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青海婚俗中的媒妁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的婚俗不仅异彩纷呈,而且文化内涵深邃。本文通过对青海汉、土、藏、撒拉等民族婚俗中的“谢媒”与“骂媒”风俗现象的分析,对媒的职业存在的利 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青海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原生态的舞蹈样式广泛传承于各个民族之中。本文以世居青海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6个主体民族的民间舞蹈为审美对象,归纳出青海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性、民族性、民俗性和宗教性特征,并对它们独具魅力的审美内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通过民汉对比、男女对比和文理科学生对比,在民族交往意愿、对待民族间通婚态度、不同民族学生间信任关系以及维护民族关系的行为等几个方面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民族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当前新疆高校民族关系总体较为乐观,然而在交往意愿、对待通婚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类差异。我们要根据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将民族团结的理念渗透到各类教育之中,以形成高校团结友爱的共同体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民族地区学生决策性思维的民族差异及其实质,我们测试了青海省汉、回、土,撒拉、蒙古和藏6个主要民族的小学至大学的学生,并从5个方面(自评、策略相似、分析、目标无误、整体无误)进行统计检验,结论是:环境和教育条件相似,不同民族的学生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反之,其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即使这些学生是同一民族。各民族的小学生之间及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国成 《中华魂》2013,(16):43-45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在河西走廊最西端。风光秀美,资源丰富,被誉为"百里黄金地,塞外聚宝盆"。全县面积3.1万平方公里,有哈、汉、回、维、撒拉、藏、土等11个民族,是全国三个、全省唯一的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6.
“花儿”也叫“少年”,是一种民族民间歌曲,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回族、土族、东乡、保安和汉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花儿”音乐,曲调高吭、豪放、悠扬婉转、跌宕起伏,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花儿”音乐都有标题,称为“令儿”,它一般以流行地区(如《河川令》、《马营令》)、民族(如《土族令》、《保安令》、《撒拉令》),或以衬词(如《尕马令》、《咿呀咿令》)命名。  相似文献   

7.
世居青海的藏、回、撒拉、土、蒙古以及汉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一部分文化凝聚和积淀在了各自的方俗语汇之中。本文从高原各民族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民族联想等三方面探讨了青海方俗语汇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是一个有汉、藏、回、蒙、撒拉、土等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文化教育较落后,据统计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仅占全省人口的千分之七,而文盲却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在牧业区的某些地方,青壮年中的文盲、半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这种状况同青海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极不适应。青海民族学院是青海唯一的少数民族高等学府,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重任。为了多出人才,早出人才,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成长起来,在开拓青海的四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他们成长过程中内在和外在的矛  相似文献   

9.
花儿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山歌,由回、汉、东乡、撒拉、保安、土、藏、裕固等族共同用汉语演唱,习惯上分为河湟花儿与洮岷花儿两大流派(河湟花儿是主要的一派)。两大流派内又有较细的分类,如甘肃省卜锡文同志根据不同的民族与地区的不同音乐风格,将河湟花儿分为临夏花儿(主要由回、东乡、汉族演唱)、循化花儿(主要由撒拉、保安族演唱)、互  相似文献   

10.
民和境内穆斯林的来源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陲,地处河、湟二水之间,这里世居着汉、回、土、藏、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的28万多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东乡、保安和撒拉四种民族。据1982年人口普查的数字,民和境内的各族穆斯林共109,119人。  相似文献   

11.
朝鲜和日本的汉语文学有不同的特点,这种不同的特点与中国文化对这两国文化的不同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朝日两国对中国文化的接受是出于各自社会政治和民族文化的需要,从而使这两个国家的汉语文学分别具有本民族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就产生了外来词。英语外来词大约有80万,而汉语外来词仅有1万条。英汉语中外来词数量悬殊是由社会与历史原因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语言自身差异造成的。其中,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差异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筷子与刀叉作为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及社会文化;从符号的形式与内涵加以剖析,两种符号代表的中西方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等体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4.
喻体是比喻的基本要素之一.对喻体所作的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共同本性、特征和知识决定了人们在使用喻体时具有共同理念和审美取向.俄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俄汉喻体在语义类型和遣字用词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同或相似.然而,由于受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俄汉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从而使喻体蕴涵了典型的民族特征.跨文化分析和研究还进一步表明:俄汉喻体的共性和异性是由不同民族的审美取向的差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修辞学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形成规律俄汉语里大同小异 ,而且各自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通过喻体、喻理两方面来分析归纳两种语言中的比喻 ,可仔细体会各自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姓名制度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文试从中、英姓氏的来源、起名和姓名结构形式的对比方面探讨二者的文化差异,以便加强对二者差异的理解,从而对其所代表的文化有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相似文献   

17.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8.
工科大学生由于其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成为今后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国防意识的强弱决定他们接受国防教育、投身国防事业的主动性和倾向性。通过对工科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和国防意识的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工科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分析工科大学生国防意识特点及产生的原因,为加强工科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出提高工科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陈云经济思想的异同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毛泽东和陈云的经济思想占有重要地位。试比较两者的经济思想,我们发现其异同是客观存在着的。这些异同在国情理论,计划与市场理论、农业发展理论、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理论以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关系理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但是,两者的经济思想不是可以被机械地分割的,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其“异”主要不是水火不相容的根本对立,而是基于不同经济事实基础上之“异”,是从不同角度统一于中国经济建设之“异”。因此,它与“同”一起,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支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的风情习俗最能体现其民族心理和民族审美情趣,不同民族的风情习俗又往往因地域性的差异而极富民族个性。本文通过考察青海藏族的几种重要礼俗及其文化内涵,从审美的视角来揭示这些民俗事象所蕴含的特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