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山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梅山文化的几个组成部分:地理环境,历史演变,宗教信仰,文化载体等作了一个概要的介绍分析,对了解古老的梅山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梅山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梅山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山地文化。北宋以前,该地区尚处于一种自然松散的社会形态下,但由于社会政治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梅山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北宋在梅山建制以后,梅山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随着民族交往与融合的加强,开始被汉族文化所接受和尊重。梅山文化在诸如民风、歌谣、方言、饮食、节日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并保留了其地方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20余年来,学者们从梅山地理区域、梅山名称由来、梅山主体民族构成、梅山历史、梅山文化内涵、梅山宗教与巫傩、梅山音乐、梅山体育与梅山民俗等方面对梅山文化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整体性和宏观性概述多,具体实证性研究少;具有理论深度和文化品位的精辟论述较少;田野报告太少,文献分析较多;研究方法单一,跨学科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4.
梅山文化通过系列习俗事件呈现出形象化的图像,梅山剪纸就是梅山文化的形象化展示。安化县的梅山相衣剪纸是其代表,具有民俗性、综合性、祭祀性等基本特征。梅山剪纸的传承在当代出现向亮晶等当代剪纸的有效参与与创新,呈现了令人欣喜的发展,使梅山剪纸出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梅山傩戏是古代梅山文化的遗存,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化石”,它融合了2000多年以来梅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并在周边文化不断影响下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进行有效地产业化开发,是保证梅山傩戏文化传承和塑造梅山傩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加强梅山傩戏文化品牌塑造与推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来实现梅山傩戏由文化遗产和经济累赘向“文化宝石”和“经济富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一般地名的形成,都是起源于当地的居民,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结果。梅山之名,也应起源于梅山本地。山地迷路的文化现象,在文字记载和文学描写中,都被称为"迷山",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梅山地区方言、瑶人勉语、粤语读"迷"为"梅"。因此,"梅山"应是"迷山"的误记。  相似文献   

7.
梅山道教文化生成与演化因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梅山特殊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古梅山原有的巫教、从江西传入的南方道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和儒教,在此相互冲撞、分化和共融,最终统合成了一种以原始巫文化为基础,积极地融和了南方道教文化(尤其是江西茅山道教文化)、佛教、儒教的部分思想理念在内的特殊的地方性道教文化事象,即梅山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以官方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相互印证,追溯北宋熙宁间向朝廷"纳土献册"的"梅山峒酋苏氏"源流与导致其族属演变的历史诸因,确定"梅山文化"这一特定历史性地域文化的主要创造和传承主体,是至今仍有部分生息在古梅山峒区,并仍在"汉化"的、以"梅山苏氏"为首的23姓土著族群后裔,他们与当代西南苗瑶诸族有共同的祖源;"汉化"进程中的"梅山文化",是当代湖湘文化的祖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梅山地域考     
梅山首先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主要出现在唐末宋初的170余年的史籍中,它的地域范围就是雪峰山东麓北段的上、下梅山。梅山也是一个对大西南广大少数民族影响深远的文化符号,梅山文化的发生地也是瑶族、土家族等族群起源生息之地,梅山文化区域覆盖了湘西、湘南、大西南甚至整个长江以南的广阔区域,但是,其核心区域在湘中梅山。  相似文献   

10.
以新化县3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梅山武术在学校教育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习武意向浓厚,但对梅山武术知识面狭窄,理解肤浅,学校领导对梅山武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对梅山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缺乏梅山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适合学校教学的武术教材,学校武术开课率低,教学内容开设不合理,当地政府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建议: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武术的精华和加强对后备师资的培养,传承本土民间武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和完善基层监督体制,保证梅山武术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当地高校对梅山地区中小学的师资补充与交流,加强对老拳师梅山武术继承与发扬,实现其本土特色武术的传承与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梅山文化,是保存于湖南中部的一种古老的原始渔猎文化,古老的历史赋予了梅山民族民间舞蹈多姿多样的风格和特点。在梅山地区流传极广的舞蹈品种有花鼓戏、龙舞、狮舞、灯舞,祭祀性摊戏舞等五大种,呈现出时间性、多民族糅合、戏曲性、舞蹈和武术相互融合等特色。  相似文献   

12.
研究梅山文化的意义管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山文化是一种特色明显的地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梅山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设梅山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明代《梅山图》是迄今有关梅山文化的年代最早、信息最多的一份历史图像资料,该图揭示了梅山文化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的发展全过程。其中的鸟形人、倒立人、三角形帽、车字双人头图形、蝴蝶太阳五方图形、双龙头图形以及双翅雷神、女性五昌神等图像,集中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文化母题。有些图像的文化内涵关涉到人类早期文明的一些共生现象。通过这些图形的分析,对中国文化中的龙、胎盘与紫河车、三角形帽、蝴蝶妈妈等符号及西方的爱神天使、方舟等创世神话元素做出全新的解读,可论证梅山文化为中国乃至人类早期文明的一种记忆遗存,具有宝贵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体育文化帝国主义”的视角以及“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下的梅山武术传承和发展现状来看,“蛮”是梅山武术的精神要核,梅山武术的“文化悖谬”主要体现为文化传统与现实诉求的矛盾;传统精神与现代价值的差异是梅山武术生存危机的直接导因,社会基础的变迁是梅山武术现代生存危机的根本原因.升华梅山武术的现代精神价值理念,确立对梅山武术文化的认同与适应,重视传统的维系与超越是梅山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梅山文化是古代湘中梅山地区的区域文化。宗教信仰在其整个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它宗教相比,它独具特色:把鬼神人性化,又把万物神格化,人与神鬼和谐共处于同一文化氛围当中,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原始人性崇拜特色。  相似文献   

16.
梅山武功是一种在湖南新化农村广为流传的地域拳种,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其形成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要以发展为主题,科学分析梅山武功历史流变,以期为继承与发展梅山武功服务.  相似文献   

17.
梅山民歌与生养它的本土其他诸文化血肉交融状态所体现的特征称之为观念特征。梅山民歌的观念特征主要体现在梅山民歌与神话哲学、梅山民歌与宗源观念、梅山民歌与礼法乐教、梅山民歌与婚丧习俗诸方面。  相似文献   

18.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梅山武术已经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对梅山武术的研究迫在眉睫.应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梅山武术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发现梅山武术有很强的地域色彩,有许多的显著特点区别于其他武术门派.并对梅山武术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梅山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类型的地位已基本确立。但是一些基础性根本性课题,例如"梅山"正名的问题,"梅山文化"定位的问题等,目前尚研究不很充分;而进一步加强研究思想研究方法里诸方面的修养,仍是研究者同仁须认真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考古材料为本,考证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梅山蛮族的来源及文化归属,推断了先民们进入梅山地区的路线,并从考古材料的角度印证了梅山地区是蚩尤部落的世居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