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桐城诗派在清代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史上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其诗论别出机杼,取精用宏,详赡而简易,典雅而精凿,颇多创获,独具特色,对清诗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对桐城诗派的“神”论,从神的审美意义、神似、感兴、神与味几方面进行考察,加深对桐城诗派的了解,揭示这一诗论对古典诗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透彻”一词具备丰富的诗学意义,在严羽《沧浪诗话》中,它具有诗歌表意之明晰深刻、妙悟后之境界,以及盛唐诗境之特点三层含义。严羽在“妙悟”“兴趣”等概念之外,更借助“透彻”,将形而下的诗歌修习与形而上的诗歌悟解绾合起来,使其诗学更牢固地立足于“吟咏情性”与盛唐气象之上。通过对“透彻”这一语词的内涵及演变进行考察,能对严羽的相关诗学概念和诗论体系有更新的审视,同时也可以看出“透彻”同中国古典诗歌本质与诗人学诗工夫论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论诗评诗既讲诗歌的情景交融 ,又追求诗歌的声情并茂 ,从而将其诗学研究推向了中国古代诗学和美学集大成的历史总结者的高度。概而言之 ,船山诗学“诗乐一理”的要义在于 ,强调诗歌艺术更靠近“乐”而非“文”。这一诗学命题是对宋人“以文为诗”的反拨 ,是对沈约“四声”说的纠正。“诗乐一理”说无论在船山诗学和美学的理论体系中 ,还是在整个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研究史上 ,均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从诗歌的内质和形式两个方面强调了诗歌的个体抒情性和文体审美性,更准确地表述了诗歌的本质特征。这一诗说影响了六朝及以后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对这一诗说的接受与误读、欣赏与贬斥是并存的。但在明清两代,受时代语境所限,误读与贬斥之风犹为严重。然而,“诗缘情而绮靡”说作为中国古典诗学具有创意性的一个“新语”,其生命之树是长青的,陆机对中国诗学的贡献是任何人也无法磨灭的。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兴观群怨”说的美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儒家诗学的一个古老命题“兴观群怨”说作了重新诠释,以往的研究者往往仅从接受的角度来解读船山的这一理论命题,未得船山诗学的要义。其实,“兴观群怨”说与船山的“诗道性情”说一样,同属船山的诗学本体现。“兴观群怨”说在船山诗学中被本体化、美学化、系统化了,这是船山对儒家诗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无疑,船山的“兴观群怨”说仍有其历史局限性和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苏轼“诗主理”具有高度的理性自觉和审美品格。苏轼异乎常人的政治、学术使命感,以道自任的人格理想和人文精神,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上的主理意识也就分外鲜明,也形成了鲜明的“诗主理”的诗学理论:“有为而作”说、“言必中当世之过”说、“以奇趣为宗”说。而他在诗学理论规范下的创作自觉,使其“主理诗”的特征也愈发显著,这就形成了其“主理诗”区别于一般政治诗的理性美质,即写实品格、批判精神、议论英爽。  相似文献   

7.
胡应麟在《诗薮》中继承了严羽、明代前后七子等前人的诗学理论并加以改造,将学诗的过程概括为“法”、“悟”、“化”三个阶段,极大地丰富了这些范畴的内涵,形成自己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基本上完成了对明代主流诗学的整理和集成,为我们以新的视野来审视明代文学复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7,(12):53-53
人都说顾客就是上帝,上帝就是“神”。可是,我偏偏遇到了这么多菜鸟级的“神”…… 1.一天,一个“神”打电话说:我昨天在你那买的电脑,我想看DVD碟,请问怎么看?  相似文献   

9.
陆机(公元261—303)的《文赋》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专著,他在比较各种文体特点时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在古典诗学理论史上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虽然《文赋》本不是主要论诗,但这一命题的提出,却“使古代诗歌理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中国诗歌美学自此开始熠熠生辉”(陈良运《诗学·诗美·诗观》)。本文也拟从这一命题出发,探讨一下陆机的诗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钟嵘和杜甫都重视诗之"法"与"神"。二人诗论在很多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但比之于《诗品》,杜甫的"法"、"神"之论则有着巨大的超越。杜甫诗论更多地体现出海涵宇宙的深广思想和对各种体式的欣赏与宽容。在诗之神化境界的创造观上,杜甫诗论也同样体现出与钟嵘的《诗品》的关联。飞动是杜甫所谓神化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是杜甫对钟嵘主张清虚自然,富于生气的诗学思想的承接与张扬。  相似文献   

11.
禅宗(尤其是南宗禅)顿悟思想对宋代诗学(主要是江西诗学与严羽诗学思想)产生了具体影响。但江西诗学与严羽诗学对悟的把握有明显差别前者“自下而上”,后者“自上而下”。妙悟(悟)实际上是《沧浪诗话》中最核心的本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12.
禅悟深刻地影响了严羽诗学。禅悟不止在形式上对严羽诗学产生过影响,而且在精神上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禅悟以其“平常心是道”的生命体“悟”激活诗人被理学禁锢的现实生活体验,使诗人能够恢复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诗歌创作充满鲜活的诗意。这对严羽诗学的精神实质产生了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金与南宋对峙,其文艺思想、诗学批评差异很大。作为当时南北诗学代表人物的元好问与严羽可作为双方代表。元好问与严羽对唐诗持论同中有异,其相同处表现在两人都提倡唐诗的自然浑成、刚劲豪放和诗歌悟境;不同之处在于元好问论诗无门户之见,对唐诗的评价多侧重于思想内容,且态度较客观中允;严羽则门户之见森严,俨然以盛唐为法,对中、晚唐诗批评过甚。探究两人唐诗持论差异之成因,可见其主要受文化思潮、国情时势以及自身素养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严羽认为宋诗笔力之劲健不减唐人,而气象之浑厚却差之甚远.他的复古诗学正在于提倡浑然之美,试图全面恢复汉魏盛唐诗以浑为美的诗学传统.在《沧浪诗话》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诗美主张,即上乘诗作应具有古朴浑厚、整一无间的气象,妙悟浑成、兴发无痕的诗法和物我浑融、超形入神的意境.“妙悟”“兴趣”与“入神”等诗学理论正是围绕他以浑为美的复古旨趣提出的.自严羽后,以浑论诗逐渐成为潮流,谢榛和王夫之等全面承袭并发展了严羽的浑然美学,并将其推向了巅峰.  相似文献   

15.
与朱熹道学并峙的陆象山心学是南宋后期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严羽诗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心学反对道学将人心与天理割裂开来,明确主张"心即理也";这大大缓解了道学以道德理性压制感性经验所带来的过度理性化的弊端,而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个体生命情感存在的合理性.这启发严羽诗学建立一种新的诗"悟"观念,这并非一般人所简单理解的感性直觉,它实际是对江西诗派忽略诗意性的一种反拔.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沧浪诗话》与江西诗学相关的理论与批评作一比对,认为严羽不少诗学思想来自江西诗学,尤其是黄庭坚的诗学思想,诸如师法前人“立志须高”、“参”“悟”之法、“别趣”之说、“收拾贵在出场”等。“别材”与用字拘来历,针对江西“以才学为诗”而发则切中江西诗学病痛,但未能考虑特定的政治背景。批评宋诗“尚理而病于意兴”,实则宋诗尚理而趣在其中。反对宋人和韵酬唱,本自朱熹,当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晏殊的诗学思想在北宋新旧诗风转换的时期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它继承了前期昆派咏“颂声”的主张,反对诗歌反映严酷的现实,代表了后期昆体与诗文革新派最根本的分歧。晏殊在继承前期昆派咏富贵语的同时,以惟说“气象”代替满纸的金玉锦绣,推崇清丽闲雅的诗风。这是对昆派诗论的发展。在对前人优秀文学传统的学习上,他称赏韦应物、杜甫及韩愈、柳宗元,体现了后期昆体诗人开阔的视野。他注重诗句字词的锤炼与语言的表现力,对后代诗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严羽诗话批评崇奉汉魏盛唐的古典诗歌理论传统,追求"以汉魏晋盛唐为师"的文化意蕴。"以盛唐为法"凸显了严羽真切的诗话文艺鉴赏思维方式和"师古"的审美理想情怀。严羽一直期待从"学汉魏晋与盛唐诗"的传统诗艺理论中汲取教益。因此,对严羽"师古"审美情怀的作进一步的研究,对当下诗话文化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语集解》是目前全帙具存之最古《论语》注本,也是“十三经”中的第一个集注本。它虽成于众人之手,但何晏在其中起着决断作用。它不仅创立了集解体,保存了大量的古注,而且“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增加了许多词丰义富的新解释;其序文不仅探讨了《论语》的撰集者、內容、版本和传授情况,而且历数了《论语》研究方法的演变。其注释中少有玄虚之语,后人以此来攻击何晏等人是不正确的。它在《论语》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首先提出“兴象”概念,深刻影响了后来司空图“不着二字,尽得风流”、严羽“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及胡应麟“盛唐绝句,兴象玲珑”等学说,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立的诗学、美学范畴。“兴象”的内涵经历了历代学者不断丰盈化的过程。殷培提出“兴象”一词,但并未如后世诗论家那样,较多地论述“兴象”的具体审美特征。本文从殷皤评以“兴象”的诗作入手,细致分析并考察“兴象”最初提出时的含义,以明确殷皤“兴象”说与后世“兴象”说的联系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