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波兰作为新兴市场化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没有单纯依靠地方发展基金的方式解决地方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而是采用了自有资金、政府优惠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市政债券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波兰地方政府的这种融资方式,在保证地方政府财政良性运行的同时满足了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波兰的成功经验,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和保持财政平衡问题提供了借鉴,波兰市政债券的发展也为我国发展市政债券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加速阶段,地方市政建设任务艰巨,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但就目前中国现实来看,地方政府还不允许发行债券以满足自身大量的融资需求.本研究从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入手,着重讨论了在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可行性及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与国债相比,地方债券具有自身的特征,其中包括信用风险、外债特性以及政策冲突等,因此其发行将受到制度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这就要求构造地方债券发行的制度框架和遵循市场化发行规则,渐进、稳妥地发展地方债券。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大量累积与同时期城市化迅猛发展脱不了干系。1994年分税制改革确立的分权财政体系,使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基本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再加上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地方政府几乎普遍陷入债务困境之中。解决我国地方政府业已存在且仍在快速增加的隐性债务问题的关键在"疏"而不是"堵"。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进行有效的尝试,2011年允许上海、深圳、广州和浙江四地试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些都将为我国正式发展市政债券积累宝贵的经验。本文分别从市政债券发行的法律条件、制度条件、市场条件和金融环境四个层面研究了我国市政债券发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具体任务。“双碳”目标的提出更是需要我国加速解决重点区域和行业的污染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本文将发行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地区看作准自然实验,根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与《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等文件的相关标准,对2015—2022年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根据项目信息进行筛选,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测发行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效果,进一步实证分析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资本配置与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各发行要素的提高促进地区环保类企业新增数的提高,促进资本向绿色领域配置,使得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期限在资本配置和地方大气污染物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因而需要通过适度提高发行利率、适时增加债券额度、放眼长期收益、合理延长发行期限等对策引导资本向绿色领域聚集,进而加快完成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并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地方政府债券将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唯一形式。基于经济形势和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审慎预判,一些地方政府将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部分地方政府债券违约风险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引发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针对积极防范地方政府债券违约风险、有效处置债券违约事件的前瞻思考,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特性及主要表现,并结合地方政府债券违约处置中的难点,如发债程序不规范、监管体系不完善以及法律适用存在困境等方面,分别从违约处置的法治逻辑、金融法规制方案和权利救济途径等角度探寻法治化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7.
政府债券已成为现代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重要形式.根据我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政府债券的发行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无权发行政府债券.中西方在地方政府举债权的问题上存在明显的不同.本文试图运用"理性政府"的有关理论来分析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及其后果,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地方政府举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也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面对出口的下滑,国内需求原本不旺,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更是愈加萎缩,而扩大内需的根本办法在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但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因此,政府加大投资似乎成为挽救经济衰退的一剂良方。由于地方财政早已出现过万亿的赤字,何以出手投资救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呼声再起。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财政分权理论的实践,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相关配套制度的辅佐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将为金融危机的化解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债券市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融资渠道,但是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行业与债券市场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联结机制。我国高等教育的债券融资制度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发行高等教育专项国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高等教育专项地方政府债券,允许有条件的高校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大学债券。  相似文献   

10.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领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中尤为突出,成为继金融风险之后又一令人倍加关注的问题。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透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巨大威胁,使得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解决尤显迫切,从中长期来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不失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分灶不分家、地方不发债的财政背景,我国的市政债是以地方企业债的形式发行的。本文试图从福利分析、非对称信息、投资风险管理三个方面论证市政债,而不再是国债或收费基金,应该成为基础设施融资主渠道。在证券市场已经建立的条件下,利用市政债为基础设施融资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是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的前提。我国部分地方政府近年来的融资实践表明,良好的法律环境是政府信用评级制度的基础,相关制度的完善是准确评级的前提。因此,为确保信用评级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必须加强信用评级的法律制度建设。其中,培育评级机构信誉资本、明确统一的监管部门、促使评级机构加强信息披露尤为重要。同时,还需对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公司治理结构、利益冲突管理、评级的操作规则、信息发布规则、民事责任等方面的规范加以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以2014—2017年省级政府发行债券时披露的信用评级报告为样本,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债券市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债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认为,政府债券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导致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不足,财政管理失衡导致不同政府会计指标的披露水平参差不齐,财政实力不均导致不同地方政府选择性披露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缺位导致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因此,应当推动政府债券市场化改革,以激发市场主体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制定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指引,以规范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加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管制,以提高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存在非自主性、单一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指出分权不充分和权限模糊化、地方政府利益凸显以及合作制度游离法律之外是阻止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主要原因。认为地方政府间合作应从政府间横向合作为切入点,并从观念更新、法律制度完善和合作组织建构三个层面提出合理化建义,进而推动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经济背景分析(一)内需不足阻碍经济发展,而国债拉动内需潜力有限自1998年以来,为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抑制通货紧缩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政府实施了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发行国债,以带动投资回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发  相似文献   

16.
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为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但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大股东侵占具有特殊性:中国上市公司多从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控股股东往往是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各级政府。在政府多元利益追求和各级政府的博弈之下,作为大股东的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以利本地经济发展。因此,解决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问题也就不仅仅是法律问题,而是如何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宪政问题,其中关键在于建立同时独立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司法系统。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生态旅游便风靡全球,我国也兴起了生态旅游的热潮。但是,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旅游名不副实、地方经济文化受到影响、利益矛盾涌现、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被不当利用等。要改变这些现象,只有加强生态旅游立法,理顺管理体制,如实宣传生态旅游,调整收益分配格局,保护当地居民的合法利益,才能促进生态旅游的持续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债和公债的职能有重大区别,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还必须具有体制和机制条件,这一条件的核心是规范化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结构基础条件。从中央和地方的财力财权关系、宏观经济结构和公债发行效应等方面分析,可以说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目前尚不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当前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已经关涉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中国农民负担的现状是,合理负担呈下降趋势,而不合理负担越来越重,而且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负担轻、经济发展比较慢的地方负担反而较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二是地方政府机构人员臃肿;三是农村教育费用负担过重;四是巧立名目乱收费。要解决此问题,需要调动费税改革、基层政权民主化建设和农村问题的法律化、司法监督的程序化的三大杠杆。此外,还需要牢固树立“三农”的基础地位的意识,精简政府机构,做到减负与发展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