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山东省淄博市位于鲁中地区,方言内部差异不大,与普通话比较,方言语法的重叠式颇有特色,择录一二在这里略加讨论。 一、量词重叠 普通话中量词重叠产生好多新义,可以表示多,如造起一幢幢楼房;有些表示“每一”,如“个个身强力壮”;有些表示“逐一”,如“一件件都仔细检查过了”。但淄博方言中有的量词重叠却表示“少”。例如:  相似文献   

2.
宝鸡方言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通话相比,宝鸡方言在语法方面有自身的特点,表现为:单音名词和名词性语素、形容词、量词可以重叠,并且这些重叠一般是和"儿"尾结合在一起的;代词构成成份和使用方法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人称代词和单音动作动词可以通过屈折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虚词 "得"、"的"用法特殊;"把"字句不表达处置意义,并且否定式"把"字句中否定词放在"把"字后边等.  相似文献   

3.
以普通话为参照,甘肃方言有几类实词如代词、形容词、动词中的一些语法现象很有特色。其中,武山、甘谷一带方言中的疑问代词“阿谁”很可能是从古藏缅语族的语言里借来,并作为藏缅语的底层一直被保留下来的。此外,甘肃方言代词和动词的一些语法现象还为当前汉语有没有“格”和“体”的语法范畴的讨论提供了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4.
观音阁土话地处桂北山区 ,其语法有不少特殊现象。文章首先介绍观音阁土话的词缀 ,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 ,找出其语法特点。其次介绍观音阁土话的代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观音阁土话复数人称代词 ,是通过单数人称代词的韵母和声调的变化来表示的 ;指示代词“这”、“那”的不同读音表示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再次介绍观音阁土话副词的语法功能 ,普通话的否定副词“不”,在观音阁土话里用副词“没”和“勿”来替代 ,副词“没”根据不同的语境 ,又有变韵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盘锦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哈阜片下的长锦小片,其构词重叠形式丰富、能产性较强,与普通话相比特色性较强。通过对盘锦方言重叠式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和代词进行研究,分析其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有利于推动盘锦方言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重叠方式是指利用词根的重叠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方式,是综合式语法方式的一种。在藏语中,重叠方式的运用比较广泛,一定意义的字词,经过多种形式的重叠后,便可表达出丰富的语法意义,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由于方言的差异,藏语各方言在重叠方式的具体运用上有所不同。本文仅就安多口语中重叠方式的运用情况作一初步的探讨。安多藏语口语中可以重叠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和象声词等。下面分别对它们的格式和语法意义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阳高方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基本意义与语法功能以及复数形式表单数意义三部分的分析,得出阳高方言人称代词的独特之处:三身人称代词都是用A、B两套语音形式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与作用,在语义上二者呈互补分布;三身人称代词的单复数都有尊称形式;复数形式表单数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与普通话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的特点,包括形式、语义、语法三个方面。形式特点:重叠形式丰富。语义特点:表绝对意义的形容词和“坏字眼”形容词可以重叠。“A里AB”的感情色彩有贬义、褒义和中性三种。重叠式中有很多成对反义词,体现了语义的对称性。一个形容词可以有多个重叠式。组合方式多样,包括AB—AB、AAB中A与B的组合,AXX中A与XX的组合。语法特点:一些方言的重叠构词中存在词类转换现象;从式可以前加否定副词“不”、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9.
灵石方言属于晋语并州片,它与普通话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灵石方言的疑问代词在构成形式、语法功能、其它用法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比普通话更加分工细致。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了灵石方言八类疑问代词的表现形式及其句法功能,并对疑问代词的其他用法,如:反问、任指和虚指进行了简要论述,并简要总结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形式多样、语法稳定,表义丰富。  相似文献   

10.
在普通话中,“们”在语言研究范畴内通常被认为具有两个词缀功能:表示复数或者众数,例如“我们”、“咱们”这样的表达方式。而这两种功能却无法解释“们”在“哥们儿”、“爷们儿”等词中所承担的语法功能。普通话中“们”并不仅仅具有表示复数和众数的功能,还具有表达发音需求的音缀功能。经过比较普通话与部分方言中“们”的用法,“们”用...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的介词“在”,在汕头方言中有两种形式:“在”和“[na]”(或“放”),两种词的意义有“已然”与“使然”之别。普通话“在+Np”所表示的处所意义,由于句法位置和谓语动词类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种意义差别在汕头方言既可产生于“在+Np”上,亦可产生于“放/[na]+Np”上,可见句式与动词类别引起的语义差别是一回事,“在”和“放/[na]”的“已然”与“使然”之别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普通话和汕头方言共有的现象,后者为汕头方言所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方言里有许多代词。这些代词和普通话里的代词一样,可以表示人称、指示、疑问;可以代替名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也可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其用途与普通话的代词基本一致。然而就其数量而言,贵阳方言代词和普通话代词对应并不整齐。就其词形和读音来看,它们也存在较多差别。本文试从这些方面,将贵阳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作一个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眉县方言的“AA(子)”式名词有小称作用,人民币面值有“数量数量”重叠式,两相关的单音节形容词AB可以重叠为“ABAB"式;眉县方言的个别名词后缀与普通话的“子、儿、头”等后缀及名词构造法不尽相同,眉县第五村一带有子变韵等特殊形式.眉县方言的人称代词单数形式“他”受到“我、你”两个上声字的感染也读作上声调,指示代词“兀”受到“这、那”两个去声字的感染也读作去声调.普通话的“了1”和“了2”在眉县境内秦陇片方言的读音是:“了1”读作.liau,“了2”读作.lia,以“了2”的使用频率为高;表示判断的语句里,眉县城关等多数地区以句末有虚化了的“一个”为标志,第五村以“一开”为标志.  相似文献   

14.
贵阳方言动词的体貌、情态、状态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与印欧语等屈折语在语言类型上的主要区别之一是词的形态和构形方式。如同一般汉语方言,贵阳方言动词并不象印欧语那样通过词形变化构形,而是通过动词与辅助成分~定形式的组合,构成本文所说的各种语法格式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贵阳方言动词语法格式的构成方法分虚词运用和结构重叠(间接重叠和短语重叠)两种。其格式类型及表达的语法意义都比较丰富。本文从语法范畴方面归纳为“体貌”格式、“情态”格式、“状态”格式三类。体貌格式表达动作行为的启动、完成、进行、持续、尝试等动态方面的语法意义;情态格式表达进行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15.
宿豫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与普通话较为接近。境内部分地区地处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的分界线上,所以内部情况又略有不同。宿豫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大体一致,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代词、副词、介词、量词和语气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代县方言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主要从语言事实出发,对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基本面貌作一概要说明,并对其中涉及的某些现象、用法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代县方言的人称代词同山西其他方言代词相比,更具特色并呈多样化形式,尤其是第一人称更是复杂多样,很值得探讨。本文包括四个部分: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主要列举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各种形式;二、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介绍代县方言人称代词最基本的意义用法,通过与普通话相应人称代词作比,力求基本绘出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全貌;三、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现象,对代县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包括虚指、转指、名指用法,人称代词“人家”的多指化,作了初步的归纳、概括和分析;四、代县人称代词的历时探讨,从历时的角度,追溯历史,收集近代汉语文献资料,试图理出代县方言某些人称代词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与普通话“造”的对比分析,本文详细描述了东北方言动词“造”的语法及语义特征。文中着重指出其在语法上的独特性:状语、补语、宾语的类型复杂;通常用于完成时态;不能用肯定否定重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并阐述了其在语义上的丰富性,如义项大致可分为三类,修辞效果突出及对宾语、状语、补语具有语义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常德方言表程度加深的形式和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德方言表程度加深有多种多样的语法形式。这些语法形式主要通过附加、重叠、句法组合和语音变化等手段构成。这些形式和手段与普通话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9.
重点考察颍上方言中的语气助词“徕”的特殊用法。通过与普通话中“呢”的比较,着重分析颍上方言中“徕”字在内部语法分布、语法特点等方面的特色。把“徕”字放在皖北方言的大环境中,与周边方言的相似结构进行比较,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徕”字的历史来源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赤峰汉语方言语法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汉语方言语法跟普通话相比,差距虽然较小,但在重叠、附加构形上,在程度、动态的表达上,在句法结构和句型上,都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赤峰汉语方言比较突出的语法特点至少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