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月星 《国际公关》2023,(1):176-178
民众的妇女观念从封建到开放,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和进步是中国从旧社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衡量新中国妇女解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妇女解放工作,大批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生产与建设,人们逐渐意识到妇女同国家、社会的紧密联系,妇女思想意识不断现代化,广大群众落后封建的妇女观也有了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女的参政水平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拥有了欧美国家妇女争取了上百年时间才获得的政治权利。近一、二十年来全球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女性参政群体的崛起,但是中国妇女参政发展却显得相对缓慢,中国妇女参政中出现“职务性别化”、“权力边缘化”倾向。究其根源,我们发现西方女性参政权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妇女自下而上的漫长的女权运动,而在中国,妇女参政权的获得更多是源于政府鼓励和制度支持,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成为都市社会的底层人群。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和1结构变迁不同,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社会中涌现的非正式就业人群是与全球化工厂就业体制密切相关的,他们从农村进入工厂就业,又从工厂退出成为城市的非正规就业者;他们生活在城市之中,却又因为制度区隔而生活在体制之外;作为一群特殊的农民工群体,他们的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所特有的分割关系,赋与了他们在城市社会中独特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4.
妇女与教育     
妇女作为人类的一半,在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妇女与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由于历史与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国妇女与教育的关系又有其独具的特点。 一、中国妇女受教育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5年来,中国妇女朝着“平等、发展、和平”的目标做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伟大进步。党和国家不仅十分重视妇女的法律保障,而且也十分重视妇女教育问题。在正规教育中,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女性入学率、在校率和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曾经有过两次政治协商会议。一个是由国民党召集的各党派的政协会以结束“训政”,成立联合政府;一个是由共产党召集的人民政协以建立新中国。人们习惯于称前者为“旧政协”,后者为“新政协”。两个政协都确立过中国的政治体制。在新中国成立40年后的今天,来研究这两种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别,对于了解当今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的婚姻制度在半个世纪内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艰难历程。推动这种嬗变既有新旧制度变迁的因素,也有各种社会政治运动的冲击,更有“文革”的摧残;又因改革开放后人性的恢复、自由的实现而带来的新气象,以及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其间的阵痛几乎与中国社会同步。婚姻是男女的结合。在中国,女性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家庭、父母和丈夫,基于此,将现代中国婚姻史说成是现代中国妇女生活史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产生我国劳动人民的子女上学难是个长期的历史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对大学的发展做了大量投入,对大学生采取了“全包”方针,使大批工农子女得到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妇女解放的程度和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看做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的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这就为我国广大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和社会事务创造了条件,铺平了道路。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作  相似文献   

9.
小农经济贯穿于中国数千年文明演进当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农经济的具体形态经过了多次演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后、新时代以来都各有其不同特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当前以家庭或者家族为基本单元、自给自足为主的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可以从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五个方面推进,以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0.
劳动预备制度是我国为了提高新生劳动者素质,由政府资助,对新生劳动者进行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制度。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对提高农民工素质,搞好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进城务工能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以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五一口号”提出建立新中国的主体、形式、程序等关键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正式公开宣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政权正式进入政治议程。“五一口号”不仅是一时的政治宣言,其蕴涵的政治精神成为新中国政治结构的基础,奠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雏形。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五一口号”蕴涵的政治精神不断建构升华,从政治倡议发展成长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五一口号”在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和中国政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依然需要继承发扬“五一口号”的精神,坚持开展民主协商和发展协商民主,多角度挖掘“五一口号”对于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学视角下离婚妇女贫困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险社会学为视角研究离婚妇女贫困化问题,发现造成其贫困化的主要原因是离婚救济制度适用范围苛刻、家庭承包责任制缺乏性别视角、单亲母亲家庭救助制度缺位、女性平等就业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以及离婚妇女缺乏风险意识等。弥补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培养离婚妇女的贫困风险意识是化解离婚妇女贫困化风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孝慈精神与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富含“孝慈”精神,重视父慈子孝。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经历了痛苦的历史转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更是从政治上、制度上、经济上推动了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文化大革命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家庭伦理,而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因素的强调也同样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伦理之间形成碰撞与冲突。在今天的家庭伦理的建构中,传统的“孝慈”精神应当成为有益的思想资源,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庭文化的变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辛亥革命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传统的家庭文化受到抨击 ,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的家庭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提出了家庭改制的主张和一些新的婚姻家庭观念。第二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至七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结束 ,这是中国开创新的制度和观念文化并经历了人为挫折的时期 ,这一时期家庭文化发生了根本变革 ,但出现了家庭文化政治化的倾向。第三个时期是“文革”结束后至今 ,这是中国全面变革的时期 ,也是家庭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 ,家庭文化呈现失范性、多元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实现"体面劳动"的意义及制度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面劳动"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并倡导多年的理念,从"体面"的角度讨论劳动和就业,将其作为劳动的重要属性专门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其实现过程中却面临着重重的制度性障碍,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相关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以促使中国"体面劳动"的实现机制逐步合理化、优化.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的部分傣族地区,新中国成立前都处于封建领主社会,在婚姻家庭方面也已经是一夫一妻制的、以男子为家长的小家庭,但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夫从妻居制度和抢婚遗俗。西双版纳地区夫从妻居的情况,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终身从妻居、长期从妻居、妻方  相似文献   

17.
法国妇女权利部(简称妇女部)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1981年成立,1986年解散。其宗旨是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妇女地位,争取实现男女间社会与文化平等。围绕这一中心,妇女部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政府立法,改善妇女处境,培养妇女能力方面上。尽管她仅仅存在了短短的六年时间,但其在提高妇女的家庭、社会地位,发挥妇女才能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家庭地位 妇女部十分关心妇女在家庭中的权利和地位。首先,妇女部尽力使妇女们掌握避孕方法。为此,她策划出版了大量的题为“避孕是基本权利”的小册子。1981年11月,妇女部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有关避孕的电视活动——“今天每个妇女应该会选择”,强调妇女在生育问题上的自主权,并把这种自主权当成妇女在家庭中地位提高的一个标志。1975年和1979年的法令使堕胎合法化,但是由于堕胎费用过高,许多妇女无法负担,只得进行秘密堕胎,使自已的身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之中”。“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他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产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学说和当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妇女走上社会实现与男子在经济的、文化的、家庭地位等方面的平等,是妇女解放的基本目标,政治权利方面的平等的获得是妇女解放最深层、最重要的目标。妇女与男子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从一般意义说,即妇女与男子一样,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同等的选举权、就业权、教育权、财产继承权等等公民的基本权利;从更进一步的意义说,妇女应当与男子一样,享有同等的参政议政、管理国  相似文献   

19.
家庭经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从事生产消费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新中国成立后,家庭经济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土地改革到合作化期间的家庭经济。此时期的家庭经济是一种独立完整形态的个体经济。家庭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自己劳动,自己消费。虽有小商品生产,但在相当广阔的区域内仍然是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这种“个体生产者通常都用自己所有  相似文献   

20.
198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种权利,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依据该《宣言》精神,妇女也应是发展权利的享受者。所谓妇女发展,就是指妇女参与社会发展权利的实现以及妇女价值和潜能的实现。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诸多阻碍妇女发展的因素,其中,妇女教育程度偏低可说是阻碍妇女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妇女教育对妇女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会更加明显。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得到同仁的指教。 一、妇女教育与妇女就业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她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呢?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社会劳动以“体力型”劳动为主,妇女由于生理素质的弱势渐渐失去了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工业化社会产生以后,为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