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目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并存的时期,‘矛盾凸显期'表明对于社会政策有巨大的需求,‘黄金发展期'又意味着这种社会政策需要对发展具有支持作用.也即,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并重的时期--这是我们考虑巾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①.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构论这一学术思潮的兴盛,既反映了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正发生重要转向。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社会实在的认识,重塑了我们的知识观。此外,社会建构论及相关研究实践表明,一个学科或知识的创新发展是多元的,反思性研究和理论重建将有助于提出新的理论解释,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开云 《学术论坛》2007,30(11):97-101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不同,不同的制度和政策得到制定和实施,从而使资源和技术的"运用和配置"产生不同的社会经济绩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积累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不同区域之问的矛盾与问题逐渐显化和激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倡导的社会经济发展观的核心作用.研究和现实表明,"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是我们必然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组织: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素兰 《学术论坛》2006,(3):152-15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新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中国新的主题,它不仅对中国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态,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沟通各阶级、阶层经济利益、政治协调、文化建设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文明史上,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礼仪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表明,礼仪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文化,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功能,因此,我们要注重礼仪文化的创新发展,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举措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即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应该是民主的社会、富裕的社会,而且还应该是和谐的社会;同时也表明了我们党对执政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新的发展和完善。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公平正义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和谐社会”包括…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运行发展有着一系列的社会制约机制,社会的文化积淀,即社会“传统”,就是其中之一。当我们投注考察探究社会的眼光于社会的实际运行发展过程时,立即就会发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人类浩瀚的文化结晶海洋。我们脚下奠铺着先辈的文化创造,社会生活实践融贯着先人的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实际清楚地表明,人类社会的运行发展就其内容看,实质上就是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积累和不断变革创新的永恒运动过程。在这个讨程中.社会的文化积淀.即社会“传统”.就起着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并非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的并列的两大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是关键,是根本.从"全面发展"思想到"全面建设"的目标,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高瞻远瞩,洞察国情的新思维、新观念,表明我党对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这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极大地丰富了发展的内涵。要从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有机统一体中全面把握发展的丰富内涵,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是发展的根本内容,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是发展的核心内容,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性、协调性、创新性、群众性是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思想的确立,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和把握、驾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管理规律的能力。它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选择模式,所表明的是社会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是一个文明、法治、公平、有序、融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由众多目标要素构成的、全面系统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初步恢复、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战略发展四个阶段,目前表现出数量高速增长,但总体弱小、领域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相关研究表明社会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回应了改革开放实践提出的社会重组和社会建设的理论问题,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时代内容,增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包容力。我们认为应当摒弃传统社会所固有的关于社会组织双刃剑的观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包含相关政治纲领、法律体系和社会政策的国家意识,通过意识形态的包容以及国家人事、就业、分配、福利等制度的统一,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提供的影响因素一般使用传统的多元分析技术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天津贫困人口的随机样本分析进行的多水平分析,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提供讨论、经济、就业和社交支持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社会支持提供的影响因素和西方不同,特别是网络层面变量的影响更为普遍和有力,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价值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贺善侃 《社会科学》2001,3(11):50-54
同历史上任何经济形式一样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纯经济过程 ,而是一种广义的超越经济的历史发展。在历史上 ,近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曾以神奇的力量把社会文明推进一大步。在人类步入新世纪的今天 ,市场经济对社会文明的推动力量更是日益凸现。市场经济诞生后的整个人类近现代史表明 :市场经济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一、市场经济对社会文明的呼唤从现代的眼光考察 ,社会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市场经济对物质文明的推进作用显而易见。然而 ,在现代社会中 ,我们更需关注市场经济与社会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发展的同步…  相似文献   

14.
聂波  尹学朋 《船山学刊》2004,(2):189-19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其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目标.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质是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需要培育出公民政治文化,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张学维 《理论界》2023,(2):14-20
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也是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密钥。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还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阐明了社会形态的更替规律和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表明社会基本矛盾贯穿社会发展的始终,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以合适的方式化解社会基本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规律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当前我们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仍需要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解决好中国社会发展的各项重大问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当代理论和现实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不否认上层建筑与生产力之间的直接联系,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也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同样是一条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将其纳入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体系,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孙伟平 《学术研究》2007,1(1):19-24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哲学。马克思对现存社会的价值反思和批判,马克思所建构的共产主义价值体系,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对于马克思哲学,我们应该重视其价值维度,或者说,主要应该从价值哲学的视角看待它、发展它,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指引我们创造了20余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但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生态、环境和社会方面的代价;“和谐”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处在攻坚阶段时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在对“小康”扬弃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问题,对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系统总结和概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思想和发展理念的升华与成熟,也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观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试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这表明我党对自身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然会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充分发展;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统一性基本原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本文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出发,深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我们会看到经济全球化既有统一性、共同性,又有特殊性、差异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统一性原理与世界历史发展理论是观察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指南。只要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利用机遇,应对挑战,我们就能顺利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