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略论朝鲜族文化心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略论朝鲜族文化心理特点崔英锦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长期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制约的结果,也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心理是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或者说民族心理的内涵就是民族文化,故此我们习惯上称民族心理为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古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部分古籍因其具有文化传承功能而显得弥足珍贵,对发掘整理民族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历来是组成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快慢和受其作用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的全面性和提升的潜力。正确协调和处理民族文化与民族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秦宇  税琳 《中国民族博览》2023,(17):106-110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变迁、发展的映射,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象征。朝鲜族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家庭的一部分,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色彩与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艺术,为民族音乐文化增添了绚丽的篇章。在民族文化更加开放、多元的当今时代,在保留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与特色基础上实现创新与融合,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成为时代命题。结合朝鲜族音乐的分类与形式,分析其发展的特点与社会价值并对朝鲜族民间音乐发展进行路径探析,以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秉承坚守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县的宗旨,依托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大力传承和弘扬富有鹤峰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其悠久的土司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辉煌的诗赋文化、璀璨的戏曲文化、享誉一方的茶文化等优秀民族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开创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不仅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文化之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促进民族发展的一股积极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对世界文化与民族的多元发展大有裨益。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各民族间的普遍联系更为密切,同时反对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强调民族认同和文化多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人们期待着一种真正能使各民族和平相处,能给全人类带来普遍福祉的全球伦理。因而,探讨孔子以世界主义与民族文化认同为特色的民族观,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进一步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俊利 《民族学刊》2022,13(7):109-118, 150
中华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和源泉。民族高校大学生是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英力量,也是联系少数民族个体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纽带,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既是民族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为此,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从以下维度推进。在路径维度上,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和方法,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平台维度上,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开辟提升文化自信新途径;在认知维度上,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针对性;在行为维度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两种裕固语的使用现状与未来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战龙 《甘肃民族研究》2009,(3):101-105,100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与保护人口较少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加速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与弘扬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文化传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09,(2):17-17
2008年,张家界市民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挖掘民族文化潜力为根本,加大民族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了全市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首先是民族古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扎实开展民族古籍工作,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全市一大批很有传承和开发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得以发掘,为研究、开发、推进张家界市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嫁接、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云南出版业以传承、弘扬边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维护民族团结为己任,守正出新,充分开掘民族文化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民族文化艺术品牌,全方位、多层面地促进了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升了云南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罗康隆  何治民 《民族学刊》2019,10(5):14-23, 99-100
民族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逐步地达成了一个共识,建构一种文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文化是指导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信息系统,文化的建构是以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为底本,以并存的社会生态系统为参照,文化这一信息系统不断偏离与回归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在世代延续过程中逐步认知、积累其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起来。民族以文化为分野,不同民族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互有差异,这就形成了民族生境的差异性,而民族生境的差异性也同样会建构出不同民族文化事实体系的差异性来。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是各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形成各种各样的民族特色极浓的民族文化。一、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概念的全称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承认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性,我们也应该承认中华民族文化的同一性。1.中国各民族文化上互相吸收,水乳交融。中华民族文化的同一性首先应表现为各民族文化上的互相吸收、水乳交融上,这一点,一部中国民族史就能准确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涵摄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生活方式,以及表达民族情感的文学、音乐、艺术,乃至于宗教信仰。更重要的,它具体地展现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与理想典范。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其民族的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即社会生产水平的反映。就是说民族文化中物质文化是该民族的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的反映,而精神文化正是从物质文化中摄取、积淀、升华的。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民族的精神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民族的精神文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基本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和进步,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乌兰蒙古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祖辈们遗留下…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达斡尔族赫哲族的音乐舞蹈艺术舒展一、文化背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离不开哺育这个民族成长的地域、自然,以及这个民族在成长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往。各民族在往来中,各种文化的撞击,交融,演变,发展,必然产生文化新质,形成各民族独...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博物馆是国家民委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的民族博物馆。1984年 11月开始筹建,1995年5月正式批准成立,并已在北京西长安街划定馆址。 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征集、保护民族文物,成为民族文物的收藏中心;研究民族文物及传统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研究中心;进行民族传统文化陈列和各种专题展示,成为民族文化的展示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与民族文化有关的文献、影视等资料,成为民族文化的资料中心。中国民族博物馆现收藏有民族文物3000多件(套),包括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品、服装服饰、…  相似文献   

15.
广阔的神州大地孕育了中国这个拥有着56个少数民族的富饶疆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友好往来,丝绸之路、马帮文化等无一不是中国历史上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与发展前进的推动力量。几次的民族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居住环境、风俗习惯的改变,使得其不同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融汇成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这片汪洋大海。民族的文化,渗透着各族人民坚韧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人生奥秘的深邃参悟,它静静地记录着各族人民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以及老祖先们对后辈深深的期望。本文就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以青海省土族舞蹈文化为例进行初探,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得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6.
民族族称与溯源文/增林文化长旅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灿烂、悠久的文化。各民族的称谓,也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内涵。一、自称反映了民族对自己的认知与评价一些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对自己的民族逐渐形成和发展,有了深刻的认知,因而有了对本民族...  相似文献   

17.
范小青 《民族学刊》2020,11(3):73-79, 137-138
在传统的实地社区难以发挥既有作用时,新媒体和网络社群在凝聚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的田野调查发现,网络社群已成为传播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域,不仅传播传承民族文化,还传承红色文化、家教文化;网络社群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生产性保护、促进社会参与和年轻人参与的重要力量,有望与政府行为形成合力;但要让兴趣转化为传承,仍然任重道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网络社群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动群众参与传承,同时培育“新乡贤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网红”,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品牌,借助新媒体平台全面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民族论坛》2012,(6):20-21
桑植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是一个革命老区县,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大县,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6%,各个民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些民族民间文化,是千百年来桑植各族人民的劳动创造与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许许多多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却还是现承无方,后继无人的状态,有些甚至正在走向消亡。桑植的民族工作者迎难而上,用长远的眼光,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默默耕耘,甘做民族文化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9.
每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族群起源、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对剖析历史具有深远影响。闽南非遗文化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内涵以及丰富的艺术审美,是闽南地区古老民族的生命力展现,同时也是活态的文化基因库,其中体现出民族的普遍基因传承,是地域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能够在其中窥探出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面貌。可以说对闽南地区的非遗文化传承进行研究能够了解民族文化在历史文化长河的发展和变迁,能够丰富对民族自身的认知提供有益佐证。然而,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同样也注入了多元的文化和理念,对于非遗文化传承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与破坏,鉴于此本文首先对闽南地区非遗文化进行简要概述,再分析闽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将从传承人培养、PBL项目、田野研学、周边产品、信息手段五个角度来探索全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田发刚,土家族,湖北民族学院特聘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恩施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恩施州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上个世纪80年代曾担任过县长,以后长期从事行政领导工作。先后出版《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概观》、《鄂西土家族传统情歌》、《湖北民族地方戏剧曲艺集萃》、《施州考古录校注》。2000年开始,担纲主编《恩施州民族文化研究丛书》5套共41部著作;首倡寻访与命名民间艺术大师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为抢救民族民间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