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员工帮助计划是西方企业社会工作用来解决其面临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中国的企业社会工作者们也在运用员工帮助计划(EAP)来解决企业中面临的相关问题。本文从企业社会工作实务层面分析了中国企业社会工作者所使用的员工计划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刘卯  马晖 《社会工作》2012,(2):77-79
企业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实务领域,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与手法运用到企业之中服务企业员工,在协调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研究和实务经验均有限,而且在企业内的应用也充满了挑战。文章以笔者所在社工机构中的社工在深圳市B企业开展的项目服务为例,探索企业社会工作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应用,并就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3.
齐芳 《社会工作》2013,(1):138-141,156
抗逆力是社会工作实践的一个重要视角,企业社会工作可以运用该视角为新生代青年工人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新生代青年工人在抗逆力外在优势因素、内在优势因素和效能优势因素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与外在资源缺乏连接,自我认同不高,面对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因而在适应城市生活和工厂生产等方面遇到一些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从抗逆力的视角,开展宣传引导、个案管理、小组活动和主题活动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提升新生代青年工人对城市生活和工厂生产的适应能力,促进员工关系和劳资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论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沛  曲绍旭 《社会工作》2012,(2):4-7,12
企业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职业社会工作三者在外延上存在着区别。从历史与逻辑发展角度看,企业社会工作是从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发展而来,中间又经过职业社会工作的"过渡",三者在"社会工作"之内涵上相同,在外延上有异。目前,企业社会工作的提法似更为合适。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手法,以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企业及其职工问题为目标,以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组织科学管理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员工互助精神和自助能力为追求,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增进员工福利、提升企业效率,促进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的专业化介入手法与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工作世界面临着大量的问题,迫切需要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基于此种背景,笔者在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广州A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A企业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背景、条件及现状,并由此对企业社会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思考。笔者认为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中是一个支点的角色,它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平衡、协调。作为企业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但是当前企业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低,企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嵇绍乾 《社会工作》2011,(4):45-47,50
社会工作是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在社会工作实务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在与服务对象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下,充分调动服务对象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服务对象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服务对象本身及其外部资源,增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是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在社会工作实务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在与服务对象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下,充分调动服务对象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服务对象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服务对象本身及其外部资源,增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沛 《社会工作》2013,(3):37-42,62
社会工作的目标指向是由社会工作者介入案主对象的双向互动过程,此中,案主是单一的。社会工作对企业的介入即企业社会工作。不同于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等目标指向是单一面对青少年、老年人,企业社会工作的目标指向不能把员工作为单一的案主。出于认知的误区及利益的博弈,企业社会工作的单一对象介入会面临企业及雇主的阻力。为此,必须"修正"一般性社会工作的目标指向,把员工与企业(雇主)作为企业社会工作的二元对象,在帮助员工的同时,需要促使企业和员工的沟通,把企业社会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中,从员工权益维护、福利提供、企业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来实施企业社会工作。目前,根据实际情况,企业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属性可以采取机构属性模式与企业属性模式两种。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者是"促和谐"工作的天然施行者。社会工作者通过发挥其缓解、恢复和使能职能,实现了化解民怨、解决民忧、维护民利的作用,增进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完善财政支持系统以及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充权理论相信每个人的潜能,把恢复个体社会功能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内容,把弱势群体确定为社会工作充权的对象。本文以充权理论为基础,主张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是企业员工的社会关系,企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在于为青年工人、女员工、农民工和残疾员工等弱势群体充权。  相似文献   

11.
高钟 《社会工作》2011,(8):9-14
企业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服务于企业,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人为本,自助助人的理念,对于解决员工困惑,帮助员工成长,促进企业和谐有着重大的作用。而由于中国企业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陌生,企业管理中重物不重人,员工的人性需求受到忽视。员工们只得采用弱者的武器——用脚投票,跳槽走人,其中蓝领员工的频繁流失成为中国企业的突出问题。随着“刘易斯拐点”的I临近,劳工荒开始显现,企业开始注意缓解蓝领工人的流失问题。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实际调查为例,探讨企业社工在缓解这一问题方面可能做的工作,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已为业界和理论界所共识。公司社会责任应该具有明确的法律内涵和外延,并且在法律的范畴内应该有其实现路径和责任的追究机制。这是公司社会责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公司社会责任被泛化的核心要素。当公司承担社会责任被作为一项法律原则予以确立,同时,这一法律原则也就贯穿于公司法的规则之中。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上,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法解决公司社会责任法律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企业领域的延伸,在协调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企业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相关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不足,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充满挑战。本文引入企业社会工作这一介入方法,对如何从企业社会工作的视角来协调内部员工关系的实施路径做出深入探索,并从理念、制度和社会工作者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企业领域的延伸,在协调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企业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相关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不足,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充满挑战.本文引入企业社会工作这一介入方法,对如何从企业社会工作的视角来协调内部员工关系的实施路径做出深入探索,并从理念、制度和社会工作者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Japan has been faced with rapid population ageing for decades. This has continuously reduced the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benefits. Based on this it is often said that corporate pension plans should play a wider role forward in providing retirement benefits. However, we also have to know that there is a limit to what corporate pension plans can do in place of the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schemes. In this paper we extract lessons from the history of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schemes in our country and try to define the roles of corporate pension plans and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schemes. In conclusion we should keep adequacy of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benefits even if the contribution rate becomes a bit higher. Corporate pension plans just enrich people's life in retirement. We have to remember that corporate pension plans were not certain means for reducing the poverty in old age and that for this reason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schemes by social insurance were invented.  相似文献   

16.
A social stakeholder mode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a concept tha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jurists and economists in the U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The concept then became widespread o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in the 1990s. More recently, corporate governance elements have turned up in other fields as well. When applied to social institutions, this model is referred to as 'social governanc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cept can be valuable in the social area. The debat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much more fundamental than the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management or between minority and majority shareholders. The esse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can be found in the pursuit of a situation of 'checks and balances', which gives the stakeholders the possibility to complement and control each other.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ifferent stakeholders in the social area, their legitimisation as stakeholders and the practicability of a social stakeholder model.  相似文献   

17.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a concept tha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jurists and economis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It has become widespread in Belgian company law since the 1990s. Lately, corporate governance elements have popped up in other fields as well. When applied to social institutions, this model is referred to by the term "social governanc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cept can be very valuable in the social area. After all, the debat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much more fundamental than the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management and between minority and majority shareholders. The esse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can be found in the pursuit of a situation of "checks and balances", which gives the stakeholders the possibility of complementing and controlling each other. We analyse the existing social governance elements in social security and welfare law. We conclud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should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8.
以物流企业为行业背景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绩效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美誉度有直接的作用,对品牌忠诚度有无直接作用,但可以通过品牌信任作为中介变量对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有间接作用。物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当顾客、客户、消费者感知到物流企业积极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时,就会提高他们对企业及品牌的评价、产生品牌认同感,最终提高企业品牌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钟 《社会工作》2012,(2):8-12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由权力社会进入民意社会,温饱问题解决后人民更关心社会公平与正义,利益分化导致各类社会问题集中的突显出来。由此引发了中共中央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与问题的社会工作专业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企业社工因为关系到企业这一社会最重要的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关系到数亿劳动者与企业主的和谐共处,并因此而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故得到了学界与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本土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企业社工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社工专业同仁与社会各界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随着机遇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挑战是如何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职业依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