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理洲《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对《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片》、《千唐志斋藏志》等文献中新见的1220位唐代散文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考证。因人物众多,疏误在所难免。在所及韦姓作者中,韦方直、韦希损、韦待敬等十余人的生平考证,或过于简略,尚有可补;或失于甄别,引证有误。故正补之。  相似文献   

2.
《千唐志斋藏志》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共收墓志拓片1,360件,唐以前6件,唐以后145件,唐志1,209件,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是大好事。墓志拓片是由右向左读,而装订却是由左向右,大概是为了牵就说明文字横排的原故,但用起来很不方便。  相似文献   

3.
宫万瑜《邙洛近年出土冯聿、源模、张懋三方北魏墓志略考》一文,结合墓志材料考释论证了三方北魏墓志的志文、墓主生平和字体问题,然似有讹误.针对原录文中28处35个疑似讹误作校释补充,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墓志撰作特色及其研究价值罗维明一、墓志在古代文献中的概况《文章辨体序说》:“墓志,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据此可知:墓志乃指刻于墓碑的文章,用来记叙死者的生平和家世。它既可请人捉刀亦可由死者家属自撰。古代的墓碑又可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5.
墓志和墓碑文都是有关死者的文体,负载着标识墓主的作用,二者在置放的地点、材质、形制、演变轨迹等方面又有明显区别。墓志主要记载墓主生平梗概,文末缀以齐言赞颂之辞,用语简约,以四言为主,追求言约义丰,多用典故。《文选》“墓志”类仅收任《刘先生夫人墓志》一篇,从妇德、门第、哀悼三个角度着墨。墓志所言与实际情况有契合处,其虽更多的是粉饰,但用心深微,技巧高超。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40-145
内官本为服侍帝王而产生,活动范围限于宫墙之内,历代帝王严禁内、外官相互勾结。相对于前代,明代内官活动范围较为广泛,与文官、士庶等社会群体的交往也更为密切。从内官墓志的撰写可以窥见明代内官与文官等若即若离的复杂社会关系。内官墓志因传主身份的特殊,其传主多集中于上层宦官,内容围绕该传主的生平履历展开,较其他文献记载全面具体。有关撰者与传主的关系,墓志中较为隐晦,很难断定二者关系究竟如何。明代内官墓志的流传亦较为有限,多集中在文集与传记资料汇编中,然数量很少,今人所见多依靠考古发现的出土墓志。明代内官墓志的特点与内官本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陈玮 《西域研究》2014,(4):56-62
《唐孙杲墓志》记载了孙杲在安史之乱、河陇陷蕃后,于西州、北庭的仕宦经历,对孙杲于建中三年归朝后在中央和地方的仕履及其出使回鹘也多有描述。从墓志中不仅可以窥探河陇陷蕃后的西域形势,还可以了解唐中央在安史之乱后对于北庭的政治态度以及对北庭归朝官的安置政策,墓志所述与唐史典籍所记孙杲出使回鹘亦可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8.
李骞是北朝赵郡李氏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李骞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其生平以及赵郡李氏的有关问题提供了新史料。结合墓志和相关史料可知,李骞原名希义,字景让,后改名骞,再改字希义;李骞家族原来聚居平棘,后来迁居柏仁;李骞庶长兄长钧未被记入《李骞墓志》,李骞长女宝信当为高延宗妃;李骞生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卒于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曾在北魏和东魏担任多种官职;《李骞墓志》出土于河北省赞皇县。  相似文献   

9.
新出土墓志中,有三方涉及中唐著名诗人刘长卿.以墓志与史籍参证,可以进一步探讨刘长卿生平事迹的几个问题:一,为陈留浚仪县尉问题;二,登进士第时间;三,为监察御史时间;四,为鄂岳转运判官时间.  相似文献   

10.
洛阳出土晚唐刘干墓志记载了志主的家世生平、科第宦历及其著述等情况。刘干曾于大中年间修订《切韵》12卷及《通纂》、《通例》共10卷,可为研究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补两唐书《经籍》、《艺文》二志之阙提供原始文献线索。其妻太原王氏墓志为当世仅见刘干之著述。  相似文献   

11.
新出李益夫妇墓志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出土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益夫妇墓志铭,重新检讨以往李益研究中的得失,着重讨论了李益的婚姻状况,审视<霍小玉传>的可信程度,并根据墓志重新探讨李益生平中的一些重要经历,讨论李益诗歌在唐代的传播和编集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王之涣家世与事迹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唐诗人中,王之涣是至今仍享有盛誉者之一。他的诗篇流传下来的虽仅有六首,而《黄河远上》一绝今仍称为绝句之最。但其事迹不载史册,千载而下,引为憾事。自从先父印泉公于一九三二年在洛阳购得《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墓志铭》,(以下简称《王志》)其生平始揭露于世。章太炎先生跋识谓:“诵其诗而不悉其人之行事,得此石乃具详本末,真大快也!”。去春,余游河南新安“千唐志斋”,继购得《千唐志斋藏志》两巨册,其中收有《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夫人勃海李氏墓志铭》(以下简称《李志》),细读之,乃王之涣夫人之墓志也。地不秘宝,《李志》继《王志》之后出土公布于世,使我们对王之涣的家世与行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岂非大快之又一快耶!爱  相似文献   

13.
中唐女诗人薛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成为唐代妇女文学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关于薛涛研究的文章渐多,但在两个主要问题上进展不大,妨碍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问题之一:薛涛的生卒年。薛涛的卒年,一般认为在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前后。《蜀中名胜记》、《益部谈资》载有段文昌为撰墓志的说法,《郡斋读书志》、《唐才子传》皆谓涛大和中卒。考段文昌大和六年11月丁卯充剑南西川节度使,翌年抵镇,为撰墓志,大和九年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地区文管所于1984年12月,在哈拉和卓古墓区发掘了一座唐墓,出石质墓志一合。据墓志,墓主人为生前曾任北庭副都护、卒任伊西庭支度营田副使的高耀。此墓基本情况已见该所《唐北庭副都护高耀墓发掘简报》(载《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四期。以下省称《简报》)。墓志拓本照片,已制为图版随《简报》刊布,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新疆历史文物陈列》中公开展出。笔者每读《高耀墓志》(以下简称《耀志》)录文,颇疑其释文有误。读之愈细,疑之愈深。近因工作关系,亟需借助《耀志》,乃反复审读展出之拓本照片,终于发现录文中某些明显的失误。例如:9行中“解褐”之“解”,误释作“辭”;11行末之“以□”实为一“简”  相似文献   

15.
初唐作家生平仕历琐考吴在庆初唐不少作家的生平仕历因史籍所载不详及漏略讹误,故存在的问题不少。而因这些问题又较琐杂,缺少研究,遂使不少作家的生平仕历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初唐文学的深入研究。今将初唐部分作家生平仕历琐考公诸同好,或可给研究提供些便利。张...  相似文献   

16.
师海军  郝润华 《理论界》2010,(2):142-144
李梦阳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但关于其早年事迹人们却知之甚少。以现存文献与出土墓志相证,可以考见其早年名字的变迁、随父仕宦的时间、教育背景等事迹,对全面了解、研究李梦阳生平、文学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辽梁援暨妻张氏墓志,记事内容比较丰富,所蕴含的辽朝史事信息也较多。除了前辈学者有所探讨的志主家世生平、职阶勋爵以及妻子儿女等内容外,墓志中其他一些记载,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辽朝某些实际情况。譬如辽朝官员脱“宫籍”对其身份地位彻底转变的影响、辽朝官员母妻诰封为命妇的基础与前提、“红尘”与“净土”视域下辽朝信佛居士丧葬活动中的双重仪轨等。结合传世史料及其他石刻文字,对梁援暨妻张氏墓志反映的各类史事问题发微索考,于拓展及深化辽朝历史研究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据今西安长安区出土唐《戎进墓志》,钩沉原为"上源西域"人的戎氏家族,于南朝刘宋、南齐时,经"河南道"迁徙至长江中下游一带,仕于梁朝。后又北迁至东魏为吏,经梁、东魏、北齐、北周、隋、唐等六朝,最后定居唐京师长安万年县乐游乡,展现出一个入华西域胡人家族的活动轨迹。  相似文献   

19.
唐代墓志中的妻生而见书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多的过程,这与“唐代士族之中央化”及唐代中后期重外任的仕宦风气都密切相关.迁入城市的士族疏远了与本家的联系,在无子嗣可以主持葬事的情况下,妻就被推到了事情的前沿;外任官员的增加了士人卒于任所、旅途的概率,因归葬的艰难,即使有子,妻仍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妻在其夫丧葬中作用重要,自然就增加了墓志中妻生而见书的机会.文体总是在诸多历史“细节”的影响下,以某些特定情形的出现为契机开始演变的,唐墓志妻生而见书的演变过程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规律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唐名相姚崇五世孙姚勖自撰墓志,不仅记述了其家族世系、婚姻状况、历任职官等情况,还详细记载了崇、彝、辟、偁及勖五人墓葬的准确位置,为研究姚崇家族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同时为考古工作者寻找一代名相姚崇及其子孙墓葬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