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田兴林  文韬 《决策探索》2009,(10):11-13
在2003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爱心超市”救助模式之后,郑州市二七区民政局在创新救助模式的道路上,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研究时代发展轨迹,结合城乡发展现状创新的“三个一”社会救助新模式,更走出了一条新时期民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保障经济发展大局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于涛  孙玲 《办公室业务》2013,(19):105-106
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的一道防线,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在全面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进程中,产生了海量的文件档案,怎么规范管理这些文件档案,让其为民生事业服务,是当前档案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中的具体要求,社会救助档案是民生档案的工作,必须构建对应的管理措施。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文中讨论关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问题,从而提出制定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医疗救助既涉及民生问题,也涉及民权问题。积极探索医疗救助相关问题的完善,是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公民关注和关心的重大民生课题。医疗救助既涉及民生问题,也涉及民权问题。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保障档案是是民政部门中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档案,既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需求。作者认为必须要不断加强社会救助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阐述。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我们将认真履行民政职能,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并在运行实施中解决了诸多社会问题,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原有体制弊端的基础上又面临着新挑战,社会救助体系急需进一步完善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社会救助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及面临的新挑战,并从政治、社会、救助对象各个角度出发提出完善社会救助的建议,使社会救助制度在应对经济社会风险和保障基本民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包头市为例,简述了包头市建设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作法、经验及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据     
《领导文萃》2006,(1):11-11
中国各项社会救助对象超过1亿人随着救助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纳入的救助对象总数已超过1亿人。这1亿多人包括每年有7000万左右的灾民能够得到灾害救助,民政部门直接救助的经常性救助对象5000多万人,包括城市低保对象2200万人,农村五保户300多万人,农村特困救助和农村低保对象约1500万人,城乡医疗救助对象800多万人。(《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1月24日)山西撤出煤矿“官股”1.56亿元山西省目前共有947名国家工作人员或国企负责人撤出煤矿入股,涉及金额1.56亿余元。(《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11月23日)5000多亿元落入腐蚀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无锡积极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以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以各项优惠政策相配套、以发展社会互助事业为补充,与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立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面对社会救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无锡市现有的救助模式尤其是针对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模式也凸显出一定的不适应性。无锡必须努力构建新型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一项福利事业,作为社会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制度在社会保障研究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本文主要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新疆地区的农村弱势群体数量较大,文化素质较低,社会发展的机会有限,其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本文将通过目前新疆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从三方面提出新疆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建构的模式选择建议:以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和特困户救济补助为基础的城乡统筹农村社会救助综合体系;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流方向,兼顾个体贫困的发展型救助体系;以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为切入点,以提升生活质量改善为目的的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制度的设计与运行需要相应的管理机构作保障,而机构的管理水平则对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政府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障是其应尽职责这一基本理念出发,客观分析了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必须对目前社会救助的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建立"双向系统性"的社会救助新型管理模式,提高我国社会救助管理工作的水平,推动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深刻论述,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快以民生工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艾滋孤儿因其特殊的“双重弱势群体”的身份,成为需要特殊关爱以及特殊照顾的群体,对其照顾应该包括物质生存及心理引导、长远发展在内的综合救助。因此,通过政策调整及制度建设,把艾滋孤儿作为具有特殊需求的独特群体,消除对艾滋孤儿的社会歧视,构建多元的社会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严飞 《管理科学文摘》2011,(28):161-162
最近一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的保护与救助工作逐渐被重视了起来。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由过去的被动逐渐变为了主动工作。尤其是在政府高度的关注之下,流浪的未成年人救助事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迅速,但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却又遇到一些困难。因而,流浪的未成年人问题可以被看成一项复杂的并且是艰巨的任务,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措施也面临着改革,才能适应我国现在的社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决策》2012,(4):14
社会救助温暖城乡.围绕建立健全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增长10%以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年增长10%以上".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有效衔接.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逐步提高大病救助标准,继续降低或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同时大力完善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着力救助低保对象、低收入群体、突发性事件造成的临时困难群众. 防灾救灾保障安全.立足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体系,"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健全政府主导、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灾害应急综合协调机制,构建覆盖各级政府和城乡社区的应急预案系统;加快中央救灾物资合肥储备库二期工程建设,确保灾后12小时内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加强救灾装备建设,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救灾应急通信网络;创建1 5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7.
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内蒙古.其GDP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但普通民众增收速度却依然停滞不前。面对“赚了速度、丢了民生”的尴尬处境,胡春华于2009年11月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后。就提出了“富民优先”的发展战略,提倡要把GDP装进百姓的口袋里。近两年来,胡春华在出席各种会议、接受媒体采访以及基层调研时.详细描绘了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李沂滨 《办公室业务》2012,(17):168-169
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中的最后防线,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工作内容。在全面建城乡救助体系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数据资料与文件,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对这些文件资料的管理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角度出发,对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原则与管理体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信斯  唐果  贺翔 《经营与管理》2013,(12):118-121
政策评价有助干人们判定一项政策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目标。笔者通过对宁波市困难群众的调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教育救助等11个方面,对该市社会救助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并指出社会救助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宁波市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绩效,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政速递     
近日,国家民政部与重庆市签订《共建统筹城乡民政事业发展示范区合作备忘录》,携手建立城乡统筹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困难群众救助体系、优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