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宏观经济政策通过不同渠道影响微观经济行为,而这些影响在不同制度背景下又具有显著差异.文章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技术,研究了不同制度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均与资本投资正相关;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资本投资对两类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均更具敏感性;货币渠道对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强;而信贷渠道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的正向影响更强.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3.
传统货币观撇开微观银行中介的作用,而银行借贷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资本渠道等信贷渠道观则强调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供给对投资和产出的间接影响,且认为具有不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同,从而导致货币政策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具有分布效应。结合微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特征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角色与功能、货币政策扩散机制的可能检验途径及其构造原理,认为银行的资本结构及其内在管理也应被纳入货币政策的决策框架。  相似文献   

4.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货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 Cause检验,比较分析1994-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效应,认为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共同发挥作用,但信贷渠道起主要作用,利率途径、汇率途径只是作为辅助机制、补充机制而存在。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Grange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及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我国货币供应量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定量描述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形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政策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其传导机制来实现.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大大削弱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使货币政策传导需要考虑的因素多元化,传导途径变得复杂化,基于此,提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框架,探讨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各个要素的影响,指出金融创新改变每种传导渠道的相对重要性,使货币政策传导同时受到加强和削弱的效果,即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具有非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导渠道的通畅与否。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信贷传导,而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中,商业银行的微观行为会影响信贷传导的有效性。本文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行为对信贷传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发达的货币市场和有效的金融机制基础上,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通道、汇率通道、非货币性资产通道和信贷传播通道四条途径影响宏观经济总量。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中国由于信贷管理体制、利率管制、金融市场不完善、微观经济主体非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作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不能有效地指导实体经济,进而对疏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价格水平实现了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再向适度和显著通货膨胀的转变,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规则和传导机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描述冲击反应过程和进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传导渠道对实际经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