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诗歌评论家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著名的"隔"与"不隔"的理论,他极力褒"不隔"而贬"隔".应该说,强调在诗词创作中抒真情,反对为追求典雅而过分矫揉造作的创作风气,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2.
方东美是一位原创性的哲学家,晚年很重视佛学研究,对僧肇评价颇高.方东美运用西方现代哲学方法,通过中西思想的融汇,对《肇论》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与重构.方东美把庄子和般若经作为《肇论》生成的两个思想基础,认为物不迁就是永恒哲学,空的本质就是真空妙有;把《般若无知论》作为《肇论》的核心,认为其构造了一个解释智慧本性的原理体系;认为般若不是一般知识,而是知识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诚属卓识高迈,千古定评.然而,《史记》不朽的艺术生命,到底植根於什么地方?它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掩卷之余,耐人寻思.班固评价《史记》:“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自是以后,历代研究《史记》者无不奉为圭臬.这种见解,固然正确,但很不全面.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野草》收散文诗计二十三篇,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发表在期刊《语丝》上.对于《野草》的评价很不一致,但总的来讲,多半认为它的主导思想倾向是反抗战斗的,只是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夹杂着灰色暗谈的调子,流露出作者苦闷、彷徨、颓唐的情绪.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引鲁迅自己的文字来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5.
杨振宁博士在读了杭州大学王锦光教授所著《中国光学史》以后写给作者的信中说:“科学史很重要,中国抓古代,外国抓现代.”这当然不是说各自的对面不需要研究,而是指当前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很多,很重要,但是有许多事项还没有足够的探索,有的发明创造还有待于作历史学的发掘和发现.拿“四大发明”来说,这是举世闻名的,可是张秀民先生的《中国印刷史》和钱存训博士的《造纸与印刷》(李约瑟博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一卷)都到最近才出版.潘吉星先生关于火药、火箭历史研究的专著问世也不太久.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李约瑟博士经过半生研究,在他的巨著SCC的第1卷中用英文字母为序,列举了26项.他说,并不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只是《文通》的命运却很蹇涩,它受到许多的责难与批评,“较《文通》晚出的一些文法书,不管是讲古文法的也好,讲国语文法的也好,每出一部,几乎都要把《文通》骂一顿.”可是“许多人都批评他照抄西洋语法,这其实是没有细读他的书;又有许多人批评他不合理论(即不懂语法理论),其实是所见不广,用英语语法的眼光来  相似文献   

7.
对高等院校校报(以下称校报)的性质与作用,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认识,在称呼上也还不一致。有的称之为《××大学校刊》或《××学院院刊》,有的称之为《××大学校报》或《××学院院报》;有的甚至把校报与学报混为一谈。因此,弄清楚校报的性质和作用很有必要。如果是报,就要按照办报的规律,围绕培养“四有”高级专门人才这一总口标,办出校报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如果是刊,就按照刊的特点来办,充  相似文献   

8.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很能代表传统的关于逆境对人才成长作用的见解。“逆境成才”被认为是一条人才成长的规律。但是,近年来随着人才学的兴起,人们对此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现在  相似文献   

9.
一、上古苗族法制一斑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肉刑。这肉刑发明的时间虽难断定,但却可以肯定首创者是苗族.目前,这个观点很流行,并且已经写进了《中国法制史》的统编教材。他们的根据是《尚书·吕刑》中的一段话。即: “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 这个根据,粗看似乎很可靠。第一,在《尚书》各篇中,《吕刑》真伪之争最少,学术界大多承认它是比较可靠的史料;第二,“五虐之刑”就是劓,刵、椓、黥、大辟这五  相似文献   

10.
《庖丁解牛》是从《庄子·养生主》中节选下来的.它是《养生主》中论证中心论点的一个重要论据.为了透彻地理解这则故事,必须把《养生主》的中心论点先说一说.文章一开始,庄子就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如此)为知(智)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督脉,在人的背脊正中,这里是比喻)以为经(常),可以保身,可以全生(性),可以养亲(新),可以尽年.”庄子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和愿望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事物,是很危险的.这样做了还自认为很聪明,那就更危险了.不  相似文献   

11.
“很”原作动词或形容词用,《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玉篇》的解释是“戾也;诤讼也”。《广雅》说“俗作‘狠’”。《孟子》里的“好勇斗狠”中的“狠”,就是“诤讼”的意思。但《说文解字》对“狠”的解释是“犬斗声”。新编《辞源》在“很”字条下列了四个义项:一、违,逆,不听从;二、凶暴;三、争讼;四、甚。《中文大辞典》据《元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已经发表五十余年了.许多研究鲁迅的专家和学者,曾给它以不同的评价.雪苇在他的《论(野草)》中,竭力缩小或抹杀《野草》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些消极因素;而舒芜在他的《鲁迅的中国与鲁迅的道路》一文中,则又把这些消极因素加以扩大和夸张,似乎当时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这两种看法各执一端,夸大了《野草》思想内容的某一方面,而缩小或否定了另一方面,这都不符合《野草》本身的客观实际情况.当然,我以为,过去的大多数的评论,还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野草》作了正确的评价,也有不少较为深刻的见解,对于我们研读《野草》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新民主主义论》)中国文化必须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是毛主席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包括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指出的方向.鲁迅也认为,“很可见中国的特色”的文艺作品,“是好的”.(《鲁迅书信集》·《致何白涛》)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正是这样一部深具民族风格的优秀巨著.作者是用本民族的语言,本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伟大作家的成熟期的代表作固然有重要的价值,但那早期的,特别是最初的作品,即使还很不成熟,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艺术上的倾向性,往往正是后来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汤显祖的《紫箫记》就是这样的作品.《紫箫记》是汤显祖“四梦”之外的半部剧作.由于是未完之作,而且后来又有《紫钗记》取而代之,所以在汤剧研究中一向不被重视.当然,汤氏戏剧创作的成就,无疑体现在“四梦”,尤其是代表作《牡丹亭》之中;但为了深入探讨汤显祖的思想及其戏剧创作的特殊成就,《紫箫记》作为作者早年的第一部传奇,却正应引起探讨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青镇,是浙江省杭嘉湖水乡的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古老市镇.她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乡.茅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小学时代.茅盾在进小学学习以前,曾受业于自己的父母.当时,沈家的大家庭里有个家塾,老师是茅盾的祖父沈砚根,教的是《三字经》、《千家诗》一类的老书,而且教学也很随便,很少去管学生.茅盾父亲沈永锡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他重视新学,酷爱数学,对茅盾祖父在家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很不赞成.因此,没有让茅盾进家塾学习,而是亲自选择了《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录的《天文歌略》、《地理歌略》等一些新书,让茅盾母亲陈爱珠教授.所以,茅盾的父亲和母亲,就是他最早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16.
很高兴参加这个研讨会.第二次对《群山》的出版表示祝贺,第一次是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群山》出版座谈会上,这次是在马老的家乡榆林.《群山》出版的第二天.我就看到了这本书.放下手头的事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非常激动.于是写了两篇书评发表在《文艺报》上.我认为,《群山》是一部优秀之作,成功之作.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讲,都是应该充分肯定的《群山》描述马文瑞和西北革命的历史,思想倾向是非常明显的.这本书中有许多东西是很值得我们借鉴、考虑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李清照的《词论》,历来颇有怀疑为“托名伪作”者。至当代的词学界,还有一些学者持这个看法。马兴荣先生的《李清照<词论>考》一文,在这一派意见中,是很有代表性的。马先生说:“从世传为李清照的《词论》的出处来源,流传情况以及《词论》本身存在不应有的疏失和《词论》的主张并不指导李清照的词作三个方面来看,可以说《词论》的作者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曾经有过不少论述为臣之道的书籍,但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的只有一部,那就是《臣轨》.《臣轨》凡二卷,十章,由序、正文和论三部分组成,这一点是很清楚的,用不着深论.本文拟探讨一下《臣轨》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学术价值.《臣轨》的作者是谁?历来说法不一.《旧唐书·经籍志》说是武则天.《新唐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9.
一、富贵可求,但必须合乎道义《论语&#183;子罕》篇开头说:“子罕言利”。好像孔子对财富、赢利很不在意,有点符合佛家第十戒中末尾一戒,即“不得捉钱、金银宝物”。其实细读《论语》一书,虽然孔子谈财富的言论不多,但也有若干条,从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把财富看成是“阿堵物”而厌恶它。  相似文献   

20.
东汉末年的女作家蔡琰(字文姬)传世有三篇作品:五言和骚体的《悲愤诗》各一篇,载《后汉书·董祀妻传》;另一篇《胡笳十八拍》(简称《胡笳》),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后朱熹收入《楚辞后语》。文学史家很有些人不相信《胡笳十八拍》是蔡琰所作。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先生作历史剧《蔡文姬》,引用了这篇作品,并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