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月的北京,弥漫着浓浓的民族风情。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33台剧(节)目、73场演出,为首都观众捧上了一道文化盛宴。包括港澳台同胞和解放军在内的56个民族的精彩演出,精彩纷呈的各民族歌舞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此情此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一系列与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热点:浓缩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精华的大型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在国内舞台上所向披靡,如今正向海外市场进军;首次亮相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原生态唱法,一出场便受到观众的追捧,等等。一时间,过去备受人们冷落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突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超乎寻常的认同。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它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又能提供什么样的思路?少数民族文化会演带给我们的难道仅仅是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吗?  相似文献   

2.
概述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她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歌舞集中,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的碰撞,将带给您一种特定的“云南映象”。《云南映象》中的道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等全是真的。70%的演员系云南的少数民族。亦真亦幻的舞台、灯光及立体画面效果。序混沌初开“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绿春县牛孔乡"神鼓"歌谣第一场太阳云南鼓的传说…  相似文献   

3.
原汁原味的云南映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张力,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 62面大鼓的鼓风、鼓韵,120个具有云南民族风格特色的面具,以及牛头、玛尼石、转经筒等道具全是实物◎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首次出任此大型歌舞集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70%的演员是来自云南山区的上百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展现了彝、苗、藏、傣、白、佤、哈尼等民族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 自2003年7月在昆明首演至今年3月17日,《云南映象》已在全国演出129场,并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诗金奖等5项大奖——  相似文献   

4.
彩云现日坛     
顶着火热的秋阳,大爷大好们来了,机关干部职工来了,小学生们熙熙嚷嚷的来了武警战士列队来了……来看日坛的彩云,来领略异彩纷呈的云南少数民族歌舞艺术。9月20日,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云南代表团发一台民族歌舞《彩云南现》,把日坛公园变成了歌舞的海洋。在烈日的高温下,观众是那样如疾如醉,演员是那样投入。每一个婀娜多姿的舞蹈,起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每一个富有民族情越的表演,都逗起了一阵阵开怀的欢笑,歌是那样甜,舞是那样美,演员的精彩表演早已把观众的心带到了那美丽的彩云之南。兄弟情,民族情,在歌…  相似文献   

5.
据专家介绍,"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借鉴而来的,是指一切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下来的东西.然而,坊间人士知道它,却主要得益于那位用舞蹈与天地对话的著名白族舞蹈家杨丽萍以及她的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2003年,正是她提出和展示了那让无数人为之"震撼"的"原生态歌舞".3年过去了,原生态,跋涉过寂寞、崎岖的山水,终于在2006这个"双春"的大好年份走到了"中央",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白扬 《民族论坛》2007,(1):12-13
据专家介绍,"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借鉴而来的,是指一切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下来的东西.然而,坊间人士知道它,却主要得益于那位用舞蹈与天地对话的著名白族舞蹈家杨丽萍以及她的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2003年,正是她提出和展示了那让无数人为之"震撼"的"原生态歌舞".3年过去了,原生态,跋涉过寂寞、崎岖的山水,终于在2006这个"双春"的大好年份走到了"中央",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原生态已经变得如此稀缺珍贵,以致它成为21世纪的主要开发资源.2003年8月,由杰出舞蹈家杨丽萍在昆明推出的《云南映像》,乃是中国文化生长的一个重大契机,因为正是她率先提出了"原生态歌舞集"的理念.次年8月,山西左权举行的"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也在音乐领域引入"原生态"一词.随后,文化部开始使用这个概念,制订和实施抢救性文化挖掘计划.2005年南宁国际民歌节,原生态民歌再度引人注目.今年央视举办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原生态组比赛,而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更是高举"原生态民歌"的旗帜,成为媒体竞相追踪的焦点.经过三年的培育,"原生态"已成为最热烈的文化时尚.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文山州少数民族众多,支系复杂,因地域环境、宗教信仰及审美观念不同,各民族服饰各有特点。文山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是少数民族同胞的情感表述。这些独有的情怀,通过服饰材料的造型、图案色彩的构成,体现出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文山州少数民族众多,支系复杂,因地域环境、宗教信仰及审美观念不同,各民族服饰各有特点.文山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是少数民族同胞的情感表述.这些独有的情怀,通过服饰材料的造型、图案色彩的构成,体现出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该文实地调查了云南纳西族、傣族、彝族。哈尼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造纸技术。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傣族、纳西族的造纸技术非常原始,是失传已久的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遗存在凋查材料的基础上,该文对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的种类、工具、技术迸行了综合研究。另外,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的研究对中国造纸史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来自山野沟壑,不染铅华、不事雕琢、散发着泥土气息和草根馨香的原生态歌舞,带给观众清新的感受。湖北巴东水布垭是原生态民间歌舞成长的沃土,有撒叶儿嗬、山歌、十姊妹歌、花鼓子、吹打乐等原生态民间歌舞,有的还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原生态民间歌舞之乡水布垭因水闻名。高峡出平湖的水布垭大坝、秀丽的清江画廊,如今已成为远  相似文献   

12.
农历“四月八”,是苗族人民隆重的节日,每年这—天,贵阳市郊区各村寨成千上万的苗族兄弟姐妹们,便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一带,吹奏着(竹卢)笙、笛子,尽情地歌唱,跳舞;其他民族的广大人民,也和他们一同歌舞,联欢,分享着节日的快乐。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四月八”愈来愈热闹,愈来愈丰富多彩了,它已经成为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每年到这一天,贵州省、贵阳市党和政府的负责同志都要亲自参加节日活动。在节日的活动中,当地有关部门还要举办少数民族服装展览和图片展览,组织少数民族特需的商品(如银饰、花边、彩丝线等)的流动摊,设置临时性的医疗急救站,招待少数民族看电影,市民们还要组织茶水招待站等。所有这些,都是过去想像不到的事。少数民族对这些都非常感动。一支苗歌生动地道出他们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相似文献   

13.
明代湘桂川滇黔诸省少数民族地区科举状况探议黄明光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科举考试制度,是明代中央王朝的少数民族政策之一。研究当时少数民族地区的科举考试状况,对于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历史情况,以及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勾通,都有着一定的意义。一、明代...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有机会去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参加了西南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議。在会議期間,听了不少报告,和四川、云南、貴州、广西四省、区二十一个民族的四百多位代表共同生活了一个时候,还观摩了不少精采的演出。这里面除了这二十来个民族的歌舞节目以外,接触到的少数民族戏曲計有侗戏、傣戏、土戏、彝剧、藏戏、白族的吹吹腔和大本曲等七种。沿途,还看到了滇剧、弥渡花灯,桂剧和彩調等汉族地方剧种的演出;广西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等三个京剧团的演出也給我們許多啓發。这些丰富多采的歌舞和戏剧演出,使我們大开眼界,改变了过去对少数民族艺术看法上的某些陈旧观念,并对大跃进以来民族艺术的新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各少数民族地区在1958年經历了生产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各族人民不仅在經济基础上、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明代封建统治阶级在湖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五省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土官制度。鉴于前人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和土官制度的研究,多集中于政治、经济方面,而对文化教育论述较少,因此,本文拟就明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状况作一探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有着动人的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生活。这一广阔的生活领域,为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题材源泉。电影艺术家们又是历来都注重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斗争的,因此,我们每年都能在银幕上,看到一些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近几年来,不少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都有少数民族的创作者、演员及各部门的电影工作者参加,因而使影片的少数民族生活气息日益地显得浓厚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口传古籍中蕴含大量关于少数民族农事节日神话传说的记载,这些神话传说与少数民族节日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关系,解释了节日的来源.本文以记述口传古籍农事节日为基础,结合节时的民俗活动,挖掘蕴涵其中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价值,力求在现代语境下,引发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而对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益世界生态伦理发...  相似文献   

18.
丁卫国 《中国民族》2007,(10):34-36
民族舞台艺术诞生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山野村寨,经整理、编排、继承展现在我国城市、乡镇的剧院舞台。西藏大型舞剧《珠穆朗玛》、云南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贵州舞剧《多彩贵州风》等具有当地民族风格的舞台艺术为弘扬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开辟了新路,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成功举办,给少数民族舞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民族舞台艺术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一个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而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转换及运用,让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中认识少数民族文化,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喜爱少数民族文化。然而,在创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云南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如何在艺术设计中运用少数民族文化,创造相应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需要对少数民族文化设计运用的载体、方法、形式和途径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从而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设计运用的同时,让文化创意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曾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影片,迎来了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巅峰。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辉煌早已不再,并且受到了商业电影的巨大冲击,举步维艰。但在新机制、新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云南的少数民族电影或许将迎来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