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魏两晋四言诗的新变和体式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言诗随着语言的发展实字化以后,由于单句语法意义的独立,失去了诗经体四言丰富多变的富有节奏感的句序。而在汉魏到两晋长达四百年的重构体式的探索中,实字四言所找到的新句序主要是与二二节奏最相配的对偶及排比句的连缀。对偶的单调性和高密度造成了使用单音节虚字和连接词的困难,使四言最适合于需要罗列堆砌的内容,自然就成为颂圣述德应酬说理之首选。于是,向诗经的风诗和小雅寻求减少对偶,自然承接的句式,就成为必然趋势。但陶渊明复归诗经体的成功,却说明实字四言重构体式的失败。玟是东晋以后四言衰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传统汉语诗歌中绝句一体的探源溯流,指出除人所共知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及六言绝句而外,在先唐时代,事实上还存在过一种四言绝句,这种诗体经历了一个由《诗经》章四句到汉乐府四言四句体的发展过程,后由文人参与创作,到魏晋宋齐时代,达到相对的繁荣。后因五言诗取代四言诗及新体诗的兴起而迅速衰落,这种诗体完全符合绝句的本质特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形态的绝句。  相似文献   

3.
读陶渊明诗     
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一位颇负盛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在中古时期是别具风格,独放异彩的。他生活于东晋末年和刘宋初年。关于当时诗坛的情况,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作过一个真实而又概括的说明:“江左篇什,溺乎玄风……宋初文运,体有因革,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这就是说东晋时玄言诗弥漫一时,到了刘宋山水诗又兴盛  相似文献   

4.
汉代经学的昌盛使四言诗有着很高的地位,并成为汉代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也产生了一些典范作品, 成为四言诗的尾声余响。由于汉代四言诗在思想内容上的缺陷和四言本身的局限,因此四言诗发展到汉代便衰微 了。但是,四言句式却被转化到汉代其他文体中继续存在。汉代其他一些韵文体如赞颂、碑铭以及辞赋等,在文体 上往往采用四言体或利用四言句式与其他句式搭配而成。四言诗在汉代的转化或流变,是促进这些文体发展的重 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宋建立后,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双方沿千里河、淮,频年交战。其中以北方南下为主,但南方也进行过多次北伐。史学界以往对东晋北伐评述较多,而对南朝北伐却很少论及。南朝北伐的发展过程怎样?南方失败的原因何在?如何评价南朝北伐的得失?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一、南朝北伐的发展阶段南朝北伐,大体受南北双方盛衰强弱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东晋南朝望族琅邪王氏作家大多博学能文、多才多艺,善于运用辞赋的形式表现作家的艺术体验;受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少作家具有主动献赋、润色鸿业的赋颂意识;琅邪王氏辞赋创作具有渐趋整炼、益事妍华、丽而不淫的发展趋向.琅邪王氏的辞赋创作显示出东晋南朝时期望族心目中对辞赋文学正宗地位的重视及对辞赋文学唯美之风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东晋兰亭诗既有四言,也有五言。参加兰亭集会的即兴赋诗者26人,其中11人四言、五言各作至少一首。同一位诗人创作的四言和五言兰亭诗多表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四言诗和五言诗的主题思想基本一致,一首概括,另一首具体展开。从题材看兰亭诗,或言理,或写景,或言理(抒怀)写景交织,或言理写景互补。兰亭诗语言风格表现为:恬淡、简约、清新。因受魏晋玄学思想影响,兰亭诗人欲于平淡诗风中追求玄远之境,抒生命迁逝之痛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梁园君臣赋体式与题材的分析 ,揭示了西汉初年尤其是文、景时期存在着一种以四言为主、杂用六言等句式、表达自由灵活的诗体赋 ,并曾出现过咏物赋创作高潮的事实 ,从而论证了梁孝王忘忧馆游士赋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肯定忘忧馆游士赋是真实可信之作 ,同时 ,也对西汉初年赋的发展情况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宋初期的皇权政治与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宋初期的皇权政治与佛教杨耀坤以前史学界一般认为,两晋南朝的政治,都是高门士族统治的门阀政治,其实并不尽然。真正的门阀政治,只有东晋一代。198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对此即有精辟的论述。而南朝的政治,更不能称之为门...  相似文献   

10.
陆修静是南朝刘宋时期不见正史的著名道士,他一生不仅遍游名山大川,潜心修道,而且对东晋以来处于散乱状态的民间道教进行了组织上的整顿,制定了严密的仪规,同时编纂了我国第一部道教目录著作———《三洞经书目录》,为我国道教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