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代咏茶诗蔚为大观,苏轼直接歌咏茶道茶艺以及间接提及荼事的诗作共有六十余篇.这些诗作多角度地将日常茶事描摹与诗人的生命书写融于一体,客观再现了苏轼乐道茶事、以茶会友、赋荼唱和的文士风流,呈现了在佛教思想流行的时代背景下苏轼与禅僧以茶为触媒参悟机理的文化交往.同时诗歌还以托茶言志的方式折射出苏轼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骨鲠刚直人格的推崇,并且将他在困顿窘迫的境遇中借茶雅心、旷达自适的情感体悟彰显无余.苏轼咏茶诗典型地凸显荼这一现实物事在宋代文学创作和宋型文化建构中的积极作用,见微知著地反映了茶与宋代文人的紧密联系,对于真实揭示苏轼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亦具有积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代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也是世界上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相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在古代称“荼”,又名槚、蔎、茗、(艹舛)、?芦等等。到了唐代,才将“荼”字改成“茶”字。古籍中有关茶事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荼,“掌以时聚茶,以供丧事”;《晏子春秋》卷六亦云: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食,炙三弋五  相似文献   

3.
本文一方面从意象的符号性、指义性等揭示了崔诗"人面桃花"意象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从诗的文化内涵及审美韵味方面分析了"人面桃花"作为中国文人爱情的精神原型.  相似文献   

4.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8,(2):126-131
汉代诗歌的发展明确显示出从"歌诗"到"诗"的演进轨迹,而文人五言诗是脱离音乐独立存在的文学样式.一、汉代人有作歌言志言情的传统,歌是汉代歌诗的早期形式,其后则为乐府歌诗.二、西汉和东汉前期可称四言诗为"诗".因四言是<诗经>的主要形式,而五言诗及其它诗式不能称为"诗".三、五言诗的起源与新声杂曲有关,故称五言为杂诗,南朝王融、江淹杂体诗也是指五言诗.四、文学史认为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诗,其实此诗初无题名,只是"歌诗".五、文人五言诗大约起源于东汉桓灵之际.  相似文献   

5.
阮籍<咏怀>诗和李商隐<无题>诗含隐蓄秀,题旨难求.这种隐秀的特点出于作者生平遭际的顺逆,既是作者幽屈心境的体现,亦是诗歌"言志"与"缘情"的合流,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从名士到科举的自危、焦虑、彷徨和扭曲,折射出文人诗的灿烂和创作主体的血泪和无奈.  相似文献   

6.
金石碑刻画像中的茶文化资料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它的价值特突,内容丰富,主要包括茶叶生产、茶叶贸易、茶字演变、茶政茶法、茶叶消费、茶叶礼仪、茶叶传播以及荼事活动等方面,应该引起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诗序是处于诗题与诗文本之间、与古典诗歌创作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滥觞于<诗经>的"诗大序"和"诗小序".真正文体学意义上的诗序创作源于魏晋、流于齐梁、盛行于中晚唐.不过,在研究界,人们对唐代诗序的关注却几乎阙如.实质上,走进诗序,那是一个与唐诗同样精彩且极富文化内涵的世界.佛学题材的诗序,是唐代诗序中的一个类别,据<全唐诗>统计,其数量约40篇,占唐代诗序总量的八分之一左右.不过,这数量不多的佛学诗序却真实地再现了从初唐到晚唐近300年间唐代文人与佛学之间密切的文化关联,以及文人们借佛学而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这无疑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8.
田汉进行早期话剧创作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退潮,在文人的远大志向与现实的世态炎凉之间严重失衡的状态下,他着重描写了知识青年的感伤情怀.根据他自身的经历并结合时代背景将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苦闷与心灵归属感的弱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其早期的话剧创作中,他将西方的戏剧思潮与中国传统戏曲之古典美巧妙的融合,塑造出一批漂泊着的文人弱者形象.因此,文人也成为田汉早期剧作中弱势群体的代表,主要从意境中文人的感伤、时代背景下的追梦人生以及弱者形象所承载的美学追求等方面深入刻画.  相似文献   

9.
正文含"茶"且题材属于茶文化的诗词叫茶诗.针对古茶诗中茶的显喻,从喻形及运用角度,既可分析它的本、喻体构成及句中位置,也可分析它的语言形式和连用情况.就前者而言,喻体充当者多为具体感性物象,其与本体在语义搭配上是近取为喻,似乎兼有"别茶"的功能;喻体可以前置,还能设立形式喻体;由于是在茶诗之中,本体不妨处于"内隐"状态.就后者而言,古茶诗中比喻显用于茶,其喻解即相似点以不出现为常;喻词以"如"、"似"为主,不采"像"、"譬";显性茶喻单用之外有少数连用,其中一种是博喻性的.茶的显喻之于古代茶诗,"着处成芳菲",审美接受蒂落于此.  相似文献   

10.
余悦  冯文开  王立霞 《河北学刊》2007,27(6):142-146
饮茶作为一种雅趣之事,受到北宋文士的推崇。他们认为,只有雅士才能懂得品茗,品味茶的芬芳,体味茶的三昧。茶诗作为茶文化的有机组成,也呈现出"雅"的品格,是透视文人心态的一面镜子,文士的雅趣透过对饮茶的技雅、境雅、人雅的追求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结合“龙谷丽人”品牌创建的实践,阐述茶文化应用在茶产业品牌开发、品牌推广以及品牌经营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指出应用茶文化是发展茶产业品牌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宋代茶法以专卖制为主.专卖利益是依靠政府对茶叶生产流通的部分环节实行直接或间接的独占来保障的.为实现独占,必须对茶叶的营销进行严格控制管理,防止私贩.因而私茶法是决定茶法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茶法内容不同,出现私茶的方式也不同,私茶法的内容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的茶文化旅游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将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做出阐述,并结合当前茶文化发展现状,将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划分为自然景观型、茶乡特色型、农业生态型、人文考古型和修学求知型等模式。对这些模式的茶文化旅游描述其发展背景、发展成因以及现实例证,对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缺陷做出分析并预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起源于巴蜀地区,也就是中国的西南。道家尊道贵德、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等思想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重要源泉。中国茶文化与茶产业呈现了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茶文化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中国茶产业走向高效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杨江帆 《东南学术》2011,(3):135-141
本文从有机茶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有机茶绿色、健康、安全的产品特性,提出福建加快发展有机茶生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福建有机茶发展的扶持政策及存在问题,并从政府、市场和生态环境三个层面探索了福建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的政策激励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如果我们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代茶诗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体现的饮茶的自然环境、使用的器具、冲泡程式等,则可以发现,饮茶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且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美的享受.深入研究唐代茶诗,便于我们把握唐代茶艺审美情趣的奥妙所在,丰富茶诗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落笔中国茶文化,进而对海南黎族地区茶之溯踪、茶之种类和茶业发展等加以论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台湾中部地区以日月潭为中心的红茶产业发展之过程。由于食品科技进步与消费者求新求变心理,业者为因应市场需求与变化,早已练就研发各种茶品的功夫。发展休闲茶园。建立地区特色产业,是可发展之路。红茶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与可变性,符合现代多元化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艺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茶艺的规范问题提出一个系统的讨论结构,分别论述了茶艺范畴的思想性、艺术性、制度性和技能性;茶艺具有表现、感动和感化的功能;茶艺评定的科学性、生活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准则;茶艺在生活、经济、文化等领域得到应用等。这些研究试图进一步完善茶艺的学术体系,并对现实的茶艺工作起到理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维吾尔族接触茶约在唐朝前后。维吾尔族的茶饮发展到今天,已经从最初的生茶、茯茶、绿茶发展到今天的红茶、药茶、花茶等不同品种、不同口味的茶。维吾尔人也称茶为"恰依"。维吾尔人由茶而聚,有聚必饮茶,历史上的先民大多以喝茶聚会,才演变形成了这样的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