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这个概念,自古以来,有过各种解释。我国最早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就说过“政事懋哉懋哉”。儒家认为,“政者正也”,或曰“政以正民”,其作用是“正人之不正”。治者“理也”,就是治理人民。《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说苑·敬慎》:“<晋>政治内定,则举兵而伐卫。”在我国古人看来,政治含有国事、政事以及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等多种含义。据此,后来孙中山先生对政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的这个定义,包含着一定道理,即指出了政治的社会性,同时也有一个  相似文献   

2.
政治是关于国与国之间、国家与人民之间、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利益关系的事务。用孙中山的话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并为经济服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在革命与战争年代,我们党的政治主题就是夺取全国政权,就有在革命与战争条件  相似文献   

3.
妇女参政,就是妇女参与政治.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孙中山说过,“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看来,参与国事的政治,具有两重性,既有阶级斗争的一面,这在阶级社会中是主要的、本质的一面;又有管理公众事务的一面.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面临的政治有两种,一种是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敌我政治问题,这是少量的,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时是激烈的;一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讲政治”思想,包括他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质论: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强调要从政治的角度认识和处理事关大局的问题,提出“讲政治”的一系列基本要求。这些思想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质是把经济与政治统一起来,回答应当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探讨邓小平“讲政治”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经济管理思想是其治国思想的一部分。治国思想也就是国家管理思想。孔子是关心国家管理的。他到一个国家,“必闻其政”。他和不少人谈论过国家管理问题,回答过不少“问政”。他教学生也教如何管理国家。学生中也有以“政事”——也即国家管理为专长的。政事、国家管理当然也包括了对国家经济事务的管理。“治其赋”就属于经济管理。孔子主持鲁国政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在经济管理方面也作出了成绩。后来司马迁在记载孔子的政绩时,就专门提出“粥羔豚者弗饰贾”,价格公平被列为重大政绩之一(《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经济管理,但他在谈论其他问题,特别是政事时,涉及到经济管理的许多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管理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者,众人之事也;"治"者,管理也."政"者欲"治",须得沟通;社会愈发展,"众"者愈众,沟通愈难,"治"益愈难达到.于是,就有了大众媒介.现代政治产生以后,大众媒介与政治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也谈民族政策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这是一个外来概念。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一些学者在翻译西文中的“Policy”时,取汉语中的“政”和“策”两字,译成了“政策”。 顾名思义,政策就是政治上的策略和谋略。这里的“政”就是指“政府”、“政权”等。所谓“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论语·季氏》),其中讲的“政”就是这个意思。“策”的原意则是“马鞭”。  相似文献   

8.
清代矿政问题是清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又是清代政治史的一个方面。清代前后两期矿政的差异 ,其核心内容表现为清代专制主义治政方针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效应 ,矿政的着眼点是从属于专制主义政治统治需要的。无论是前期的消极主义倾向还是后期的开放政策都贯穿着这个最基本的主线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有必要从其重要转折点切入重估其思想遗教。从现代政治学角度审视,“治大国若烹小鲜”所喻示的治国理政之道,至少关涉正确国策与良好制度两大维度。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的主政时期(1978-1988年),既是“改革开放的黄金十年”,也是“筚路蓝缕的艰辛十年”。所幸的是,邓小平所领导的改革班子,关切囧困的民生现状,抓住“第三次浪潮”勃兴的历史机遇,推动与时俱进的顶层设计,持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取缔“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这实则是以“善行者无迹”的实用智慧,有效地贯彻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理念。其所作所为,既改变了贫穷落后的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格局,在纵横捭阖中形成当时举世闻名的“三驾马车”。这一成功的历史经验,可以说是千年一遇,从而为新世纪中华复兴开辟了正确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政治遗产,同时也由于制度的缺憾滋生了诸多问题,从而为今日中国提供了反思的参照坐标。  相似文献   

10.
"国家政权建设"与中国乡村政治变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运用“国家政权建设”这一理论框架可以透视中国乡村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了解中国乡村政治的真实面相。中国的乡村社会可以划分四个阶段:传统时期是从乡绅主导的自治体制、晚清民国时期的混合体制;新中国成立后则实现了从带有理想色彩的人民公社体制向现代性的乡政村治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发展经济解决问题”是其治国思维方式的两个基本取向,而以抓经济、讲政治,用物质利益原则、责任制、“实行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等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是其治国方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3,(3):27-28
我们搞社区建设,离不开居民参与,这个道理我们的一些领导天天讲,月月讲,并作平台、搞改革,为的是请居民参与进来,让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可是居民参与进来了,要民主、要自治时,一些领导就不知所措,显得很被动,甚至做出一些很不妥当的事。这些不妥当的事,说小了是个思想认识、工作方法问题;说大了就是渎职,就是剥夺百姓民主权利,是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论政治思想     
什么是政治思想?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与长期以来,对什么是政治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密切相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政治现象的思想,对于政治的概念的歧义必然导致对政治思想概念的歧义。 政治一词在古代就出现了。中国古代一般把政治看作是治国安民的活动,《论语》中有二、三十次直接提到政治,有所谓“政者,正也;子师以正,孰敢不正”,有所谓“政者事也”,“治者理也”等,无非是把政治理解为率领人民走“正道”和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在西方,对政治的研究首推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写了一本《政治学》,中心是研究国家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含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多方面。本文仅就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对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几点思考韦思顼喻山“一定要讲政治”作为一个重大原则,是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贯的思想。邓小平同志1986年告诫全党的“到什么时候都要讲政治”,就是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现实情况和展望发展前景而提出的一个高度概括的真理。最近,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他明确地指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社会力量——“文化力”。邓小平也在这样的意义上阐述过“文化力”。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他还说过:“要懂得些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乡政村治模式的实施对于我国农村治理和基层乡镇政权的行政管理虽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从柏林的自由论观点来看,当前我国乡政村治模式存在积极自由滥用的弊病,要积极构建和完善农村的政治参与框架及公共经济框架,优化乡政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吏治与治吏从来都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国际成功经验昭示:治国必重治吏,治吏就是治权,治权首在治人,治人难在治心。吏治清明的根本在于制度,必须让权力得到有效制衡。重塑新时期中国吏治与治吏,首在把握人治与法治、官治与民治、律治与心治关系的理路。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讲政治有四方面的特征 :一是十分注重处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二是把握住“中心”与“保证”的辩证统一性 ;三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政治思维的立足点 ;四是体现了从政治角度研究经济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主要表现在:紧抓重大的历史问题、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政治角度讲经济问题,不过分宣传个人的作用,处理好个人作用和党的领导集体作用的关系,不争论。邓小平的政治智慧是中国改革开放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保证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