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从目前主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入手,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3类,即利率途径、资产价格途径,信贷途径。截取2008年1月—2013年8月的相关数据,借由计量经济学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手段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在单一比较基础上,对货币政策的3种传导途径的传导效果综合比较。实证表明,在目前情况下,由于中国利率没有市场化,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深入。中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主要还是以信贷传导为主,且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会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方式。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新疆1991-2010年金融运行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对比国家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和货币传导两种传导机制在新疆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虽然货币政策的信用渠道与货币渠道传导机制均对产出发挥作用,但是不论是对产出还是对物价的影响,信贷渠道的冲击均要大于货币渠道,表明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是影响新疆经济调控的主要传导渠道,最后提出改善新疆地区区域金融发展的环境,完善新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体系,实行必要的有区域差别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统货币观撇开微观银行中介的作用,而银行借贷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资本渠道等信贷渠道观则强调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供给对投资和产出的间接影响,且认为具有不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同,从而导致货币政策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具有分布效应。结合微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特征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角色与功能、货币政策扩散机制的可能检验途径及其构造原理,认为银行的资本结构及其内在管理也应被纳入货币政策的决策框架。  相似文献   

4.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这个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到检验的结论,却在我国本轮经济衰退中被打破了。本轮自2008年底开:治的经济衰退,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作用下,效果明显。文章主要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信贷渠道进行了阐述,认为在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强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冲动、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使得信贷传导渠道畅通无阻,使这次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同时指出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货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强调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信贷供给变动的真实效应。在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演化历史以及理论与实证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并评价国内外信贷渠道研究的新进展,并就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信贷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的取得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认为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中是有效并且占主要地位的,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又会给经济运行带来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阻碍货币政策传导的诸因素分析,提出进一步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疏通和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是健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阻碍货币政策传导的诸因素分析,提出进一步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疏通和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是健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联系理论,指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渠道应该是银行信贷渠道;利用相关数据,对银行信贷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发挥作用的,但是这一渠道作用的发挥出现了弱化的趋势,这和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困境一致.结合实情对这一弱化趋势作了相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方货币政策机制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 :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 )股票市场渠道。这些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行途径。通过与我国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 ,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 ,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 ,提出了相关思路 ,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传导机制实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建立一个经济模型,综合比较通行研究的三个渠道,分析我国目前货币传导机制中各个渠道的不同作用。结论是:在中国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存在缺陷、银行贷款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等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与资本市场传导在短期内尚难发挥作用,而银行贷款传导等信用渠道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面对这种状况,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促成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以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86-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从中国商业银行特征出发考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特征在银行贷款渠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模大、资本充足的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影响较弱,资产流动性高、盈利能力高的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影响较强;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受到货币政策冲击时,规模、资本、流动性与盈利能力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政策通过不同渠道影响微观经济行为,而这些影响在不同制度背景下又具有显著差异.文章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技术,研究了不同制度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均与资本投资正相关;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资本投资对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均更具敏感性;货币渠道对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强;而信贷渠道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强.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范方志  于赟 《南都学坛》2005,25(1):116-121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在中国人民银行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新时期,在中国资本市场规范成长的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能够通过利率渠道、通货膨胀率渠道和货币供应量渠道有效地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