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七七事变以后国民政府不断完善对日宣传组织机构。本文试图探讨国民政府在1937年到1945年对日本的宣传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为了应对抗战的特殊局面,国民政府设置了针对日本的专门的宣传机构,这些机构在抗战期间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民为抗日救亡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川军出川抗战更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自“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的高潮,刘湘率领四川军人服从抗战大局,按照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出川抗战,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39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作为陪都重庆南大门的贵阳,其战略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国民政府决定改组贵州省政府,任命吴鼎昌为贵州省政府主席。成立贵阳市政府,任命何辑五为市长。在资金、人才、设备方面向贵阳倾斜。吴鼎昌适时地的创建了贵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资源,兴办实业,发展经济,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为落后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抗战以降,国内各阶层始终关注对日反攻战略的推进,国民政府也不断调适其对日反攻战略。在此态势下,1945年4月日军发动“湘西会战”,欲达到摧毁芷江机场、压迫国民政府屈服、避免日后陷入多线作战、掩护桂柳等地军队撤退之目的,为防卫其本土服务。中美空军尤其是空军第五大队英勇战斗,始终掌握制空权,力图构筑陆空协同作战体系,战绩突出,是湘西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保证。国民政府以会战胜利为契机,命令军队转入对桂柳等地的反攻,标志其仓促调整并实施对日反攻战略。国民政府此举与中共在敌后实施的普遍的局部反攻,协力推动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由此也凸显了湘西会战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60多年前,著名回族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国民政府委员,曾历任宁夏护军使,绥远都统,青岛市市长,安徽省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的马福祥将军因病去逝。引起国民政府要员及全国各界各地回族群众的极大关注。马福祥生前在全国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年月中,曾南北奔走,痛陈时弊,化解各地军阀之间矛盾,致力于国家和平与统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国民党政府要员,并与之建立了深厚友谊。这就使他成为当时国民政府中一位重要的回族人物。同时马福祥做为从西北起家的回族政治家,曾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任一方,大力扶植和发展回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是秦皇岛乃至华北地区重要企业,本文通过对其在抗战胜利后初期情况的介绍,说明其陷入混乱局面是与国民政府的不当政策密不可分的,进而指出国民政府在接收工作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现代文学学会举行抗战文学研究反思展望研讨会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青岛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特于1995年9月2日在青岛大学举办了以“抗战文学研究的反思和展望”为主题的小型学术讨论会。与会各位学人分别围绕“抗战文学与...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北平市城区建立了基层政权,形成了党、政两套控制体系。国民政府在北平建设的基层政权,其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力量薄弱的区公所;背离初衷的保甲制度;相对完整的警察系统;虚弱的党务系统。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采取了审慎、灵活的外交策略.发生在此际的中德钨锡交易,国民政府较好地执行了既定的外交原则,以拖延搁置的办法,暂时稳住了德国,拉住了英法,为争取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对战前战时的未偿还的公债进行了整理。主要内容:一是对国币公债进行一次性提前加倍清偿;二是对外币公债以“民国三十七年整理公债”换发。公债是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进行整理的,且对当时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研究战后国民政府的公债整理,俾有助于近现代经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对苏政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推行着联苏抗日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国民政府的联苏抗日政策是其依靠英美解决中日问题的外交方针与英美远东政策矛盾的产物,它是国民政府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国民政府对苏政策中具有浓厚的“防共”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联苏抗日政策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历史中,“训政”时期延续了20年之久,抗战前的国民政府训政是奠基和初期实施阶段。由于国民党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相互牵制,训政的纲领以及训政体制的形成,有一个曲折演变的过程。为了维护和加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抗战前的国民政府把“安内攘外”确定为具有全局性的战略国策,这一战略国策使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不断增强“党治”色彩,走向专制独裁。然而历史事实表明,从总体上说,这一时期国民党的训政体制还没有从整体上完全形成个人专制独裁。政权由初建到相对巩固,在有些方面还有进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朝鲜义勇队与台湾义勇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中华大地上两支姊妹义勇队。两支队伍筹建速度存在较大不同,这是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国民党当局对于金若山和李友邦的政治态度不同;筹建于抗战不同阶段,受到国民党抗战的态度及国共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当时中国人对韩国、台湾所持观念不同。  相似文献   

14.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全国统一的强制 性电影检查制度,其内容、体制和操作方式与战前基本相同,但也有若干变化。在战后一度 出现的政治缓和空气下,国民党对于电影检查的坚持仍不稍或减,可见国民党政权对电影这 样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形式之特别关注与对待。战后国民党政府电影检查当局, 加强了对现实题材电影的检查,表现出对电影反映社会生活真实面的压制,这或为国民党政 权面对其统治危机时的本能反应。由于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终结,作为国民党统治制度 一个组成部分的电影检查制度亦随之而告消亡。  相似文献   

15.
1941年以后,随着苏联在中国抗战中地位和作用的下降,国民政府对苏政策从抗战初期的联苏抗日转移到反共方面。这首先表现在国民政府乘苏之危,排挤苏联在新疆的势力,隔断苏联与中共的联系通道,并为此不惜中苏关系的恶化。1943年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国民政府积极谋求改善中苏关系,为与苏联订立同盟条约、取得苏联支持国民党统一中国而不支持中共的明确承诺铺平道路;1945年国民政府对雅塔尔协定的态度转变和在《雅塔尔协定》框架内进行的中苏签订谈判过程中立场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苏政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1927年11月,一群在上海总商会商业夜校求学的职业青年,仿照学校童子军组织形式,自发成立"商夜童子军",随后易名为"上海市商会社会童子军团"。该团成立以后,参加了孙中山奉安大典、募捐赈灾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尤其是在"一.二八"战役和全面抗战时期,团员们冒烽火,忍饥寒,抢救伤兵难民,护运各类人员物资,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战前后,国民党官方色彩的史学编纂活动相继展开,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战事史料征集会和国史馆筹备委员会等史学编纂机构纷纷成立,其史料搜集力度之大、史家参与之众、后世影响之深,皆成为民国学术的重要特色。其反映了国民政府保存文献史料的不懈努力,亦是在抗战建国宗旨下激励民族抗战、重塑国民意识的一种手段。然而,受时局跌宕、资金短缺、机构本身效率低下等因素的掣肘,相关史料编纂工作不免事倍功半;然其存留史料之功,实应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教育文化大肆破坏,东南沿海沿江一带的学校被迫内迁,广大师生纷纷转移后方。随着战区的扩大,流亡人数的增多,国民政府于1939年12月成立了"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救济组织,以安置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失学失业青年。据统计,从1940年到1945年,共招训38,2271名青年。从而对保存中华教育的火种,维持中国战时教育的继续发展及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江右商帮的形成、发展以及衰落都与移民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移民促进了江右商帮的形成,并使之走向全国,发展壮大。同时,随着江西的商人流向全国,江右商帮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征。但鸦片战争以后,江右商帮逐渐走向封闭,移民运动也随之衰落,近乎停止。于是经历了500余年的江右商帮,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逐渐没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英美派”是国民党政权内的一个重要政治派别,它缘起于清末民初国人的留学潮流.形成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外部环境。“英美派”政治上崇尚英美民主模式,经济上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外交上主张联合欧美、抵御日本。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外交重心转向美国,“英关派”在争取美国援助中国抗日的外交活动中大显身手,成为国民政府美援外交的积极推行者,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