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雎》 最初是用于女子教育的作品。 《关雎》 的叙述者是女子教育的主持者后妃, 她教给年 轻女子采摘荇菜和准备祭祀等劳动技能, 让她们学会相互协作和配合, 同时使用琴瑟钟鼓之乐教育年轻女子 达成性情之平和, 养成内在心性气质和外在容貌举止的淑善。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五行》 以及 “上博简” 《孔子诗论》 都只是用诗, 与 《关雎》 之义没有直接关联。 《史记》 “周道缺, 诗人本之衽席, 《关雎》 作” 和 “周室衰而 《关雎》 作” 两条材料, 习惯视作 《关雎》 讽刺说和诗篇晚出的关键证据, 但历来对这两则 材料的理解存在断章取义之弊, 属于严重误读。 《关雎》 是周人制礼作乐最早的重要作品之一, 表征了周文 化的礼乐精神和对女子教育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桔颂》在屈原现存的二十五篇作品中,内容新颖别致、体裁独具一格。它是我国最早的咏物之作,对后世咏物诗和咏物赋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是,迄今为止,《桔颂》的创作年代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桔颂》是屈原青少年时期的作品。从清陈本礼到今人刘大杰、林庚等先生均持此说。但无论从《桔颂》的内容或形式来分析,此说却还值得商榷。自从王逸注“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一句说“南国,谓江南也。迁,徙也。言桔受天命,生于江南,不可移徙”之后,认为《桔颂》是屈原晚年被放逐江南以后所作的人,几乎都以此作  相似文献   

3.
凡文章,包括古文在内,都有“文眼”。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牧《阿房宫赋》的文眼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  相似文献   

4.
(3)辞的“年”泛指谷类作物的成熟,《说文》:“年,谷孰(熟)也。”《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宾组、出组等卜辞说“~年”、“受年”,历组等卜辞则说“~禾”、“受禾”,其义当同。(6)辞的“生”,不少人认为是生育的意思,我们认为其义应近于“子”。古汉语名动相因,所生之子也可以称为“生”(古书中多写作“姓”)。《广雅·释亲》:“姓,子也。”王念孙《广雅疏证》:“姓者,生也,子孙之通称也。”“姓与生,古同声而通用。“《左  相似文献   

5.
王逸认为《哀时命》乃严忌“哀屈原”“叹而述之”之作 ;郑文先生认为《哀时命》为严忌之自述。文章从《楚辞》成书的角度一一辩驳郑文先生的观点 ,从屈作与《楚辞》中之汉人作品的种种共同点考察、分析《哀时命》与屈原思想之所以有某些差异的‘因原’,得出《哀时命》非严忌自述性作品 ,而是其代屈立言之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歌代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渭是我国明代的一个天才人物。关于他的奇行逸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其诗文书画,均堪称卓绝。而尤可注目者,是他在我国戏曲史上的突出地位。他的《南词叙录》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一篇系统地研究南戏的专著。他的杂剧作品《四声猿》被王骥德称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高华爽俊,秾丽奇伟,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曲律》)汤显祖也极力称赞说:“《四声猿》及词场飞将,辄为之唱演数通。安得生致文长,令自拔其舌。”(清晖阁评本《牡丹亭序》)但是徐渭的另一杂剧《歌代啸》却历来  相似文献   

7.
无理而妙     
欧阳修《皱水轩词筌》云:“唐李益诗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张先)《一丛花慢》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他所说的“无理”,是指作品中的描写违反了人们通常的思维逻辑和生活情况;所说的“妙”,是指作品通过此类违反常情而近于荒唐的描写,反而更细致深刻地表达了所写人物的特定感情。 李益这首诗名《江南曲》,借描摹商妇的口气,写她对商人重利轻情、屡次失约误期的怨恨;又由潮之有信,想到驾舟击浪、随潮上下的弄潮儿之有信,从而发出不如嫁与弄潮儿的痴想。张先的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独处深闺,百无聊赖,愁恨难遣,在“沉  相似文献   

8.
刘勰论遣辞     
刘勰对于遣辞的一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切实有力”,使文章起到宣传教育作用,是值得借鉴,值得批判继承的。 刘勰在他著的《文心雕龙》《章句》篇里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又在《知音》篇说:“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从这些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勰深深地认识到遣辞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关键。因此,他对于这一个问题,是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的。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继《北京文学》1 997年第 1 1期刊发了一组文章 :一封家长的信“女儿的作文” ,一封老师的信“语文教学手记”及编者按 ,从此在中华大地上引发了一场风风火火的有关语文教学的大讨论 ,《中国青年报·教育导刊》、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等媒体相继发表或转载系列文章 ,如《误尽苍生》、《我们失去了什么 ?》、《语文教学是在绝望中挣扎》等 ,纷纷对语文教学提出批评 ,尤其对语文教学质量如此低下痛心疾首。业内界人士也为之反思二十多年来语文教学的历程 ,探究语文到底该怎么教 ,语文到底该如何学。无庸讳言 ,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  相似文献   

10.
“篇章”这一概念,在我国古代,人们常理解为文章,凡是独立成篇的文字,都称为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一般文章。《史记·儒林列传》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的说法,到了清代,阮元在《与友人论古文书》中说:“屈辞成篇,故曰文章。”现在,文学早已队广义的文章中分化出来,形成单独的门类。关于“篇章”,古人也有一些论述,《论衡·正说》说:“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将”.《文心雕龙·章句》也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古代的“字”也就是今天的词,它们的意思是说,写文章的时候,必须先有词,…  相似文献   

11.
锦师学人     
吕德全 字磊,又昌圃,号一石,忘忧园丁,室名“溪柳画屋”、“三省斋”等。1941年生,辽宁黑山人。196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后又进入北京画院中国画专业研修生班学习并毕业。 四十年来,潜心书画,在写意花鸟画创作方面取得令人瞩目之成绩。《月下》、《篱笆老瓜》等数十件作品参加赴日本、澳门、荷兰,“当代水墨画精品展”和“ 97’欧洲中国画艺术展”及“北京国际扇面书画艺术展”,第一、二届“湖社画展”、“全国高校专业教师中国画作品展”等国内外大展并获奖。《秋国》、《雨后》等8幅作品为文化部和中国美术馆收藏…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歌中颇多描写梨花的作品,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二:“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2]等,前者以梨花喻雪,后者以梨花喻女子皮肤之白皙,都与梨花雪白的颜色相关。白居易的《江岸梨》[3]等作品中也写到了“梨花”,其中“梨花”的意义和作用既与其颜色有关,又远远不限于此。尤其是在《长恨歌》[4]中,“梨花”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象,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本文中,笔者拟以白居易的全部作品和“梨花”这一意象所属的文化和文学传统为背景,以在《长恨歌》中频繁出现的“芙蓉”…  相似文献   

13.
历代研究《楚辞》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其间有许多翔实的考订,精湛的阐发。真知灼见,不乏其例。但是,“兰生艾亦生。”,见仁见智,淆乱纷纭,以至臆测妄说,穿凿附会也就缘之而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治经莫重于得义”(段玉裁《广雅疏证序》)。或得或失,能否正确地运用训诂方法和原则是个关键。  相似文献   

14.
日本“鬼才”文学家芥川龙之介(公元一八九二年——一九二七年)及其作品,对于我国人民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二十年代前期芥川龙之介还在世的时候,鲁迅先生就翻译了他的两篇小说《鼻子》和《罗生门》;一九八二年,我国又新出版了《芥川龙之介小说集》.但是他的一些作品,如《莽丛中》及主要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电影《罗生门》等,却令人十分费解,甚至看后往往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这也许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大多带有一点“鬼气”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5.
对《文心雕龙·原道》篇“道”的看法,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所谓“原道”,是说文原于道,或者,文本于道,此指自然之道。而“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圣人据道为文,道又因文而明,由此产生了圣人之道。故《原道》中的“道”,也包括了圣人之道。关于自然之道,《原道》篇认为自然界的色彩、形体,以及日月之使天空生辉,山川之使大地绮丽,都是体现宇宙间一切事物本质的文,它和天地并生,是自然的。作者从天地之文,联系到“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三才”中居主要地位的人:“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思想而语言,语言而文章,这也是自然之道。而且“傍及万物,动植皆文”。《原道》用很大篇幅采阐述属于自然之道的  相似文献   

16.
(一) 《陈书》卷7《后主张贵妃传》:“时龚贵嫔为良娣,(张)贵妃年十岁,为之给使,盾主见而悦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 按:“为之给使”之后当为句号,因为张氏为龚氏使女是一事,后主见而悦之是另一回事,其间相距若干年。若按上文标点,则二事紧接发生,十岁幼女竟然生子,不免违背常理。  相似文献   

17.
~~(六 )语有缓急例或曰“急 (疾 )言”、“语声之急”1 .《高帝纪》 :“信亡走匈奴 ,其将曼丘臣、王黄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颜注 :“姓曼丘 ,名臣也。曼丘、母丘本一姓也 ,语有缓急耳。”2 .《魏相丙吉传》 :“西曹地忍之 ,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颜注 :“地亦但也 ,语音之急也。”(七 )某即某也例1 .《古今人表》 :“尾生高。”颜注 :“即微生高也。”2 .《古今人表》 :“公肩瑕。”颜注 :“即公肩假也。”3.《古今人表》 :“禽敖。”颜注 :“即黔敖也。”(八 )音讹、语讹例1 .《地理志下》 :“北地郡 :略畔道。”颜注 :“有略畔山 ,今在…  相似文献   

18.
读《栖居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栖居与超越》傅德岷从北国寄来一本书,是石杰君的《栖居与超越》(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看完贾平凹先生写的“序”,我才知道石杰是一位“单单薄薄的女子”!我愕然了!因为从1991年开始,经朋友介绍,我就同石杰通起信来,成了文友。如今已有六七年...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的《三戒》是一组有名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是,对于柳宗元为什么要写《三戒》,却还很少人谈过。一般文学史著作或分析作品的文章,总是笼统地说《三戒》“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  相似文献   

20.
李金坤先生在《文学遗产》发表《〈辨骚篇〉“博徒”“四异”正诠》,认为《辨骚篇》中的“博徒”与“四异”,是刘勰由衷钦敬的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故不能成立。因“博徒”乃古代常用词语,古籍中均用为贬词,未见有用作褒词者;李先生引《知音篇》中的“博徒”来证明《辨骚篇》之“博徒”为褒词,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刘勰在对《楚辞》的总体定位以及对《楚辞》作品的具体评价方面都存在深刻的矛盾,这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