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训诂与考证一释“舟山”、“方言”,从比较语言学角度,指出“方言的属性是语言的民族文化历史属性”;二释“东海”、“文化”,从语言的学科交叉,揭皛舟山方言与东海文化的双向互动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
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方言亲属称谓是舟山亲属制度、地域文化的语言反映。在实地调查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的基础上,从宗亲亲属称谓(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外亲亲属称谓和姻亲亲属称谓三方面对舟山方言亲属称谓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描写,并从中归纳了舟山方言亲属称谓长幼有序、里外分明、男女有别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语言的历史积压层,也是社会文化的历史积压层。从文化角度训释方言词语,不仅可以通过方言考察地域文化特征,而且可以利用地域文化特征去探求方言词语的语源意义,考订有争议的方言词的本字(正字),训释疑难方言词。这将有助于方言研究的深入,亦将大大拓展训诂学的外延。1、根据特定的地理条件及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训择方言词语。2、分析历史移民对方言形成的影响来考释方言词语。3、根据所称事物的功能、外形等来考订方言词。4、传宗思想与方言词语的考释。5、婚姻礼俗与方言词语的考释。6、禁忌迷信与方言词语的训释。7、商业文化的影响与方言词语的训释。8、外民族文化的影响与方言词语的考订。  相似文献   

4.
从梅山方言切入来研究梅山文化,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梅山方言本身,因为梅山方言本身就是梅山文化的一部分;二是研究梅山方言所反映的梅山历史与地域文化内涵,探讨梅山方言与梅山文化的关系,例如可从梅山方言中的底层语言成分出发考察梅山族群的历史源流与民族属性。梅山方言与梅山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一种文化遗产,并在局部地区继续使用.舟山人把"方言"称作"闲话"."闲话戏说"乃是结合地方风土人情,对舟山方言若干词语从文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多角度进行新的解读,力图发掘其悠久的传统信息与历史人文精神,为方言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文本.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汉语方言研究除了进行地域描写外,还应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广阔背景上分析和考察其形成的原因.舟山方言属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它与周围吴语太湖片方言有许多共性,但又有其自身特点,并且内部存在着相对语音差异.本文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对吴语舟山方言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形成舟山方言语音内部差异的因素有:舟山群岛的自然地理状况;舟山市与宁波市、舟山方言与宁波方言的历史渊源关系;舟山市渔业经济的特点;浙江沿海及福建等地移民的迁入等等.  相似文献   

7.
甬舟方言同宗同脉,通过对甬舟两地语言的分析对比,印证宁波与舟山的历史渊源关系,舟山群岛的移民史实以及相承的民风民俗。由此个案,进一步论证语言是交际工具,是可以跨越江海的"桥梁";语言是载体,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
方言与中国现代白话新诗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诗人对语言的提炼、纯化,外部势力强加于语言的"雅正"、"规范化",使得新诗不断地去方言化.另一方面,新诗因语言整体走向上的白话化、口语化倾向而与原生态方言保持着血缘关系.新诗的去方言化与方言入诗,可以喻之为方言入诗的困惑与诱惑,它们构成了现代白话新诗语言维度上的钟摆现象,具体的摆向依赖于特定历史时期对新诗语言观念差异性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歌谣》周刊在观念意识和文学实践方面对"五四"时期的方言文学具有重要意义。从国语建设方面来看,方言文学可以为其提供重要的语言资源;从文学本身来看,方言文学对新文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新诗影响更大。以刘半农为代表的"五四"方言诗歌创作从诗体、内容方面为新诗建设提供了有益的范本,同时也面临简单浅陋的问题。总体而言,在当时宏大的文化构建历史语境面前,更多强调了国语、文化、民俗多重文化因子的参与和合力,从"国语"建设、思想内容角度强调方言文学,而较少为"文学"怎样利用"方言"这一文学命题提供更多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赤峰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域,人口构成十分复杂。因此,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赤峰话实际上是山东、河北、山西以及东北方言和蒙古语相互混杂而产生的一种方言。目前的很多著作中将赤峰话与附近的朝阳市方言归为一个方言片,称为"朝峰"方言片。除此之外,并没有对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朝赤方言片与周围其它地域方言的不同进行细致的探究。本文借助大量的田野调查结果、历史文献以及地方志材料,对山东方言和赤峰方言的词汇、语法系统进行比较,对两地方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山东方言和赤峰方言的关系以及赤峰方言的形成等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