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践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美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从教育方针的层次上,形成了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思想。他把美育又称作美感教育,使之激发、陶冶和完美人的高尚感情,达到美与善的和谐的统一。他认为人具备高尚的思想情操,即健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能够有探求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所以主张科学与美术并重,认为两者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推进的,同为新教育之要纲。蔡元培积极倡导美育,不仅是为共和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才,而且也体现他对社会进步的关注。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和“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就是针对时弊的、有积极意义的进步主张。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美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教育家、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首先将美育列入国民教育方针五项内容之一。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面临诸多情感问题,更加认识到美感教育的重要时,人们不能不佩服蔡元培先生的远见卓识,而益增崇敬之意。本文从蔡元培对近代中国美育事业的贡献、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内涵、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文化基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做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思潮蓬勃发展,王国维、蔡元培等教育家提出的美育思想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浓厚的人文气息,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中西结合的载体形式以及三位一体的美育模式。这些美育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作用,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作为当代美育思想的主要指导思想,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与美育相关的评估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开拓者、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美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探究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深刻意蕴和基本特性,离不开他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支撑,因为它们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有机统一体。从整体上把握蔡元培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我们科学、全面、深刻认识和领会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精髓,挖掘和借鉴其美育思想的教育资源的合理成分,这无疑对我国教育的改革、美育学科的发展、时代新人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追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发展过程,根据蔡元培美育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其美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融合中西美学思想时期;美育理论转化为美育实践,普及美育知识时期;美育理论和实践的反思总结时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蔡元培研究论文题录,从论文发表年度趋势、期刊来源分布、高频主题词分布等方面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3—2022年间,国内共发表研究蔡元培的论文5503篇,其中研究其美育思想的论文有1456篇,从发文量来看,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在蔡元培研究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期刊核心区有37种,而且多为艺术类期刊;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教育”“美育代宗教”“现代性”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的美育思想吸收了欧美现代教育思潮的成分,其本质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礼乐并重观。在现代,蔡元培首倡美育,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可视为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梅贻琦一贯重视美育,其特点是塑造人格、普及美育和日常生活化。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教育理念、原则和方法三个层面对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进行了探讨.蔡元培将高等教育视为整个国民教育的根基,其目标就是陪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精英.为此,必须树立体智德美四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以保证学生的和谐发展,坚持个性化的教育原则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实行活的教育方法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是一个具有原创性和启蒙性的命题。他毕生倡导美育,其鲜明特点是春风化雨式地育人,培养的目标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有着健全人格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他的美育思想的价值和魅力,更加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涉及的内容丰富 ,影响巨大 ,在中国美学史占据重要地位。他非常重视美育 ,虽然其美育及建筑美育思想不可能解决中国社会根本问题 ,但对中国建筑、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就蔡元培对建筑美育作用、建筑美育的标准与方法途径等问题 ,分析、介绍蔡元培的建筑美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意图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一种信仰重建方案。美育所含之审美精神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决定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信仰建构逻辑包含了某种双重性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在信仰的世俗性与超越性、个体性与社会性这两组二元对立之中,这也反映出现代知识分子在信仰重建过程中复杂的文化现代性心境。  相似文献   

12.
纵横比较分析了蔡元定八十四声旧图和朱载堉八十四声新图,诠释了蔡元定六变律和朱载堉的变音理论。在对两图以现代音分数、全音数、相对波长、音程系数等作出数据分析对比后,用得出的直观、明确的数据释解了朱载堉的《论有变音无变律第十二》。  相似文献   

13.
晚近以来,《琵琶记》的主角经历了从蔡伯喈到赵五娘的认知变化,而当下通行的各类《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也多将《琵琶记》界定为一部宣扬赵五娘仁孝贤德的戏曲,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另一主角蔡伯喈情节线索及其相关主题的理解。《琵琶记》对乡村元素的书写透露出蔡伯喈“以耕养读”的家庭出身,而贫寒如洗和人丁不旺的家境则强化了蔡父意图通过蔡伯喈科考改变家庭命运的强烈愿望。“伯喈思亲”线索的绵延不辍,隐含高则诚经营蔡伯喈主角、主线的良苦用心。这些信息皆指向《琵琶记》演述的是,农村贫寒士子逾越阶层所面临的人生困局以及无法破解困局所导致的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14.
纵横比较分析了蔡元定八十四声旧图和朱载靖八十四声新图,诠释了蔡元定六变律和朱载墒的变音理论。在对两图以现代音分数、全音数、相对波长、音程系数等作出数据分析对比后,用得出的直观、明确的数据释解了朱栽墒的《论有变音无变律第十二》。  相似文献   

15.
蔡正孙考论——以《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正孙是宋遗民 ,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重要诗评家 ,其《诗林广记》为世所重。蔡氏还编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二十卷 ,却罕为人知。此书选唐宋千家诗人作品 ,包括自己及大量宋遗民作品 ,分标三百格 ,并加评释。此书明清以来在我国罕见流传。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述蔡正孙著作 ,未及此书 ;《全宋诗》广搜博采 ,亦遗是书。本文根据此书所载有关蔡正孙的材料对其加以考论。关于蔡氏的生平 ,郭绍虞《宋诗话考》仅言其为谢枋得门人、宋遗民 ,称“余无可考” ;而本文则考证出蔡氏生年及生平大略。关于蔡氏的作品 ,《全宋诗》仅辑得二首 ,本文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辑出五十八首 ,并据此对他的诗歌创作情况作了考察。关于蔡氏的诗学观点 ,由于《诗林广记》所载只是前人诗话 ,只能从其所选作品及所附诗话中间接体现出来 ,而《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则有蔡氏大量的评语 ,是研究其诗学观的难得材料 ,本文据此对蔡氏的诗学观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诗文与酒关系密切,史籍里记载了大量陶渊明和酒的故事。陶渊明也是第一个写作饮酒诗题材的诗人,从而进一步拉近了诗人和酒的关系。蔡松年将陶渊明作为异代知音,对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做了全面接受,其中"酒"在蔡松年诗词中共出现了70次,足见其对"酒"意象的喜爱。在蔡松年看来,酒能助豪情,酒能浇忧愁,酒能寄闲情,酒与酬唱宴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蔡元培的心理学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心理学乃至中国近代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在德国留学时,曾经学习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和哲学。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心理学思想和实践活动。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一直很重视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他是现代心理学积极的倡导者和扶持者:在北大创建了心理学系,建立第一个心理研究所,重视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关于心理学的性质,他继承了其师冯特的观点,认为心理学采用了实验科学方法,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作为教育家,他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提出了五育及完全人格教育心理思想、按照儿童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这些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心理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美育是蔡元培思想中的一大特色,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基础。他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提出将西方心理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他的心理学思想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一种理性的灌输 ,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它渗透和融入在每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中。学校是美育最重要的场所 ,应加强以艺术美为中心的审美教育。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19.
元稹自己整理的《元氏长庆集》原为一百卷,至宋代亡佚过半,刘麟父子及时整理刊行为六十卷,才得以保留部分作品传世。其后出现的元稹著述诸版本,最早的源头都是“刘本”。但是刘麟父重行整理的《元氏长庆集》,常有不得已而强行拼凑的情况,很难恢复原有的次序;而且辑佚下的工夫不多,没有辑到的诗文占元稹原有诗文的一半以上,竞然连当时流行的《才调集》中的57首诗篇也视而不见。据笔者整理《新编元稹集》考证,刘本《元氏长庆集》所载978.5篇之外,散佚的完整作品有241.5篇、非完整作品有53篇,由可靠资料推知已经佚失的诗文有1293篇。四者合计,元稹应有诗文2566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