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避免承包商原因导致的违法分包问题,提高分包管理效益,建立了承包商的工程分包运作管理框架,承包商通过该框架来管理工程分包运作;在运作管理框架下,结合制造业业务外包决策模型应用于工程分包决策的局限性,建立了分包程序加分包要素的工程分包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2.
建筑企业承包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建筑行业选择承包商时主观的成分过多,且多集中在承包商的价格、资质等方面,尚未形成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承包商选择中存在的不足,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建筑企业承包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了承包商的社会影响力、技术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市场开拓与营销能力、融资与财务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等指标,使评价体系更合理全面。同时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尽量消除人为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3.
基于索赔风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从不同阶段、不同角度和相关人员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承包商索赔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一个新的承包商索赔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该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进行求解的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承包商对索赔风险进行更合理的评价,对索赔进行更科学的管理,以尽量减少因索赔不当而造成的损失,有助于承包商在索赔中取得最后成功,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建筑承包商面临很多风险,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构是多层级、多因素、非独立递阶的。为了科学评价建筑承包商风险,针对该结构体系,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能有效解决系统内指标的赋权问题,得到的综合关联度。通过湖南省张家界市住宅建设项目和道路建设项目的承包商风险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到住宅建设项目承包商综合风险高于道路建设项目承包商综合风险的结果,并对产生这种结果的承包商综合风险构成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层的风险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 ,建筑市场是买方市场 ,承包商处于被动地位 ,面临较大风险。本文从工程担保、工程保险和工程索赔三个方面探讨了承包商转移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绿色施工逐渐成为施工管理创新及施工企业创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将精益建造思想运用于绿色施工管理中,建构绿色施工的管理模式,明确绿色施工的经济、环境、社会三大管理目标,提出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供应链管理四项管理内容以及末端计划体系、6S现场管理、准时化方法、精益质量管理、精益成本管理以及信息化施工模拟六种管理方法,以期为绿色施工管理实践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从企业生态位理论的视角,提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等表征指标及相应的测度方法,分析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市场资源的多样化及利用程度、目标市场的相似度和竞争程度。根据ENR发布的全球250/225强国际承包商历年业务统计数据,针对13个主要国家的国际承包商进行国际市场生态位测度,定量分析不同国家国际承包企业在复杂国际市场环境中的生态位状况;并进行中国国际承包商与美国国际承包商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欧美承包商比亚洲承包商具有更高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高的国别承包商之间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度;美、德、韩、日、英、意、澳等国承包商是中国承包商的主要竞争者,中国承包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8.
建筑承包商信用评价是一个多指标决策问题,有效地对承包商进行信用评价能降低交易成本,约束和规范其行为,促进建筑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针对目前建筑市场承包商信用缺失问题,考虑评价指标的特点,提出了基于DEA交叉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承包商信用评价方法,采用DEA模型计算定量指标决策单元的平均交叉效率值并将其模糊化,同时利用三角模糊数加权平均算子将专家给出的定性指标的评价意见进行集结,最后通过算例计算了承包商的信用排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物流服务承包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承包商综合素质和承包商与外包商的兼容性二维度共17个物流服务承包商的评价指标,另外,对每个评价指标如何进行量化计量进行了详细阐述。此研究的意义在于能为企业的物流服务外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EP总承包模式,即设计加采购承包,是近年来国内比较常见的一种工程建设模式。EP总承包管理原则是:以项目总体计划为指导,以总承包合同为依据,以设计为根本,以控制质量成本、工期为目标,以信息管理为手段。传统承包模式是分专业分阶段平行承包,各承包商分别与业主签订合同,各承包商之间无合同关系。EP总承包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而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这些挑战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通过引入碳税、碳排放、碳存量以及人力资本等变量对经典RBC模型进行拓展,基于拓展后的模型模拟分析碳税改革的低碳发展效应。结果显示:从长期效应看,增加碳税收入同时减少资本税和工资税扭曲效应的碳税改革能够有效抑制碳排放和降低碳存量,并促使企业提高减排的积极性;从短期效应看,碳税改革不仅能够带来碳排放和碳存量的减少,而且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机制对产出形成正向影响。由此看来,选择合适碳税改革路径以及恰当运用碳税工具将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营林企业森林碳汇生产经营的特征,尝试设计包含碳汇量子预算、碳汇支出子预算和碳汇收益子预算等三大子预算的森林碳汇预算体系,并通过丰宁千松坝林场碳汇造林项目作为案例对其进行了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营林企业的碳汇造林项目来说,森林碳汇预算体系应以预测碳汇量、含CCER申请活动和造林活动在内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上进行碳汇减排量交易等活动为基础,设计碳汇量子预算、碳汇支出子预算和碳汇收益子预算等三个子预算,并以此控制森林碳汇成本,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此外,森林碳汇预算应嵌入到传统全面预算体系中,并与现金预算、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共同构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碳汇预算对企业森林碳汇管理的作用,实现企业的低碳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拓展的STRIRPAT模型分别从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碳排放总量和新增量两个角度构建碳排放效应的人口模型和就业模型,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碳排放总量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不过每个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净增碳排放成本却在下降,城市每融合一个流动人口,每年大约新增加0.3吨碳排放。研究还发现,老龄化、城镇化、人均GDP、城镇就业人员均对流动人口城镇融合碳排放总量有增加作用,而GDP能源强度则对流动人口融合碳排放总量有降低作用。此外,农业、建筑业和工业的碳排放总量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碳排放净增量存在显著影响。建议树立"低碳融合"和"绿色融合"的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理念,在流动人口城市融合中纳入碳排放成本,建立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碳排放监测制度,重点关注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现代农业领域流动人口的"减排"。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是低碳经济相关讨论较为热烈的时期,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归纳而言,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实现低碳经济的经济手段,即碳交易、碳税制度的可行性、创新性研究,低碳能源的利用和低碳交通的构建研究,低碳城市的建设研究,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及低碳经济理论的完善。通过分析发现,未来在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将更加趋向于微观层面,更多地借用实证研究来检验低碳经济实现的方式方法,以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北京市建设全国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目标,在分析北京市碳交易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坚持市场化导向,着力增进碳交易市场的竞争能力。最后从注重碳交易配额初始分配的公正性、改善碳交易的市场结构、鼓励扩宽融资渠道、推动市场形成均衡交易价格、不断增加碳交易情景方式5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北京市碳交易市场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Tapio脱钩模型,通过计算陕西省1995—2011年五大类产业CO2排放量与产业发展脱钩指标,研究了陕西省产业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碳排放脱钩状态不容乐观,而第三产业发展与碳排放关系整体上比较理想,属于低碳排放产业。因此,必须探索陕西省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陕西省低碳经济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7.
碳交易市场的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政策催生了碳交易,也诞生了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市场,兼具环保市场、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特点,这些特性导致各国政府需要对该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防止市场滥用、价格操纵、市场欺骗等现象,保障温室气体减排行为和市场行为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若干可从事碳交易的交易所,部分省份正在进行碳交易试点,碳交易市场机制及监管机制必须同时建立及完善。碳交易市场的监管体制和制度是综合的,监管主体包括综合经济管理、环保、能源和金融管理等部门。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政府激励企业碳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境规制工具。本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从企业视角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碳减排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机制检验层面,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碳信息披露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排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政府的参与加强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企业碳减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施对非国有企业的碳减排效果强于国有企业,相比于非高耗能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施对促进高耗能行业碳减排效果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政策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减排目标最终会分摊到各个省区,由于各省区的发展条件不同,碳排放模式和减排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将Kaya恒等式作适当的修正与扩展,引入城镇化和森林覆盖率因素,通过LMDI分解方法,对甘肃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作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碳排放的三个主要因素依次是单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城镇化水平和能源强度。根据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省情,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低碳经济下胜利油田必须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构建SWOT-AHP模型得出:胜利油田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外部机遇较大,自身的劣势较明显,应该采取劣势、机遇相结合的调整战略。具体来说,胜利油田应该实施绿色成长战略以及绿色品牌战略,重视天然气的开发,提高天然气产量;进行战略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业;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油品质量升级;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加强设备更新,消除环保隐患;处理好油田开发与节能减排的矛盾;重视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