即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知识结构模式有胶团模式、知识层次模式、鼎型模式、"王"牌模式等,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与培养,对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产学合作为基本途径,使大学生树立执着信念、具有优良品德、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打造过硬本领,将大学生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创意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指导下,通过认真研究大学生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积极搭建促进大学生非专业素质能力提高的实践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先进观念、优秀的品格、广博知识、卓越能力、科学方法”的专业素质过硬、非专业素质扎实、个性特长突出的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要的“匹配度”,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生的行为举止、仪表形象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入手,探讨了什么是大学生特有的气质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优良气质.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提出了以大学生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公德意识、团队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等为基础,进一步开展人际交往、各种礼仪礼节、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形成一种内外统一的气质培养方式,逐步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力图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和优化教师队伍等方式,推动我国法学教育整体转向和全面转型。理工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应以此为契机,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和理工院校的自身特色,认真思考理工院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尽力从法律职业培养角度,从法律思维养成和法学方法训练上,不断挖掘培养对象的职业发展潜力,以科技法学、知识产权法务、企业法务等复合型、应用型职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自己的法学人才培育优势。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人力资本包括先赋人力资本和自致人力资本,自致人力资本则包括知识资本、技能资本、能力资本三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先赋资本及自致资本中的知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不存在显著影响,而自致人力资本中的技能资本、能力资本,对就业有显著影响。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大学生不仅要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数量,更应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构;大学生不应过分注重外形包装等先赋资本投资,更应注重自致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要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重视技能和能力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民族院校知识女性是中国各民族职业女性中各方面都较为突出的高层次职业女性,她们在民族院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民族高等教育和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建设力量。民族院校的各级组织要从重视知识女性的角色变化特点出发,注重各民族知识女性作用的开发与管理,维护和保障各民族知识女性的发展权,鼓励各民族知识女性处理好各种角色矛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以推动民族高等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内涵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体现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内容上讲,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其本质内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与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最高理想状态的描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应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人才为目标;以促进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使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平衡协调发展为教育宗旨。素质教育应以超越直接的功利目的为主要特点,着眼于人的潜能的开发与身心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进行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和锻炼一个人正确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健康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幸福感: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幸福感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真诚奉献与自我实现、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幸福感 ,教师既要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又要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要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要努力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