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代初年的吴激和蔡松年为金代词坛之翘楚,他们的词被称誉为“吴蔡体”,在金代词坛享有极高的地位,影响了金朝几代词人。本文拟就吴蔡体的主要内容、风格特征及对金代词坛所产生的影响作粗浅的探讨。吴激(1090—1142),字彦高,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初仕于宋,历任清高显贵之职,宋金开战,吴激奉命使金,以知名留而不遣,任翰林待制,金皇统二年(1142),出知深州(今河北深南县),到官仅三日而卒。吴激之于文学创作,其词成就最高,元好问认为是“自当为国朝第一手。”①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余杭(今浙江杭州西北)人…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全集》卷二有《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和缪钺《无遗山年谱汇纂》均未系年。而通过考证不仅能明确它的写作时间,还能解决一些比较重要的相关问题。题中的党承旨指党怀英(1134-1211),是金代中期著名诗人,生平见《金史》卷一二五和《中州集》卷三,他的四首《雪》诗亦见《中州集》卷三。元好问这四首诗与党诗同韵,当是其和作。愚轩是元好问的朋友赵元的号,《中州集》卷五有其小传和诗歌,他的《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题目与元好问的诗题有矛盾,而且其中仅有后两首与党诗、元诗同韵,前…  相似文献   

3.
朱彝尊是清代诗词大家,浙西词派的初祖。他的词,据《曝书亭集》(康熙四十七年刊本)所收,共一百九十七调,五百一十五首。本文拟就是《蕃锦集》与唐诗的渊源谈谈自己的心得,以就教于方家。 《蕃锦集》共收词一百零九首,全部是采融唐人诗句的集句词。一般都具有“脱口而出,运用自如,无凑泊之痕,有生动之趣”(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引)的特色。尽管采融词句入词的写作方法,宋、明以来已有王安石、苏轼以及刘基等人为之,而数量多达百余首  相似文献   

4.
蔡松年蔡松年(1107~1159),金代文学家。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其定(今河北正定)人。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时随父降金,天会间授真定府判官。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完颜宗弼(兀术)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金主完颜亮为了南渡灭宋,曾对两代仕宋的蔡松年擢以显位,以图影响南人。蔡松年是金初重要作家之一,虽然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他自称“自幼刻意林壑,不耐俗事”(《雨中花》词序),后曾“买田于苏门之下”,“将营草堂,以寄余龄”(《水龙吟》词  相似文献   

5.
《中州乐府》,金元好问编,共收人词人三十六家,辑入词作一百二十四首。虽然仅为全部金词中的一部分,①不过作为现存唯一的一部金人词集,却有着较高的文献与词学价值。一首先,探索一下《中州乐府》的编撰宗旨及其原则。《中州乐府》原附于《中州集》后,故先得了解《中州集》的编撰过程,对此元氏《中州集序》言之颇详:商右司平叔衡,尝手钞《国朝百家诗略》,云是魏邢州元道道明所集,平叔为附益之者,然独其家有之,而世未之知也。岁壬辰,予掾东曹。冯内翰子骏延登,刘邓州光甫祖谦,约予为此集。时京师方受围,危急存亡之际,不暇…  相似文献   

6.
晚清学者况周颐的《蕙风词话》是在历代词话中评论研讨金词最多的一家。金词的繁荣几与北宋相埒。苏轼词的影响,与北方民族刚健质朴的性格相结合,形成了金词不同于同时期南宋词的独特风貌。吴激、蔡松年的由南而北和辛弃疾的由北而南,见出宋金词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金词只是北宋词的一种特殊的延伸和继续。金人片面继承苏词而予以单向发展,同时有意无意地排斥了传统婉约词,这对北国词的全面繁荣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注出处卷次错讹《全宋诗》卷一三一五录滕茂实诗8首,后注出处说:“以上金元好问《中州集》卷二○”。按,《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谓二十卷,误。《全宋诗》卷一二七○载赵令《秋》,编者加按:“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六○作赵妻王氏诗。”按: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仅五十卷,按谓六○卷,误。《全宋诗》卷一二七○载秦觏《呈东坡》注出处谓“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七引《王直方诗话》。”按,卷二十七应为卷二十九。第二句“初置”应为“所至”。《全宋诗》卷一二七五载王祈句:“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注出处谓“宋…  相似文献   

8.
金朝,是十二世纪初到十三世纪前半期在我国北方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从历史的角度讲,金政权是通过灭辽举宋,占领了原辽与宋的大片领土而建立起来的;而从文学的角度看,金朝的文学创作则是在直接继北宋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特点,在金代初期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试图对金初词与北宋词之承继关系做一简要的勾勒,以期对这一段词史发展之轨迹有一个较为明了的认识与把握。词人:北宋文士金代初期的词人,基本上全是北宋文士①这一时期的主要词人,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吴蔡体”的主角吴激与蔡松年②,另外还有字文虚中、高士谈、…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是雄跨金、元两朝的文化代表、学术泰斗,诗、词、文、论、史,无不名列前茅。然而,文革前与文革中,学术界对他研究甚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9月间,在元好问家乡—山西省忻州市召开了首届全国元好问学术讨论会,会后组建了元好问研究会,创办了会刊《元好问研究信息》,联络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开创了元好问研究的新局面,造成了从文学、史学到哲学、篇有、教育思想乃至社会文化活动的全面研究的新潮。短短五年间,据知,在国内发表的研究文章百美学余,出版了山四省古典文学学会、元好问研究会所编的《元好问研究文集》(山西人民山版社出版)降大任所著的《元好问新论》(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贺新辉辑注的《元好问诗词集》(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三本著作.朱东润先生的《元好问传》中部分章节于《中华文史论丛》1989年第2期发表。此外,尚有姚奠中主持点校的《元遗山全集》,郝树候、杨国勇合作的《元好问评传》,贺新辉的《元好问诗词研究》,赵兴勤、孔繁华的《中州乐府笺注》等专著正在排印,将于近期问世。现就近五年来的元好问研究成果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赵秉文等重估儒学价值的金末儒士勾勒了一个涵盖治道、文辞的历史谱系.元好问在金亡后把这个谱系升格为“文统”,并以承继中州文献之传与金源文派之正而自居,有意和赵复一系北上的南学划清界限.元好问作为一代宗师,在东平等地培养了大量弟子,这些弟子皆擅长治道文章之学,坚守乃师所建构的“文统”,以至于在元初形成为一个大规模的阵营,规定着北方的儒学格局.不但如此,北方“文统”也影响着南学的北上,这主要表现在对南方理学北上的抵制和对理学“流而为文”的引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元遗山词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词继北宋余绪受南宋豪放词家影响,《惠风词话》称:“金源人词伉爽清流,自成格调。”元好问生当金朝末世,饱经丧乱,他将一腔经世之志、丧国之悲、身世之感、悯民之情寄托于词。其词风慷慨雄爽,低徊顿挫,熔婉约豪放为一炉,化婀娜刚健于一体,集各派之大成,不仅为金词之冠,并足与两宋大家媲美。  相似文献   

12.
读书山原名系舟山,后因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写了一首诗:“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因此而得名。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呢?郝树侯先生在《元好问诗选》《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注四中说是由赵秉文《题东岩道人读书堂》一诗来的。从字面看,人们很容易理解成赵秉文这首诗是题在忻州系舟山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读书处之福田寺的,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在这离忻州千里之外的河南写下的。事情是这样:元好问避兵逃往河南之后,与当时的名画家李平甫往来  相似文献   

13.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可谓人人皆知,堪为少陵《戏为六绝句》以来之嗣响,像“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但遗山以诗论诗,非仅此三十首之作,馀外以绝句论诗,还有《论诗三首》、《自题〈中州集〉后五首》、《答俊书记学诗》等,另还有五古《与张仲杰郎中论文》等亦堪称切中肯綮之作。其馀衡文品诗,随时发挥,还散见于他的其他诗文。《杜诗学引》、《杨叔能小亨集引》等,更是诗歌专论。《中州集》以诗存史,于当代金源各家之前附以小传,品评得失,不乏精辟之见。  相似文献   

14.
简论刘龙洲豪放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南宋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号龙洲道人,因此人称他的作品集为《龙洲集》。人们一提到刘过,就自然要谈及他的豪放词,历来所编的文学史也把他划入辛派词人之列,但是人们对他的诗歌创作却被忽略了。其实刘过的诗歌从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他的词作,诗歌近四百首,词作约八十多首,从质量来说,他的诗歌并不亚于他的词作,宋人吕大中称他“诗满天下,身霸骚坛,死虽穷而名不穷”。(《宋诗人刘君墓碑》)罗大经《鹤林玉露》甚至称赞他的《京口多景楼》一诗超过了李白的《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  相似文献   

15.
随园误记     
袁枚《随园随笔》卷七《官职类上·领录尚书尊于尚书令》记有: “宋书褚渊传:太祖崩,遗诏以渊录尚书事。江左以来,无单拜录者。……”查《宋书》并无《褚渊传》。按褚渊确是刘宋朝的官员,曾以尚书右仆射的资格为宋明帝的顾命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诗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金贞祐南渡后的复古风尚论及金代文学或文化不得不面临的事实是宋、金政权的南北对峙,地域的隔绝导致并加深了南北思想文化的差异。翁方纲《书元遗山集后》诗称:“程学盛南苏学北。”程学指二程;苏学则指苏轼。要而言之,金人的诗歌创作既上承北宋,又不受北宋的局限,甚至始终存在着一种要摆脱宋人的倾向。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元裕之好问有《中州集》,皆金人诗也,如党承旨怀英,其大旨不出苏、黄之外。”王世贞此语并不确切,就诗歌创作而言,金人并不为苏黄所囿。即以党怀英而论,《中州集》小传称其“诗似陶谢,奄有魏晋”。其他金代重要诗人,郝俣诗“殊有古意”,周昂“作诗喜简淡,乐府尤温丽”,赵秉文“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古诗,则沉郁顿挫学阮嗣  相似文献   

17.
在十三世纪的中国大地上,继南宋陆游、辛弃疾之后崛起为大诗人的,毫无疑义应推生活于金、元之际的元好问为第一;但如果就文学理论(主要是诗歌理论)而言,则他和南京的严羽大致同时,其建树虽各有不同,而成就差可比肩,宛似双峰竞秀,并峙于南、北。元好问的诗论主要表述在他的代表性著作《论诗三十首》中。它写于三乡(今河南宜阳县西),时在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如果我们对照一下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就可发现它的写成竟早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先驱者但丁的《论俗语》近一个世纪;这便足够表明:我国文学理论的历史确乎是源远流长的。元好问著作中涉及到诗歌理论的还有诗、文多篇。这里不一一列举。它和《论诗三十首》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元好问诗歌理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论诗三十首》理所当然地居于首要地位。因此,我们将以《论诗三十首》为主要部件,适当添用些其它材料,从中勾勒出元好问诗论的大致轮廓来。  相似文献   

18.
裴兴荣  张晶 《北方论丛》2007,(1):110-114
《中州集》的史学价值,前人和时贤已有所论述,认为是“借诗以存史”。但准确地说应该是“借传以存史”。理由有三:其一,《中州集》是一部诗词选集,本应以选录诗词作品为主,但元氏又有意增加了作家小传,从他的编纂意图、编排体例和编纂结果(也即其中诗歌和小传的篇幅各占比例)来看,都体现了强烈的史学意识;其二,《中州集》中有许多作家小传被元人修撰《金史》编写人物列传时所参考和引用,但也有更多的作家小传并没有为《金史》人物列传所引用,这就是说明《中州集》作家小传对金代历史人物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三,《中州集》作家小传中还记载了有关金代政治、战争、外交、科举、官制和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可补《金史》之不足,甚至纠正其中的一些失误,因而对金代各种专门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幼警慧,善读书,文章幽艳,工绘事,晓音律。”(《香艳丛书·宋词媛朱淑真事略》) “才色冠一时”(《渚山堂词话》)。是我国明代以前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女作家。(据冀勤《朱淑真集注》共存诗323首,词31首)。今传其《断肠集》中有《断肠词》一卷。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可亚于易安。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这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后人对她的《断肠词))皆致以相当的推许,甚或与李清照的《漱玉词》相提并论。(如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说:“《漱玉》《断肠》二词,独有千古。”吴灏《闺秀百家词选》序中更说:“《金缕曲》《漱玉》《断肠》传绝调,是千秋绣阁填词祖。”)遗憾的是,朱淑真死后,诗稿“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  相似文献   

20.
金源文化即金代文化,是女真族与汉民族在冲突融合中全面接受汉民族先进文化,同时也保存有女真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以中原文化形态为主要特征的一代北方区域文化.金源文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女真原始、借才异代、中州文派、流落异代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