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占相当比重的“寱词”写同灵箫的缱绻之情,却是他“尊情”文学观烛照下的真情剖露,是他的现实情感的诗化结晶,是与他的大我情感相辅相成的小我情感的刻画,也是他理想受阻时的彷徨咏叹,这给《己亥杂诗》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男诗人向来借恋歌来比喻他的政治遭遇,而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写给灵箫的三十多首情诗是在他1839年被迫辞官南下的路途中写成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没像以前的男诗人一样借恋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遭遇,反倒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地流露出自己在面对与灵箫的爱情时,既"沉溺"其中又想努力"摆脱"的强烈而又真实的情感。这主要与明清时期尚情、唯情的社会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男女双性"的文化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诗人龚自珍(1792—1841)在他的一生当中曾多次试图封笔戒诗。作为一名虔诚的天台宗信徒,龚相信只有戒绝文字的诱惑方可悟道。可作为一名诗人,他却感到自己与文字结有不解之缘。故此,龚对于诗歌写作始终抱有一种且爱且惧的矛盾态度。据一些评论家推测,龚在反复戒诗的过程当中一定焚毁掉了自己的大量诗作。因为他在15到47岁之间写下的27卷诗稿今天已经大量佚失。龚对于诗歌写作的焦虑令人联想到英国现代诗人杰哈德.曼利.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1844—1889)。像龚一样,出于宗教信仰,霍普金斯烧毁了自己的许多诗稿。无论是对于霍普金斯还是对于龚自珍,写诗就是一种不断复发的瘾癖,令人欲爱不能欲罢不舍。同霍普金斯一样,龚自珍最优秀的诗作是在最后一次发誓戒诗以后写出来的———那就是龚后来结集为《己亥杂诗》的315首绝句。令人瞩目的是,《己亥杂诗》中的38首(也就是全集的十分之一强)都是龚自珍写给歌伎灵箫的艳情诗。更重要的是,在这组艳情诗当中,龚以纪实的笔调再现生命中那段刻骨铭心的情缘。此外,龚经常给自己的诗歌作注,诗人的自注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导引向创作这些诗歌的本事。作为一名佛教徒,龚不能不意识到灵箫是个“致命的诱惑”,依恋灵箫则意味着丧失宗教修持所必需的静心与自制。他哀叹自己“结习未尽”,经不起“天花”的诱惑,超越不了男女之情。但后来他终于悟到灵箫在自己由色悟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无论如何,像龚自珍和霍普金斯这样伟大的诗人都强烈地意识到文字的危险性———他们既无可避免地沉迷于文字的魅力,又不断地负荷着写作的焦虑。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的具有诗史性质的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矛盾 ,具有诗歌艺术上的鲜明个性与创造性。刘逸生先生所著《龚自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 ,1980年 ) ,详赡、精到 ,人们今天能顺利读通这组诗的文字 ,领略其精义 ,欣赏其健笔 ,完全是拜刘先生之赐。但刘注也偶有误读。文章以其中 9首诗为例 ,对刘先生的注释与解说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1 一八三九(道光十九)年己亥四月,龚自珍结束了廿余年的仕宦生涯,暂时南下看望隐居在故乡杭州的父亲。接着,北上接取寄留在京师的眷属,又再度南下。这年十二月,为了开始新的人生,在江南昆山解下了旅装。其问半年有余的旅途之中,既有与朋友的离别,也有和熟人的重逢;既有对社会的愤懑,也有对自身的追忆,正如标题所示,龚自珍集中地吟咏杂多的感兴,由此写成了《己亥杂诗》七育绝句三百十五首。据龚自珍致其亲友吴葆晋书札说,他是用旅馆中的鸡毛笔将旅途感兴写在帐簿纸上,投在破簏中,作为草稿的。这些草稿在旅行结束之后由龚自珍亲手整理,重新编排,构成如今的《己亥杂诗》。照我看来,它的结构大致如下。(1)自其一至其二五凡二十五首,是记叙出  相似文献   

6.
<正> 龚自珍能开风气便堪师,天挺诗才此最奇。两字红禅归一味,吹箫说剑证心期。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官由内阁中书作到礼部主事。诗集有《破戒草》、《己亥杂诗》等。龚自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近代诗坛的开山诗人。在万马齐瘖的黑暗年代,他的诗奇境独辟,别开生面,对我国近百年诗歌的创作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龚自珍在诗词作品中,常常吟咏“剑气箫心”,这是他愤世忧时的自我心灵的形象写照,它曾震动过近百年间许多先进的诗人,使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7.
魏源与东台     
与林则徐、龚自珍齐名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魏源,在近代史上被誉为“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分的代表者”、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人物。魏源的仕途是不平坦的,他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十一岁时才得到一个相当于进士的任职资格,被分发到江苏任职。黄丽镛《魏源年谱》引《续扬州府志》云:“东台知县,魏源,邵阳人,进士,二十五年任”。魏耆《邵阳魏府君事略》曰:  相似文献   

8.
一、《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诗系年考辨 《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一诗,就其艺术价值来说在李诗中并不是太重要的作品,但对于了解诗人的一段行踪却是很重要的资料。 詹鍈英先生《李白诗文系年》系于乾元二年己亥,并注云:“《唐会要》卷七十一:“太平县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置,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巴东县。’此诗之作当在天宝以后。  相似文献   

9.
爱国是公民第一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读史,看到龚自珍之子龚半伦的一段丑事,颇有感触。龚自珍是清代伟大爱国诗人,350首《己亥杂诗》,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而且,他还是当时对帝国主义侵略野心看得最为清楚的人,曾著文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龚定庵全集类编》卷二)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时,他不但赋诗壮行,鼓舞士气,还出谋画策,多有建言。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去世后,逆子龚半伦却卖国求荣,成了侵略军的帮凶。据《圆明园残毁考》记,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所以焚掠圆明园者,因有龚半伦为引导。及英兵北犯,龚为向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的戒诗与学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过定庵集的人,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即龚自珍为什么戒诗。嘉庆二十五年秋,龚自珍发愤戒诗,不再写作。道光元年夏,因考军机章京未录,赋《小游仙诗》,遂破戒。至道光七年十月,编定这一时期所作的诗为《破戒草》后,又发愤戒诗:“今年真戒诗,才尽何伤乎?”此后,就不大动笔。道光十九年,辞官出京,又破戒写成了有名的三一五首《己亥杂诗》。这是为什么呢? 搞清楚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深入地  相似文献   

12.
《离骚》云:“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又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又云:“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脩”一词,《离骚》中凡三见。王逸注谓:“灵,神也;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谕君。”(《楚辞章句》)朱熹的说法同王逸基本相似:“灵脩,言其有明智而善修饰,盖妇悦其夫之称,亦耗词以寓意于君也。”(《楚辞集注》)清代楚辞研究者亦认为:“灵,善也;脩,长也。称君为灵脩者,祝其所为善而国祚长也。”(王夫之:《楚辞通释》)“灵脩者,大夫颂其君之词,即借以为称其君之词。”(王邦采:《离骚汇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扬一、益二(隋唐以来天下之繁华发展以扬州为第一,四川虽称天府之国,也只能称第二)。在那时,人们竟能想象出去扬州的交通方式是“骑鹤上扬州”,多么地潇洒;当然前提条件是“腰缠十万贯”,又是多么地富足。天造长江,人开运河,东西精华,南北雄秀,皆汇于此。琴台月观,琼花迷楼:大明栖灵,玉人吹萧,皆需具美丽环境——园林为其不可或缺之一类。陈从周先生于“文革”前曾九下扬州,冒“厚古薄今”天下之大不韪,对残存在世的扬州园林进行了抢救性地发掘、考察,此书为其大成。常以《洛阳名园》、《扬州画舫》而自诩之,总结出了“两堤花柳全依…  相似文献   

14.
一、出版《扬州文化丛书》之缘起《扬州文化丛书》由苏州大学出版社于 2 0 0 1年 12月出版。这是该社继《苏州文化丛书》之后推出的又一套文化丛书。这套丛书的出版 ,是苏大出版社重视地域文化类图书出版、注重文化积累的一项具体成果 ,也体现为在出版理念上一种自觉的文化追求。作为苏南地区唯一的一家高校出版社 ,苏大出版社本着“依托百年老校 ,发挥学科优势 ;立足文化名城 ,体现地域特色 ;注重学术积累 ,服务广大读者”的出版理念 ,重视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努力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出版社在指导思想上明…  相似文献   

15.
《诗品全译》(徐达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2版)第148页(题解)云:“惠体上人,善属文。齐世祖萧之还俗。本姓汤,字茂远,位至扬州刺史。今存诗十一首,五言诗五首。”其说实误。晟按,惠休还俗事见《宋书·徐湛之传》。内云:“时有沙门释惠休,善属文,辞采绮艳,湛之与之甚厚。世祖命使还俗。本姓汤,位至扬州从事史。”据同传记载推知,其事在元嘉二十四、二十五年左右,则命使还俗之人为刘宋世祖孝武帝刘骏,而非南齐世祖武帝萧。又,惠休位至扬州从事史,非扬州刺史。据南朝官制从事史为刺史之佐吏,与刺史不同。向长清《…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杭州有所追悼而作”,是一组由16首七言绝句构成的悼念情人的诗歌。由于情事隐秘,作者不得不写得扑朔迷离。本文依据龚自珍的生平遭遇,以及龚氏诗文中的一些可资参证的材料,对这组诗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考释。悼诗写得沉痛真切,原于作者恋情的深挚,也与作者理想的失落密切相关。在古典悼亡诗歌中,它应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己亥杂诗》是中国诗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315首相对独立的七言绝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龚自珍1839年辞官南归和北上迎眷的全过程。在这一整体观的前提下,将这一组诗分为述怀、赠别、怀旧、爱情、山水、叙事等类别并作了评析,以期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较深入地了解龚自珍这一时期的思想、志趣、心路历程以及诗歌审美特征等。  相似文献   

18.
清代康雍乾盛世,东南文化集中在杭州、苏州、扬州三地。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而扬州的园亭,又多为骚人墨客诗文酒宴之所。据《扬州画舫录》载:“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梦星)篠园及郑氏(侠如)休园为最盛”。程氏篠园有程松许谷为之图,郑氏休园,其子为光辑为《休园志》若干卷,均见《画舫录》载。而马氏小玲珑山馆有无图、记,未见记载。近于京郊访问老友姚蔼士先生于安外辛店村,竹篱低舍,居处湫隘,而壁间所悬,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自古以来,颇多“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郑板桥语)。扬州本土和客居扬州的文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敢鼓敢呼,在不同时代,曾以不同样式,“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枚乘的《七发》开汉大赋劝百讽一的先河;唐代诸多诗人皆借隋讽唐;元代睢景臣《高祖还乡》套曲制作新奇,揶揄百端;明代宗臣《报刘一丈书》抒发积愤,痛快淋漓;清代吴敬梓客死扬州,《儒林外史》也于扬州付梓,分明是揭示文人心态的利刃;……扬州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培养了一位位讽刺文学的巨擘;扬州政治、经济、民情习俗等社会生活百态,也为一篇篇讽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活水源头。扬州讽刺文学的杰出成就,树起了我国讽刺文学的一座座丰碑,达到了作家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20.
一、“主观之诗人”与“赤子之心”《人间词话》卷上云: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