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球化背景下,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文章对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蕴含的和谐价值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其蕴含的科学与艺术价值、历史与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时代价值和科学发展价值,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旅游业中生成的旅游展演艺术,是各种地方性文化旅游中文化变迁的表征,目前学界主要在旅游人类学和民族文化学视野对其进行阐释.无论其作为"传统"文化还是"发明"的"传统",或是其中表现的"意识形态"与地方性"认同"、"真实性"以及"互动协商性",都未能很好地呈现其与一般文化现象的不同及其与地方性文化生活的具体关联,艺术人类学"回到生活"的"行为研究"和"艺术""文化"双重解读的理念方法无疑为其提供了富有阐释力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出行方式应运而生。而博物馆作为地方重要文化景观,博物馆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受欢迎的旅游方式,这些游客也就成了新的博物馆观众。因此,博物馆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开展更多的教育活动,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营造传承空间的文化气息、丰富传承主体与客体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是当下值得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本文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生产性场域研究,通过社会学、人类学、旅游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文化再生产"与"场域"理论,深入研究司家秋千会与旅游的关系,分析出现存的问题,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传承空间与文化的互动交融,以此推动司家秋千会的弘扬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有意义的方法与形式。  相似文献   

5.
文化景观遗产及构成要素探析——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的人文景观其实质就是文化遗产.景观遗产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历史遗留",是稀缺的、独特的和不可再生的.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包括山地自然要素、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梯田--古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有各自的分级指标.本文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分析对比了东道主和游客双方对龙脊梯田遗产的感知差异,提出了龙胜梯田文化景观遗产要素,以求达到景观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有效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旅游景点通常被视为是在促进乡愁,在那里,游客们被带回到过去,观看文物或历史古迹。它们往往被展示为传统仪式或艺术表演的静态意象。这种文化的商品化可能不是非常本真的,对民间艺术家来说,他们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往往微不足道。印度社会组织banglanatak dot com发起了"为生活的艺术"(Art for Life)倡议,旨在增加有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农村和地方社区的生活选择,一个成功的策略是将艺术家的村庄发展为文化旅游景区。本个案研究讲述了卷轴画家村Naya、Fakiri歌手村Gorbhanga和住着桑塔尔(Santhal)原住民的Tunta村,这些村庄都位于印度东部。在这些村庄中,游客们与艺术形式的实践者即活着的遗产进行互动,享受到一种民间艺术传统的真实经验。艺术家社区已经有能力创新旅游产品和管理旅游服务。节日已成为推进新旅游景点的重要工具,村落也已成为教育旅游目的地。在此过程中,艺术家的平均月收入大幅提高,同时社区的环境卫生和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文化旅游给妇女和年轻人提供了体面的工作机会。本文指出:旅游发展策略可以复兴遗产,增强社区认同感和自豪感,给当地社区带来巨大经济收益,使社区成员拥有并管理旅游业而非成为旅游业的低端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自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许多欧美国家的生态化进程早早开始,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发展并不完善还需要生态再生;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化进程比较迟缓,需要实现生态跨越式发展。而对于中国而言,不但需要生态再造,更需要生态跨越式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喜地看到,我国农业生态园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农业生态园的兴起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空间,吸引许多城市市民来到农村旅游、劳动甚至定居,而且还通过农业生态园提供的参与性、知识性的农事活动和科普活动扩大游客的知识视野,既提高了旅游品位,也缓解了城市旅游拥挤状况。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园的景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在满足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农业生态景观,优化农业旅游资源,创建具有农耕文化的特色景观,从而达到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存,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台山德昂族乡为例,从有关旅游开发中"真实性"的研究视角,结合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德昂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图探寻出一条适合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博览》2022,(3):前插1-前插2
2月5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暨"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开幕仪式在京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致辞、宣布展览开幕,并与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饶权,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永军,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  相似文献   

10.
李婧 《中国民族博览》2016,(16):194-195
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自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许多欧美国家的生态化进程早早开始,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发展并不完善还需要生态再生;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化进程比较迟缓,需要实现生态跨越式发展.而对于中国而言,不但需要生态再造,更需要生态跨越式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喜地看到,我国农业生态园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农业生态园的兴起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空间,吸引许多城市市民来到农村旅游、劳动甚至定居,而且还通过农业生态园提供的参与性、知识性的农事活动和科普活动扩大游客的知识视野,既提高了旅游品位,也缓解了城市旅游拥挤状况.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园的景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在满足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农业生态景观,优化农业旅游资源,创建具有农耕文化的特色景观,从而达到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不仅要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同时更要向游客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眼球,从而更好地带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来发扬和传播地域文化,通过地域文化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不仅要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同时更要向游客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眼球,从而更好地带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来发扬和传播地域文化,通过地域文化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际的来往日益密切,不断地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近几年来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消失,为了发扬和保护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我国壮族的传统图像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种类和形式比较齐全多样,非常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特点。同样由于自身的独特之处,为我国现代艺术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价值,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接下来,笔者通过"形""意""韵"三个方面,将传统的图形文化和现代视觉相互结合,设计出不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还具有现代审美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际的来往日益密切,不断地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近几年来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消失,为了发扬和保护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国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我国壮族的传统图像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种类和形式比较齐全多样,非常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特点.同样由于自身的独特之处,为我国现代艺术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价值,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接下来,笔者通过"形""意""韵"三个方面,将传统的图形文化和现代视觉相互结合,设计出不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还具有现代审美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5.
民族特色村寨是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反映着我国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是活的"博物馆"。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将民族特色村寨中的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呈现给游客,一方面满足了游客求异的心理,另一方面给民族村寨带来了不错的发展。本文就石桥坪村在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过程中取得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文化旅游已是当下旅游业的一种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如何在文化旅游中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和精髓,我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形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另一方面是保护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两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式的开发,在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重新投入到保护与宣传工作中,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成为非物质文艺遗产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旅游是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特色旅游,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希望将民俗文化融合到旅游开发中去,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县域经济的共融局面.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和精髓,我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形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另一方面是保护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两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式的开发,在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重新投入到保护与宣传工作中,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实现了两者的良性互动,成为非物质文艺遗产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民族,在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观照的过程中,总是会因为各自民族不同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而表现相对应的态度,也就是审美观。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大地域,各主体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各民族文化又相互影响交融,在审美意识上具有了一定的共同性,比如对"天"的崇敬、对某种自然力量的膜拜,这种现象,在他们民族文化的精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比较集中的表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来诠释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审美观及其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