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保护与传承:湘西苗族锉花的现状与转型@田茂军 @尚光菊  相似文献   

2.
正湘西苗族银饰是湘西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展成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其品种丰富,形式多样,造型精美,色泽洁白明亮,让人们从头到脚,无处不饰,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刻的民间崇拜和信仰,成为民族文化的独特象征,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淀的文化结果,也是苗族民族性的重要表征和苗族的一种普泛性文化现象。湘西苗族银饰的产生和发展与苗族本民族发展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不可分割,其制作与工艺明显带有浓厚的湘西区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2,(3):42-44
遗产发现地:保靖县 苗画源自湘西苗族妇女绣花的样稿。 最早苗族妇女绣花的花样也是使用剪纸。及至清代末期,一位叫王正义的精通绘画的花垣苗族人,使用白色粉浆直接画在深颜色的布上,代替了古老的“锉本”剪纸,供妇女们直接按画刺绣。这种画在布坯上的刺绣样稿,生动而富于情趣,线条流畅又具有情感,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4.
踏虎凿花是湘西苗族人民用心灵和挫刀创造出来的具有湘西特色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凿刻出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纹样图案的民间手工艺,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文章从踏虎凿花的背景分析切入,对踏虎凿花的传承谱系与发展加以深层探究,通过对踏虎凿花几代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介绍以及对其代表性作品题材、工艺特征进行描述和解析,展现踏虎凿花艺术在纹样、构图、内容、应用等方面的演变历史,探索其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为泸溪地区踏虎凿花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踏虎凿花是湘西苗族人民用心灵和挫刀创造出来的具有湘西特色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凿刻出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纹样图案的民间手工艺,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文章从踏虎凿花的背景分析切入,对踏虎凿花的传承谱系与发展加以深层探究,通过对踏虎凿花几代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介绍以及对其代表性作品题材、工艺特征进行描述和解析,展现踏虎凿花艺术在纹样、构图、内容、应用等方面的演变历史,探索其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为泸溪地区踏虎凿花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贵州的苗族蜡染作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工艺,亦是贵州的艺术之花,其样式独特、技艺精湛流畅,本文通过对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艺术价值进行挖掘,结合贵州当地旅游文化,将其与景点元素相融合,研究其在当地现代旅游宣传中的应用价值,促进贵州苗族蜡染艺术的传承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进行了考究。实地考察了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方式、传承体系、传承人等因素生存状态,分析苗族鼓舞的生态样式及其成因,对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思辨。  相似文献   

8.
李立  田茂军 《民族论坛》2013,(11):32-34
湘西苗族鼓舞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典型而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很深的艺术底蕴和实用价值。然而,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和热爱苗鼓的人们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苗族鼓舞的传承及保护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比如,一些原生态的鼓种己经流失或正在流失,一些苗族鼓舞传承老艺人相继去世。苗鼓传承人己经断层……本刊现特别约请几位专家学者。请他们为苗鼓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这门古老而独特的民族艺术能够薪火相传,鼓舞不息。  相似文献   

9.
苗族是一个传统的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苗族虽然没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但其悠久的历史背景,浓厚的文化沉淀,独特的服饰艺术使苗族文化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黔东南苗族银饰文化的变迁,分析提出开发传承黔东南苗族银饰文化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梅山剪纸文化是以梅山文化为底蕴的在湖南益阳安化等地区流行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总称。梅山剪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且风格大胆,手法独特、形式多样,梅山剪纸在传统生活中它主要表现在:婚礼庆典、重大节日、寿诞、生育、鞋花样、生活装饰、生活娱乐(纸影戏)这些方面,梅山剪纸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是当地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在地拍摄记录以及访谈传承人,深入了解梅山剪纸文化,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艺术为其赋能,融合现代发展趋势传承梅山剪纸。  相似文献   

11.
剪纸是一种较普及的民间美术形式,它的创作、传承和艺术功能的发挥依托民众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而展开。蔚县剪纸作为彩色剪纸的典型代表,也在民俗生活情境中有效发挥着实用与审美功能,并以此成就了自己持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2016年4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班在沈阳师范大学隆重开班。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辽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是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与关东风情相结合,依托东北地区的地产资源和文化资源,立足于东北独特的地域特征、丰富的民族形态、鲜活的民俗风情,将非遗传统技艺和当代剪纸艺术形式相融合,将关东风情剪纸建设成为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为东北地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既有艺术造诣,又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感的艺术精英,创作一批极具地域风情、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力作,进而推动东北民间美术文化事业稳步前进与发展。以此为契机,引发了对关东风情剪纸课程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民间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仅是历史图腾,也是一股流动的文化活水.剪纸文化的传承保护正蓬勃展开,现如今已有相关主题的系列剪纸公益广告形式内容上带给人心灵震荡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精神,展示了民间文化形象,传承了非物质文化,呈现了剪纸艺术的表达.公益海报的表现力既有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又带着浓浓的风味,剪纸文化在公益海报中很好地达到文化传承与情感启示,生命力与发展力,公益海报使得剪纸文化传递的信息丰富而感人至深,一经过目,必然会在人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2,(5):42-44
<正>遗产发现地:保靖县苗画源自湘西苗族妇女绣花的样稿。最早苗族妇女绣花的花样也是使用剪纸。及至清代末期,一位叫王正义的精通绘画的花垣苗族人,使用白色粉浆直接画在深颜色的布上,代替了古老的"锉本"剪纸,供妇女们直接按画刺绣。这种画在布坯上的刺绣样稿,生动而富于情趣,线条  相似文献   

15.
田茂军 《民族论坛》2008,(11):24-25
<正>银饰是湘西曲族人民最为喜欢的传统民间工艺品,银饰的加工是湘西地区传统的手工技艺。在四月八的节日里,苗族妇女必穿盛装,盛装必佩戴银饰。银饰从佩戴形式来看,可分为头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脚饰、手饰等不同部位饰品,每一部位的组件又有多种形式。银饰都是本土苗族银匠精心设计并加工制作而成,体现了苗族银饰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美学意韵,成为民族的外在标示与独特的徽记。  相似文献   

16.
民间剪纸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态,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到了一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时期。本文对当下民间剪纸多元化的生存状态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民间剪纸的现代转型进行粗浅的探究与思考,以希翼民间剪纸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开创民间剪纸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程明君 《民族论坛》2007,(8):F0003-F0003
<正>银饰是湘西苗族同胞最喜欢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它色泽明亮,做工精致,造型独特,玲珑剔透,体现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艺术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和创新发展是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面临的一项严峻的工程.本文将对湘西传统苗族鼓舞的起源、特征和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湘西传统苗族鼓舞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希望能够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俊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161-162
民间艺术是各个民族发展中的文化果实,在代代相传中实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民间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室内设计的民族文化氛围,增加空间的艺术气息。其中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以其多元化的图案风格,精细的剪纸技术,在室内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受到艺术设计的热捧。基于此,本文将对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剪纸的变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世代创作,积累而成文化结晶,也中国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形式之一,其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起,至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最古老的民间剪纸是在新疆吐鲁番古墓发掘的“对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