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不仅要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同时更要向游客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眼球,从而更好地带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来发扬和传播地域文化,通过地域文化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作为一种在特定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系,是变动不拘的。本文以神秘湘西的旅游文化制作为例,以民族志的方式探讨了湘西在民族旅游开发背景下的信仰文化再生产。为了开发旅游以获得地方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各种媒介、地方百姓以及旅游企业,都依其对游客心理和旅游业的不同理解,选取了赶尸、落洞女、放蛊、命运、还傩愿等信仰民俗文化事项,参与到神秘湘西的制作宣传之中,对该旅游吸引物进行符号建构。人们这些参与旅游文化制作的行动,有可能改变土著信仰文化的原有面貌和内在和谐,从而对其未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审视中国一个苗族村寨发展旅游业的成功个案。作者在田野的现场,仔细观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由此引发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变迁动态,进而发现把当地的民俗文化展示给游客的动机和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的"民族风情园"景区蓬勃发展,游客可于此有限的"观光场域"内感受无限的民族文化。满族的民俗旅游也备受关注,但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民俗文化旅游所展现的历史与文化其实是当代的重新建构。本文运用文化变迁、民族边界等理论,讨论发展旅游业与提高民族认同、建构民族边界、传承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的"民族风情园"景区蓬勃发展,游客可于此有限的"观光场域"内感受无限的民族文化.满族的民俗旅游也备受关注,但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民俗文化旅游所展现的历史与文化其实是当代的重新建构.本文运用文化变迁、民族边界等理论,讨论发展旅游业与提高民族认同、建构民族边界、传承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是贵州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它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对贵州民族村寨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如缺乏科学规划、品牌意识不强、旅游产品不能充分彰显民族文化内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业的稳健发展.为此,本文以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切入点,从旅游者的心理、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产品、民俗旅游商品、旅游管理与经营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发展对策,以实现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和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和创新,内蒙古北部城市鄂尔多斯,以其独特的民族地区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业,打造"天骄圣地"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对鄂尔多斯民俗文化进行充分的利用,促进了该地区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本文站在旅游经济视野下,关照鄂尔多斯民俗文化活态传承,探究其困境与突破。  相似文献   

8.
湖南瑶族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文脉传承”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璐 《民族论坛》2007,(8):23-25
跨入新世纪后,旅游业的文化特质显著增强。文化寻根、文化体验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旅游热点,民俗文化资源也因此倍受旅游开发者青睐。湖南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怎样延续民俗文化文脉,这是评价瑶文化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在探讨开发瑶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文脉传承的策略及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旅游是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特色旅游,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希望将民俗文化融合到旅游开发中去,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县域经济的共融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来,张家界紧紧围绕实现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目标,坚持旅游带动、科学发展,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推动了民族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突出民族特色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内涵为了向国内外游客更全面、深  相似文献   

11.
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经济支撑与旅游导向密切相关,为了复兴历史街区,许多城市大力开辟旅游以及各种文化活动。旅游业带动了历史街区的空间消费,空间消费也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透过"空间消费"的概念,考察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最具典型风貌河段"的空间效应演进,通过分析空间塑造、符号消费以及空间价值的变迁,提出了人的行为和消费体验对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消费"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旅游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国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因此,商品、纪念品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也是一种用来发扬景区文化传统的普遍方式.佛教旅游作为宗教文化的延伸,近年来备受游客关注,文章将针对佛教旅游业商品设计,在分析南京地域现存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情况后,深入研究探讨南京地区的佛教旅游文化产品现状,并调查广大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的态度,提出关于南京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国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因此,商品、纪念品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也是一种用来发扬景区文化传统的普遍方式。佛教旅游作为宗教文化的延伸,近年来备受游客关注,文章将针对佛教旅游业商品设计,在分析南京地域现存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情况后,深入研究探讨南京地区的佛教旅游文化产品现状,并调查广大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的态度,提出关于南京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需要工作人员把握三个要点,首先需要帮助游客在旅游过程满足"求知、求新、求奇、求乐"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其次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高或旅游经验较为丰富的游客,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规划,帮助游客对"宗教信仰""民俗文化""艺术艺术""制度思想""高新科技"等非物质文化景观蕴藏文化内核和精神述求进行深度理解,最后需要根据景观特点来开发文化区背后蕴藏的文化精神,打造具有人文主义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乡村的发展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乡村战略的实施,更是为我国的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并且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大众化和多样化,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都市客源,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规划和设计,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一些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商业化,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针对目前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加强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乡村的发展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目前乡村战略的实施,更是为我国的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并且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大众化和多样化,乡村旅游吸引了很多都市客源,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缺少规划和设计,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一些乡村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商业化,非常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针对目前民俗文化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以加强对乡村民俗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湖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游客和旅游地本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要,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体,以协调和平衡彼此之间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湖南目前已经从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开始向旅游强省迈进,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未成为旅游管理者、投资者和旅游者的共识,出现了一些“不可持续现象”。这些现象 应当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希望得到合理的弥补、纠正和规范。湖南旅游业的不可持续现象1、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文化产品内涵不丰富湖南是旅游资源大…  相似文献   

18.
追求自由的旅游与现代社会建构的强调控制以及牟利的旅游业之间的冲突是民族旅游中具有根本性的矛盾.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旅游中的重新编码是民族文化产生变化的一个直接原因.民族文化产品进入主流文化消费系统的意义则在于通过交往而使不同文化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文化价值的相互承认.改变现实交往活动中的不合理性的可能路径在于文化拥有者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参与旅游业的行为能力.并参与到交往制度的修改与制定中.  相似文献   

19.
论龙母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价值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母文化是我国南方民族以龙母祭奠活动为核心的民俗文化。龙母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作为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上。文章认为 ,发展龙母文化旅游是带动梧州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佳途径。为此 ,文章提出发展梧州市龙母文化旅游的若干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