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宋代的西北蕃市是民族民间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从北宋政府对蕃市采取既较为自由和明智 ,又有所控制和干预的政策 ,分析了西北蕃市的特点 ,以及蕃市的分布、蕃市的贸易状况和蕃商在西北边区民族贸易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书中仅有寥寥数笔提及冯德遐,许多学者将"突厥、吐谷浑皆尚公主","吐谷浑王入朝","吐蕃进攻吐谷浑"作为确定冯德遐入蕃时间的依据。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将此作为判定冯德暇出使时间的依据或多或少存在逻辑混乱。冯德遐使蕃前后是唐朝两击吐谷浑,蕃使两次朝贡。据此,文章将冯德遐使蕃时间确定在唐朝第二次击溃吐谷浑之后、蕃使第二次朝贡之前,即贞观九年夏秋之际,其出使目的是向吐蕃阐述唐朝在吐谷浑问题上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吸引来众多的外国商人,其中阿拉伯人占了大多数,从而形成了阿拉伯人的聚居区——蕃坊。阿拉伯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举足轻重,曾控制泉州的对外贸易。宋朝政府为了管理外商,设置了蕃长。元时蕃长又称"亦思巴奚"。蕃长和亦思巴奚,波斯语称为沙班达尔,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波斯人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元末,泉州的...  相似文献   

4.
北宋官办蕃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王朝在吐蕃、党项两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缘边州、军,提倡官办“蕃学”、修订适应蕃学的考试制度、普及藏文、鼓励学习汉文、扶助蕃区佛教文化,并在中央设立编纂蕃国文献馆阁,整理出版有关吐蕃、党项、回鹘以及西域各国的人物、风俗、城邑、山川地理、赞普谱系、军事、官制等文献资料。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关系出现了新格局,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古代回坊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对古代回坊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蕃坊和教坊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认为教坊是蕃坊中国化的结果,由此回回人也经历了从外来侨民走向独立民族共同体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在西北蕃部地区酋其首领,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蕃官队伍。蕃官官号与北宋汉官相同,但其职责、职权范围以及品位等与汉官存在着重大的差别,具有明显的民族、区域特点。西北蕃官是北宋西北民族关系尤其是宋夏关系的产物,这些都可以从蕃官官号的考证中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7.
唐蕃会盟碑     
千余年来,在拉萨大昭寺前,公主柳树旁,巍然矗立着一块唐蕃会盟碑,受到人们的景仰,成为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唐蕃会盟碑,又叫长庆舅甥会盟碑,藏语称“祖拉康多仁”。据汉藏文史资料记载:大唐与大蕃之间、汉藏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吊庆、修好、献礼、互市、和盟等往来频繁,累世不绝,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在汉藏关系史上是有记载的。在唐朝和吐蕃的多次会盟中,留下盟文、立有石碑,保存完好的当数唐蕃会盟碑。  相似文献   

8.
为了通过"以夷制夷"达到对西北蕃部的有效统治,北宋王朝在西北边区任命了众多的蕃官,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蕃官除授、承继、升迁和地位法制,对其行政权限、政绩考课等方面做出相应规定,由此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蕃官行政法制。与此同时,北宋政府还针对边区一些蕃官酋首滋事扰边、失职渎职等违法犯罪的行为,依其情节轻重给予法律处罚。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穆斯林蕃坊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是穆斯林来华的侨居时代,其聚居区称为蕃坊。本文对蕃坊的形成、组成形式、蕃长职掌及性质、活动等多方面进行论证;同时指出唐宋时期穆斯林蕃坊对后来的教坊制度、哈的司管理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蕃”和“乃”的词源看西藏农业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远古时期的旧石器时代,西藏高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可见,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藏语因此也保存了许多古词,本文仅从“蕃”和“乃”字的词源探讨西藏农业起源的一个侧面,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从“蕃”看西藏农业的起源 自古迄今,藏族一直自称蕃(bod)。那么“蕃”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呢? 近代西藏著名的历史学家根敦群培在其所著《白史》中记载:“吾等此处,以最初时在自己语中即呼之为‘蕃吉域’(蕃境)”,在《贤者喜宴》中也可看出“蕃”早在松赞干布前就已  相似文献   

11.
西夏虽然和宋、辽、金抗衡鼎立约二百年之久,但目前留存下来的西夏契约档案寥寥无几。作者认为根据已经公开发表的《天盛二十二年卖地文契》、《天庆间典当文契》等几件契约档案的介绍,就能比较详细地了解西夏的自然经济状况和西夏的剥削情形。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团结的发展在经历了隋唐的第二次大整合之后,在宋辽西夏金元时又进入第二次大冲突时期。  相似文献   

13.
唐宋穆斯林史实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唐宋有关穆斯林史的几段有歧见的史料加以分析,内容涉及唐代的蕃坊、辽与大食的关系、蕃坊中蕃客的宗教信仰、蕃商社会的法律等问题,作者在引证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金代女真教育在汉化与加强民族自立意识思想指导下,在远承唐,近袭辽、宋的发展中,形成与汉族教育制度并行的女真教育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制度、私学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女真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开创民族教育之先河的作用。对元、清等朝民族教育制度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西夏上奏文书从有关史籍可知,数量不少,但是完全保留下来的并不多,这些文书就成为研究西夏与宋、辽、金关系的珍贵史料,也是了解西夏政治制度的有力佐证。本文简单地勾勒了西夏上奏宋、辽、金文书的概况,并对其进行了类别的划分,然后对上奏文书进行了粗略地探讨,以方便学者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元代中书省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元史学界主流意见认为,元代的中书省基本上是一汉式宰相机构。本文围绕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两项内容,从元代宰相制度与唐宋等朝代宰相制度的比较、元代尚书省和门下省设置风波、中书省与行省关系、中书省与怯薛关系等方面,论证了元代的中书省尽管拥有汉式官署名称和官职称号,但本质上并不是传统宰相制度的自然发展,而是大蒙古国时期大断事官机构的延续。  相似文献   

17.
辽代渤海世家大族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朝统治时期的渤海世家大族,基本上以原渤海国的传统世家大族为主。原渤海王族由于具有较强的社会势力,契丹统治者以联姻、任官等方式对之加以拉拢、利用,使之成为新王朝的世家大族,以利于对这个庞大的被征服民族的统治。渤海右姓入辽后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是辽代渤海世家大族的一个重要来源。渤海人普通家族上升为世家大族的情况不多,史料中仅见个别事例。在辽朝民族不平等政策的作用下,渤海人家族社会地位的上升,是十分困难的。  相似文献   

18.
《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是一个古汉语词,产生于周穆王西巡之时。西膜是一个古羌语词,是古羌人母系氏族部落的自称。西王母的历史原型是一位与周穆王存在血缘关系、远嫁西部的周王室公主,西王母是由东土王室公主变身为西土部落女酋长的。其后,西王母一词逐渐取代西膜等音译词,变为汉语社团对西土古羌人母系氏族部落的统称。  相似文献   

19.
《嘹歌》文化圈包括今广西平果、田东、马山、武鸣四县地,《嘹歌》的文化中心在平果县,然后向周边县地辐射。平果县有168个行政村,其中有100个行政村约1300个自然屯唱《嘹歌》;《嘹歌》的主人公是平果县归德、海城等地人,《嘹歌》的最早创作和歌唱者也应是平果人;在平果县收集到的《嘹歌》歌本共有10多万,是目前所知拥有《嘹歌》唱本数量最多的县;平果县《嘹歌》文化中心的形成,与平果县曾是思恩府治所在地,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嘹歌》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麽经布洛陀》记载的“嘹三妹造友”(即造爱情)的歌以及汉代《说苑》记载的《越人歌》、晋代《交州记》记载壮族先民的“辽辽之歌”。这里的“嘹”、“辽”是壮语“玩乐”之意,是汉字记壮音。《嘹歌》传承与传播的媒介有家庭、歌圩、歌书以及现代的广播、电视、录音磁带、VCD光盘等。在现代传媒介入之前,是有文字传承传播与无文字传承传播相结合;之后则是无文字传承传播、有文字传承传播与现代大众传媒传承传播相结合。政府、社会团体在《嘹歌》传承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