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量表法对安徽省四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99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以研究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评估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上存在性别差异,除了消极情感上女生得分低于男生,其它方面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而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积极情感方面则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上存在专业差异,文科生得分均高于理科生;在总体幸福感上存在年级差异,大三的幸福感最高;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方面产生影响;在预测主观幸福感及各指标时,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的预测力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揭示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婚姻态度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商洛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32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在父母感情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年级、恋爱经历、生源地、是否独生女和学科背景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90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和是否独生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恋爱经历、生源地、学科背景和父母感情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4)婚姻态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婚姻态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Folkman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女生的消极应对明显高于男生,女生对于生活的满意感也显著高于男生;生活满意度还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同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则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8.8%和7.3%.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4.
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寝室学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师范大学生寝室学风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1)师范大学生寝室学风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存在显著的专业类型差异,理科学生的寝室学风水平显著地好于文科学生;(2)师范大学生的寝室学风水平与总体幸福感及幸福感因子中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不同寝室学风类型师范大学生在总体幸福感及幸福感的“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紧张与松弛”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寝室学风类型差异。结论:师范大学生寝室学风水平的人口变量特点显著,寝室学风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证明专题讲座和团体心理训练联合使用可以提升主观幸福感水平,本研究选取28名大三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被试进行15次专题讲座和8次团体心理训练。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幸福感水平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实验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组干预后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实验前;控制组干预前后幸福感水平差异不显著。此干预方案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6.
笔者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幸福感指数量表等,调查南京市三所高校236名大学生,考察其内外倾、神经质(情绪性)、精神质这人格三维度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人格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研究发现:(1)内外倾人格特质受生源地(成长环境)的影响显著,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多偏外向;(2)学习压力与神经质维度之间相关极其显著,学习压力越大,情绪越不易稳定;(3)不同层次大学生神经质(N)维度间差异显著;(4)健康状况自评不同者在内外倾、神经质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5)大学生的经济状况等未对人格各维度产生显著影响;(6)大学生的外倾性与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之间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神经质(N)得分与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得分之间呈中等程度明显负相关。可见,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主观幸福感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后的一种积极体验."大学生村官"工程是政府加强和推进基层民主和经济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大学生村官一方面选择了与众多留在都市的毕业生不同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的责难与质疑,在国内关于大学生村官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目前还是空白.本研究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表(GSWB)和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版简式量表(EPQ-RSC),并结合深度访谈,对连云港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和非村官就业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结果发现:(1)大学生村官的主观幸福感与非村官就业生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村官以外向稳定型人格为主.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3)外倾的和情绪稳定的大学生村官个体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4)理科专业较文科专业村官的主观幸福感高;(5)收入差距并未对大学生村官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粤西地区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粤西地区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以及人际关系.学业成绩是否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采用问卷法对粤西地区大学生幸福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粤西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以上水平。(2)家庭经济情况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3)粤西地区大学生幸福感与人际关系、学业成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GRAT和ICS对3所高校23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简单感激和对他人感激的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的简单感激和富足感的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理工类大学生在简单感激方面显著高于文史类大学生;感恩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对他人的感激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当代大学生的感恩心理受到性别、家庭环境和专业等多方面的影响,感恩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当今医学研究生幸福感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260名医学研究生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总体幸福感量表,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博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生活满足和兴趣、精力以及松弛和紧张因子均高于硕士研究生;不同年龄组的研究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以及松弛和紧张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学历以及年龄段差异对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其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性别差异;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成就动机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成就动机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针对河南大学113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①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师生同学朋友交往满意感、外在环境满意感、家庭环境满意感、情感满意感、学习及自我满意感七个维度组成;②在性别上,大学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外界环境满意度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③在生源地上,城市大学生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上的主观幸福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④在年级上,各年级在消极情感、学习及自我满意度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次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剖析负性生活事件对高职学前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反刍思维、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笔者选取贵州省、广西省、四川省五所高职高专院校2152名高职学前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平均得分为1.83,其中重度负性生活事件(4-5分)占比2.5%,中度负性生活事件(2-4分)占比28.6%,轻度负性生活事件(1-2分)占比68.9%。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4.52,其中高水平主观幸福感(5-7分)占比24.6%,中度水平主观幸福感(3-5分)为占比72.8%,低水平主观幸福感(1-3分)占比2.6%。2)男生在负性生活事件得分上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负性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三条中介效应实现:反刍思维中介作用(39.1%),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20.5%),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19.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延边大学在校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发现,朝鲜族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和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负性情绪与主观支持、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朝鲜族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在负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汉族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在负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校的大部分朝鲜族大学生是延边本地人,而汉族大学生大部分是外地人,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具备情绪调节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该加强对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教育,并且及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相似文献   

15.
选用幽默风格量表(中文修订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3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四种幽默风格对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均具有预测作用;(2)社会支持在嘲讽型、亲和型、自贬型幽默与主观幸福感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对提高主观幸福感起到积极作用,而嘲讽型幽默、自贬型幽默不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结论是,社会支持在幽默风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社会支持具体指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学、伙伴等组织给予个体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比男生的水平高。在得到的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得到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男生得到的社会支持,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自尊、自我效能的现状以及相互关系。方法:以西安石油大学的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人格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试,用对比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状态与非贫困大学生有显著差异,其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而内外向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而自我效能与非贫困大学无显著差异;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自尊对其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以及自尊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四个变量可以较好地预测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其预测程度大小顺序为内外向、神经质、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元分析方法对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无差异;文理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均无差异;女生家庭氛围体验满意度优于男生,理科生目标价值体验满意度劣于文科生;学位论文报告的大学生知足充裕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较的差异要大于期刊文献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大学生知足充裕、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4个因子与全国常模之间的差异随着数据收集年份的推移而越来越大;地域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式的问卷法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海南省7所高校的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差异分析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四种人格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抑郁质最低;且社会支持对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趋于一致。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性、内外向性和家庭外源性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更强的影响力;神经质性对主观幸福感只有直接的影响,而内外向性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而且可以通过家庭外源性支持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幸福感关乎对大学生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的理解,也是转型期我国社会文化特征一定程度的反映.为研究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对长春市某所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二学生及其父母共91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比较视角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父辈不同,并且大学生的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更强;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追求幸福动机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城镇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差异显著,同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