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四川社工站(原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是由2008年6月24日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板房区成立的广州社工站发展而来,至今已经扎根灾区四年多.当时,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工站主要在资源链接、心理抚慰、妇女生计能力建设、羌藏刺绣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灾区紧急救援向社区恢复重建过渡,社工站开始回应社区中的生计、文化、社会关系重建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社工长期与社区民众同行,分别在映秀张家坪村发育了"映秀母亲"客栈小组和草坡乡金波村的民宿小组,以推动社区关系的重建和可持续生计发展.本文将着重以金波村民宿项目为案例,介绍绿耕在灾后社区生计重建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过去已经两年多,"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时限即将到达,按照重大灾害重建的一般规律,灾害发生后2-3年为救援和早期重建阶段,之后的5-8年将进入到长期生计发展阶段.地震灾区贫困村的灾后重建在完成了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改善等主要重建任务后,早期重建阶段的核心目标基本实现,接下来即将跨入长远生计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3.
吕伟伟 《现代妇女》2014,(2):192-194
本文以英国国际发展部(DIFD)的可持续生计方法分析框架中的生计资本为研究切入点,在对甘肃省调研的基础上,量化分析了山区农户生计资本的特征及脆弱性程度。研究表明:山区农户的生计资本非常脆弱,尤其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相对较高,但对于低收入和贫困农户,人力资本也异常脆弱。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转眼就发生两周年了,全社会都在关注灾区重建的进程。国际小母牛组织(以下简称小母牛)在灾区实施的灾后生计与社区重建项目进展怎么样呢?笔者最近访问了该项目在理县、彭州、北川、安县、江油、剑阁、广元利州和朝天区的项目点,亲眼看到项目社区农户新修或改造的房屋,新建的道路,新创的生让产业,相互的关爱与支持,亲身感受到他们重拾的信心、愉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16日,欧盟与国际竹藤组织援助<四川灾后生计恢复和生态型竹加工生产链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该项目旨在通过建设生态型竹加工链来支持四川"5·12"地震灾后重建.全国政协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等出席启动仪式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29日,国务院扶贫办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签署"中德技术合作灾后经济重建项目"框架协议,利用德国政府提供的资金探索帮助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重振生计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09,(15):F0002-F0002
绵竹“青红社工服务站”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5·12灾后重建公开招标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绵竹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简称。实施团队主要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主要开展面向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学员、武都板房区居民以及周边绵竹地区群众的以生计恢复发展和社区重建为主要内容的相关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8.
生计追溯到中国原始文献中就是民生的意思.对生计的研究及概念化源自国际发展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生计是谋生的方式,该谋生方式建立在能力、资产(包括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享有权)和活动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推进"5·12"地震受灾农户恢复重建工作,四川省广元市国土资源局朝天区分局多措并举,克服人员少、交通不便等各种困难,去冬今春共完成7073户灾后重建户农房规划选址工作.  相似文献   

10.
骆家嘴村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建设村之一,在2004年至2007年实施的扶贫开发项目,使骆家嘴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有了很大改善,这为灾后恢复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宝贵的项目实施经验.在汶川地震中,全村房屋全部受损,农户房屋及财产直接经济损失达961.7万元.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受损严重,全村因灾造成产业经济损失达451.4万元.2008年6月,骆家嘴村被国家扶贫办确定为"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相结合试点村",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等文件指导下和有关部门帮助下制定了<骆家嘴扶贫重点村灾后重建规划>,实施了UNDP"灾后重建暨风险管理项目"等众多项目,在实现"扶贫开发、灾后重建与风险管理"有机协调方面创造性形成了一套有效工作机制,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贫困村庄分化进一步加剧,贫困农户的生计形态呈现出新的特点,也产生一些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扶贫政策和对策应该进一步创新,以适应并针对这些新变化、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减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80年算起,超过6亿人摆脱贫困.从2010年我国实行新的扶贫开发纲要以来到2014年年底,在新扶贫标准下的减贫总量达到955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7.2%下降到7.2%,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12年底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城乡合作、公平贸易、共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生计"项目获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选活动"一等奖,绿耕人经历12年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生计"农村社会工作模式有了一个阶段性结果. 在广东从化,绿耕人的"长流村城乡合作项目"成为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也是广州市33个试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农村社会工作试点. 在四川映秀,汶川县草坡乡政府将当年汕头援建指挥部用的楼房和庭院交给绿耕人打造成社区公共空间,开展城乡合作. 在云南,平寨项目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各小组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都在2012年底出笼. 绿耕12年的探索告诉我们,农村的发展不只是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更是生态文明和可持续生计的问题.中国农民守住家园的路虽漫长但不乏希望.  相似文献   

13.
张晗 《城市》2012,(10):56-59
有关我国农村社会生计方式变迁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我国农村社会生计方式发生变迁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一方面,政府以补偿款及其他补偿措施为条件征用农民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另一方面,现代文明带来的多元的生计选择也诱使农民改变传统的以渔粮为主的生计方式。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都应该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社会的生计方式变迁进行整体的、科学的研究,并提出一些有益的理论构想,这将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可持续的老城更新——扬州市老城更新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琴 《城市》2008,(6):55-58
当前.国内很多城市.特别是城市的历史街区都不同程度地陷于这样的困境:面对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固有的静态保护和拆除清理重建这两种更新模式已无法应对快速的经济增长、人居环境改善与城市文脉延续、文化传承、特色塑造、城市居民生计基础维系之间的多重冲突和压力。扬州市从2002年5月开始实施的中德“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5.
灾后重建不仅是硬件设施的重建,也是社会关系的重建.对于前者.我们历来都非常重视:而在社会关系的恢复与重建上,则重视不够.通常是利用社会关系所具有的自我恢复和修复功能,由其在时间的推移中自然恢复和修复.确实,社会关系具有自我恢复和修复的功能,但在受损害的情况下,社会关系的恢复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来说,社会关系又是最基本的要素,往往是在硬件设施恢复和重建之后,社会关系还没有完全恢复和修复,从而影响硬件设施恢复和重建的过程,影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从而降低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2月5日上午,绵竹市启动自灾后重建以来最大规模的廉租房安置行动,近1706户因灾贫困农户搬进由江苏援建的安置小区--金陵雅居. 金陵雅居是绵竹笔调眒目前最大的安置小区,可安排绵竹东北、孝德镇等地7个村的近5000名因灾贫困农民.  相似文献   

17.
绕不过的"活路"问题 2006年是绿耕在农村工作的一个转折点,一个看似偶然实际必然的拐点. 似乎是突然之间,我们发现田野间漫游的年轻人,集体聚会里欢声笑语的年轻人,和部分中年长辈一同,随着打工潮汹涌奔向了城市工厂,愿意留在村里"搞活动"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往最爱与我们一起做事的年轻人,也都出去了. 村民都说,在家没活路了. 其实几年前我们初进村,他们就讲过"活路"(生计)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觉得身为社工的自己没有能力回应生计问题,另一方面也习惯性地绕过了村民生计艰苦的现实、从贫困/落后的建构来解读村民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使得我们在前期浅尝的几个生计项目一一落败后,不敢再踏入"雷区". 社区空壳化,昔日一起共力推动社区改造的人也离开,农村社工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要么离开,要么留下来直面生计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系统重建,就是通过各种外在或内在的修复手段,使社会逐步恢复自组织能力,回复到常态的过程.广义的灾区社会系统重建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的社会整体重建,其意义与社会学和人类学所说的社区发展和社区重建基本相同,其目的是恢复地震灾区社会整体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低收入农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划分标准也有着相应的变动.近几年来,浙江省临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增收问题,积极启动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专门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实际,目前我们将低收入农户的划分标准从2500元提高到了3200元,按照这一标准,全市现有低收入农户22078户51198人,其中低保户7884户14646人.  相似文献   

20.
督导答疑     
让社区中的个体户带动其他人谋求生计发展。“共赢”是最基本的目标 社工A问:在西南地区,一个社区已经有了做羌绣的个体户,而羌绣是当地一个很大的文化品牌,那么,如何让个体户带动当地妇女一起去做羌绣,以促进社区生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