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军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城邦的兴衰密切相关的。以重装步兵为主体的公民兵制度随着奴隶制城邦的产生而初步形成。这种军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邦的土地所有制。古典时代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私有制经济的扩大,城邦的经济基础日渐削弱以至瓦解,统治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和改进军事制度。雇佣兵制度的出现并逐步取代公民兵制度,乃是希腊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早期罗马的建筑、宗教和教育特征的分析,说明早期罗马文化具有的务实精神。早期罗马的神庙、住宅及道路的修建朴实简洁,不重浮华,各类建筑都着眼于日常生活及战争的实际需要;宗教为适应不断扩张中多民族的融合而兼容对异族神灵的崇拜,且宗教只作为罗马人的共同信仰独立于政权之外,不干预政治,既富功利又具理性;教育则立足培养公民亦兵亦农,既服务于生产,又服务于战争。早期罗马文化体现的务实精神是日后西方文化现实主义传统因素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面对政治安置的困惑,安置工作的大公平与小公平,我们应借鉴国外退伍安置工作的经验和我国历史上的兵役制度,加强教育安置与优惠政策安置;健全有关部门、职业岗位的退伍安置条例;出台鼓励性退伍安置政策。部队政治部门和政府安置部门联合创办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退伍安置就业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使军人获得更多的现役经济补助,享受到更好的军营配套服务,建立退伍后系列化的优惠政策以及教育培训择业咨询等服务,鼓励自主创业;适应现代战争特点的需要,军队建设实行义务兵制,不宜大量高频度流动核心兵员,保持科技兵的相对稳定,减少国家招兵、退伍安置压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义务兵退伍安置制度。  相似文献   

4.
反秦农民起义军的兵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秦末农民起义军的兵种、武器、领导、军法和奖惩等兵制作了系统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与秦王朝正规军相比较,提出反秦农民起义军实行将军统兵制、监军制、部曲编制和设立禁卫部队,是秦王朝等军事集团体制的翻版。但反秦农民起义军素质低下,装备低劣、缺乏良将和军纪不严、赏罚不明等,这些兵制上的不足是陈胜农民起义军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十二表法》是古代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罗马平民与贵族两大阶层利益平衡和整合的产物。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为了争取社会公正和与贵族平等的政治权益,开展了一场争取立法的运动,这一利益诉求通过颁布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而得以实现。这一事件成为罗马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罗马社会两大阶层通过这一事件开始消弭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差异,为打造罗马城邦共同体创造了条件;同时,《十二表法》确立了用法律形式治理社会的原则和模式,奠定了罗马宪政发展的基础,并对后世罗马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十二表法》称为罗马法历史中“独一无二”的立法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罗马共和国时期,军事与政治制度的紧密结合,使这一时期带有严重的军人政治的色彩。马略改革后,有野心的人更多的是依靠军队的扶持来获取最高权力,再加上军队性质由公民兵转变为职业兵,没有财产的限制,使得更多的群众可以加入军队,这些人缺乏公民兵的基本素质,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使得他们不断地腐蚀军队。自此以后罗马加入军队成为士兵的人,自身贪欲不断增强。因此,拟从共和国末期至帝国前期几位不同将领的掌权时期,士兵对于金钱的贪求来分析士兵贪欲的增强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来,美国一直保持着一支强大的常备军。但是,美国建国之时,建立的却是公民兵制即民兵制。美国为什么在立国之初实行公民兵制,本文试图作一初步探讨。一17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开始大规模涌向北美,随后北美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中,在此环境中,北美形成了全民皆兵传统...  相似文献   

8.
蜀汉政权在不同时期,其军事力量的组成有所不同。刘备在荆州及初入蜀时期,主要由荆州兵和东州兵组成。士兵的来源主要由流民和将领部曲组成。其性质属于职业兵。诸葛亮时期及其后,蜀汉兵源主要依靠国家编户的丁壮。这一时期的兵制当为普遍征兵制度。此外,蜀汉政权注意征发人、青羌、斯臾等少数民族为前线常备兵。这一部分军队常以部落或“家”为单位。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民主政治曾繁盛一时,但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迅速衰落。战后的城邦危机导致中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民主政体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被破坏;雇佣兵制的兴起瓦解了城邦公民集体;斯多噶派和大儒学派主张的传播,使公民的信仰发生混乱,导到个人自由和对城邦的献身精神的暂时平衡被打破;城邦间的混乱削弱了各自的力量,使城邦民主制不可避免地为帝国专制所取代。马其顿的征服完成了民主政治的解体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胜兵”作为一历史性的概念,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有不同的内涵。本文试图对在《汉书·西域传》及《后汉书·西域传》中经常遇到的这一概念做一考证,以明确“胜兵”的确切含义,这无疑将有助于对汉西域诸国兵制的认识。 对于“胜兵”历来即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胜兵”中的“兵”即兵士,“胜”为形容词,是名词“兵”的修饰  相似文献   

11.
法律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和发展的,法官职业作为法律职业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社会和法律发展中发挥极大的作用;西方法官职业溯源于古罗马,随着近代社会的理性化、制度化,在王权、贵族、教会、商人等社会结构力量的相互博弈中兴起,同时也离不开法官职业阶层自身的利益追求。探究西方法官职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深层原因,对于中国的法官职业化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东汉初年地方兵制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陈晓鸣已往史学界对东汉兵制改革及其影响论术颇多;但对兵制改革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却言之甚少。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就东汉地方兵制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一问题作些探讨,粗疏谬误之处,敬请同仁批评...  相似文献   

13.
范仲淹是宋夏战争中重要的边防将领之一,他在陕西的军旅生涯中逐渐形成了以守备为主,和攻为权宜的边防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在经略陕西、兼知延州期间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改革兵制,严明军纪;二是,修城筑砦,层层设防;三是,招徕流亡,招募土兵,淘汰赢弱;四是,推行屯田,减免赋税,让民互市,以通有无。此举加强了北宋西北边防。改善了陕北兵民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4.
郭冬至 《市民》2006,(9):7-7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源于拉丁文,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最早使用,指区别于部落和乡村的城市文明共同体,当时主要指罗马公民社会。“civil”本是内部的意思,当时指罗马城内人,是文明人,区别于城外野蛮人。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概念的本质及其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这一概念源自西方,它包含了丰富的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内容,其本质是公民身份,即拥有权利义务的主体。它区别于人民、臣民、市民等概念。“公民”在西方经过了古希腊罗马、近代的发展,在现代又随着社会互动、国际交往和人道思想的普及等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公民”概念不断被扩展和修正,可以说,“公民”至今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6.
[摘要]文化乃制度之母。民主需要公民文化的支撑。培育公民文化的途径是: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和启蒙运动。而启蒙运动能否成功地破除臣民文化而代之以公民文化,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所创造的公民文化思想成果,必须超过它想取代的臣民文化思想成果;另一个条件是,启蒙运动的持续时间必须足够持久,因为正如康德所言:“公众只能是缓慢地获得启蒙。”  相似文献   

17.
面对政治安置的困惑,安置工作的大公平与小公平,我们应借鉴国外退伍安置工作的经验和我国历史上的兵役制度,加强教育安置与优惠政策安置;健全有关部门、职业岗位的退伍安置条例;出台鼓励性退伍安置政策。部队政治部门和政府安置部门联合创办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退伍安置就业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使军人获得更多的现役经济补助,享受到更好的军营配套服务,建立退伍后系列化的优惠政策以及教育培训择业咨询等服务,鼓励自主创业;适应现代战争特点的需要,军队建设实行义务兵制,不宜大量高频度流动核心兵员,保持科技兵的相对稳定,减少国家招兵、退伍安置压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义务兵退伍安置制度。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培养具有积极、理性与有责任感的公民。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良性运行的内在保障。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内容含混、效率低下以及公民教育缺失的困境,亟需加强公民教育。我们需要澄清高等教育中公民教育的理念;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公民教育的基础条件;优化内容以提升高校公民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公民教育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9.
熙丰时期的兵制改革及启示程民生,郑传斌改革募兵制是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王安石并非要废除募兵制,他认为保持一支常备职业军队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依靠募兵队伍。为此,宋政府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方面完善募兵制,如并军营、置将官、淘汰老弱;另一方面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它表征的是区别于野蛮社会的城邦政治共同体或者工商业活动.在17-19世纪,它具有鲜明的经济领域属性,用以解释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关系.在当今时代,它主要表征的是区别于国家领域、经济领域的非营利的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不应将公民社会视为资产阶级话语的专利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之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社会支持和社会团结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积极有序地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